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45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686162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45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45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45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45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45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45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45张)(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八年级物理单元复习课件,知识梳理,基础巩固,1长度的测量 (1)单位: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 (2)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 看:刻度尺的_和_。 选: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 值合适的刻度尺。 放:要将刻度尺的刻度线贴靠被测物体,与被测长度 _,不能将刻度尺放歪斜。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并且要估读到 _。 记:记录结果要有_值、_值和_。,m,米,量程,分度值,平行,垂直,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估计,单位,一: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误差,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0.75 m;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

2、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 教室每层楼高约3 m; 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知识梳理,基础巩固,2时间的测量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 换算关系:1 h_min_s。 (2)测量工具:钟、表、停表。 (3)了解:人每分钟呼吸2030次;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min。,秒,s,60,3600,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 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 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知识梳理,基础巩固,3误差 (1)定义:_与_之间的差异。

3、(2)减小方法:_、选用_、改进_。 (3)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_避免的,只能尽量_;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_避免的。,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精密仪器,测量方法,不可,减小,可以,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位置,2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_的物体。 (2)选取标准: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 体是_的。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的, 但不能将研究的_作为参照物。为了研 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_ _作为参照物。,标准,静止,任意,对象本身,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二

4、: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基础巩固,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_的,静止是_的;同一个物体 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 于所选的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绝对,相对,参照物,知识梳理,基础巩固,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_;相 同路程比较_。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_的物理量。 (3)定义:_与_之比。 (4)公式:_。 (5)单位: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交通运输 中的常用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1 m/s_km/h。,路程,时间,快慢,路程,时间,米每秒,m/s,3.6,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常考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的估

5、测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5 m/s.,直线,不变,正比,知识梳理,基础巩固,3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在 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等于物体通过 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 为: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四测量平均速度,从公式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物 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知识梳理,基础巩固,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误差,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的测量,机械运动,B,热身反馈,小试牛刀,B,热

6、身反馈,小试牛刀,1.50,相同时间比路程,3.6,热身反馈,小试牛刀,90,25,热身反馈,小试牛刀,类型一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例1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1 mm,2.50,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类型一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尺寸的数值)为1 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测物体的长度为2.50 cm.,【名师点拨】 刻度尺使用前要先看刻度尺是否磨损以及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1)测量值= 末端刻度起始端刻度;(2)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量结果=数值+单位.,典型示例,抽取规律,变式题

7、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从图中知圆柱体的直径为 cm.,1 mm,0.90,【解析】 由图可知1 cm之间有10个小格,则每个小格为1 mm,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圆柱体处在2和3之间,总共9个小格,为9 mm即0.90 cm.,典型示例,抽取规律,变式题1 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从图中知圆柱体的直径为 cm.,1 mm,0.90,【解析】 由图可知1 cm之间有10个小格,则每个小格为1 mm,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圆柱体处在2和3之间,总共9个小格,为9 mm即0.90 cm.,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类型二 参照

8、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C,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类型二 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解析】司机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路面是运动的,A选项错误;司机相对于树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树木是运动的,B选项错误;司机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相对车厢是静止的,C选项正确;司机相对于房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房屋是运动的,D选项错误.故选C.,典型示例,抽取规律,【名师点拨】结合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只要判断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变化了,他就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就是静止的.,变式题2 2013年6月11日,我国实施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

9、器载人交会对接,对接后若说“神舟十号”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神舟十号”相对于地球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天宫一号,运动,【解析】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而以地球为参照物,“ 神舟十号”是运动的,故“神舟十号”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类型三 与 相关的计算,【解析】已知短跑时的路程为50 m,所用时间为8 s,由速度公式 得平均速度为6.25 m/s; 骑自行车的速度18 km/h=5 m/s,所以短跑的平均速度大于骑自行车的速度.,【名师点拨】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1)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2)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统一;

10、 (3) 结合对应的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值求解.,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类型三 与 相关的计算,例3 小芳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是18 km/h,她在50 m短跑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是8 s, 跑完50 m的平均速度是 m/s,这个速度比她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 .,6.25,快,【解析】已知短跑时的路程为50 m,所用时间为8 s,由速度公式 得平均速度为6.25 m/s; 骑自行车的速度18 km/h=5 m/s,所以短跑的平均速度大于骑自行车的速度.,【名师点拨】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1)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2)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统一; (3) 结合对应的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值求解.,典型示例,抽

11、取规律,变式题3如图4所示的是 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 像,则v甲= m/s,甲物体以此 速度运动20 s通过的路程是 m.,2.5,50,【解析】题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据图像能看出,甲、乙的图像都是直线,所以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甲来说,在4 s所走的路程是10 m,所以甲的平均速度是 若甲以上述的速度 行驶20 s,所走的路程是s=vt=2.5 m/s20 s=50 m.,典型示例,抽取规律,28,实验突破,实验 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命题点: 1.测量原理( ). 2.停表的读数. 3.刻度尺读数(读数时要注意找准位置). 4.实验设计中斜面的放置(应使

12、斜面倾角小些, 车从斜面顶到底的运行时间长,便于测量时间). 5.斜面作用及金属片作用(获得动力是靠斜面 来实现,金属片是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 6.计算平均速度. 7.对不同路程段的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并分析.,实验突破,例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019/5/6,实验突破,(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 (选填“缩短”或“ 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

13、作用是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 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 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 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选填“快”或 “慢”),是在作 运动(选填“匀速”或 “变速”).,增长,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大,0.24,0.2,快,变速,实验突破,(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 (选填“缩短”或“ 增长

14、”)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 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 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 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选填“快”或 “慢”),是在作 运动(选填“匀速”或 “变速”).,增长,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大,0.24,0.2,快,变速,实验突破,【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3)计时晚, 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 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4)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1=5 s,总路程s1=120 cm=1.2 m,故全程平均速度为 上半段的路程 s2=0.6 m,小车运动时间t2=3 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5)由实验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