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总结-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88634487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总结-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用总结-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用总结-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实用总结-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实用总结-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总结-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总结-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驻村干部事迹材料六篇篇一离开*村已经十余年之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萦绕*心头的不止是欣喜,更多的是反哺故土、回报故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里是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有儿时的记忆和熟悉的面孔,也有最初的梦想,能用自己的双手为村里的亲人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她目前最大的心愿。*是巴林左旗地方税务局的一名干部,2017年初被选派回*镇*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她牢牢坚守第一书记的职责所在,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村内贫困现状;大力推进融合党建,发展适宜村情的集体经济,不断坚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为这片故土的扶贫工作付出了满腔热情和努力,带领*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奋勇直前。连上“组织链”,激活

2、村级组织“神经元”。2016年7月份,地税局推出了特色亮点“税企村”党建工作融合模式,*抓住这次机会,依托地税局党支部与企业党委和帮扶村结成共建对子的形式,充分利用“税企村”共建资源,沟通协调地税部门多次为村里投入帮扶资金累计5万元,用于村部活动经费和打深水井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提供了葡萄园制作葡萄架所需水泥和种地贫困户所需化肥,得到了贫困户的一致好评。为了更好的推进“税企村”融合党建工作,她主动要求和局里其他6名干部来到兴安盟地方税务局,参观学习他们的共赢模式,回来后颇受启发,结合村子现状,进一步完善了“税企村”融合党建模式。*村在她的鼓励和带领下,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参加地税局举办的“两

3、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税企村”共上党课、开展文体竞赛、文艺汇演、为帮扶单位制作手工党旗等融合党建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党员队伍内在活力,营造了融合党建和谐氛围。撬动“产业链”,撑起群众脱贫“钱袋子”。驻村工作伊始,恰逢*村谋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邢佳琪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充实的工作使她见证着村里每一天细微的变化。她与“税企村”成员单位左旗信用联社协商,为村里提供了60万元惠民贷款,作为葡萄园建设的项目启动资金,使村里200余亩荒山不再闲置;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引进技术,她鼓励村民养殖毛驴,通过协调东阿集团天龙公司,安排技术员对村民进行了毛驴养殖技术培训,深入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发

4、展村内毛驴养殖。目前,*村已养殖毛驴900多头,每头毛驴将为农户创收5000元左右;在了解到村里8000余亩水浇地灌溉非常困难后,她与地税局领导沟通,为*村争取到30万元现金和5台变压器,有效解决了村民灌溉困难的问题,实实在在的帮助村民改善了生活水平。锁定“民心链”,献上解忧排难“锦囊计”。*常说“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我就是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的责任帮扶户万增来是个后组家庭,无儿无女,老伴年逾80,比万增来整整大了11岁,双方都丧失了劳动能力。万增来老人多年病魔缠身,因病瘫痪卧床。*去他家中探望时,发现大爷身上起了严重的褥疮,看着大爷无助的眼神,嘴里说着大家根

5、本听不懂的话,*心如刀绞,十分不是滋味,她含着眼泪马上打电话给卫生院王勇院长说明了情况。王院长为老人带来治疗的药物,对老人进行了全身消毒及创伤面处理,并答应*每天来给大爷处理创伤面,*这才松了一口气。几个月前,村民黄凤林家起了火,所幸发现的及时,损失并不大,但是家中唯一的毛驴被烧死了。黄凤林的爱人当时已经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多次手术化疗已用尽家里的积蓄,现在化疗的钱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这场火灾对原本就贫困的黄凤林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得知此事后立即将他的家庭现状及火灾情况反映给地税局吴国利局长,并同吴局长第一时间赶到他家中,安慰并鼓励他要坚强,局里为他出资1万元重新购买了一头毛驴,帮助黄凤林

6、一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我肩上有责任,工作生活虽然苦点,但总有这样那样的小事激励着我。老乡们的深切厚望,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是说。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用驻村工作的实际行动滋润着村民们干涸的心田,践行着她无悔的选择,诠释着第一书记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她的汗水滴落在这片故土的每一个角落,为这个普通的村庄送去了暖暖的新意,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力量。篇二*,*团委权益部负责人。2018年5月份选派到*伊和*先后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第一书记”等职,他牢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深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从指导*集体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

7、中,为整个*牧民脱贫致富而努力奔走,赢得了*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一、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发展思路*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辖19个牧业小组,在册户197户、449人,常住户121户,289人,草场总面积27.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6万亩。2014年以来,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0人,其中已脱贫15户36人,未脱贫6户14人,2018年底计划脱贫4户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内。鉴于*部分群众观念较为落后,等、靠、要的思想相对存在的现状,*同志并没有着急盲目联系项目,而是先把“家”搬到了*,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感情,消除隔阂,真情沟通,了解和掌握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想法。为做

8、到精准帮扶,他克服*路差路远等困难,跑遍了*所有牧户,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党员中心户、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脱贫致富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掌握了全*的基本情况和第一手资料,为驻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抓生产、促发展,狠抓精准扶贫针对*脱贫现状,*认真研读学习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知识,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全力为*办实事、办好事。一是用好*集体牲畜,提高牧民收入。将*50头集体牛分别承包给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与牧户签订为期三年的承包合同,所产生的经营收入归属于牧户;将*240只集体羊承包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他低收入家庭,羔羊80%归牧户

9、所有,20%归*集体经济收入,羊毛给予牧户。*将20%集体经济收入用于*部分支出的同时,对上学难、看病难等特殊家庭提供短期无利息贷款帮助。二是用好*集体草场,提高*集体收入。将*集体草场25000亩租赁给*牧户,每年租赁草场收入可达到75500元。三是用好*扶贫互助社,解决贫困户生产问题。在*实施扶贫资金互助社项目,将贷款发放给已入社的*牧户,每户30005000元,借款期限1年、利率5,每年收回本金与占用费,滚动发放,有效缓解*贫困牧户的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四是用好各类扶贫政策项目,帮助牧民脱贫致富。将盟级配套“以奖代补”扶贫资金项目30万元用于引进13头良种基础母牛,新建5处棚圈。将旗第

10、一批扶贫资金48万元以入股形式投资到额尔敦肉业公司,将每年收益的4.8万元平均分配到全部贫困户中,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三、解民忧、办实事,助推*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大部分贫困*的贫困根源正是交通不便造成的。*也不例外,在27.3万亩草场上19个牧业小组好比棋盘上凌乱的棋子一样,散落在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给*牧民生活与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破解难题,*同志多方奔走,申请到财政“一事一议”砂石路项目,投资84万元成了5.14公里砂石路,积极对接旗交通局通村公路项目,修建10.63公里水泥路,有效缓解了牧民出行难问题。了解到贫困户额尔敦宝力格因缺少装修资金至今还未搬进新家

11、情况后,*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爱心企业筹集资金一万元,帮助他们购买家具物品,联系运输车辆,为一家老小及时搬进了新房。*同志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时刻关心关注着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2018年8月份,在走访过程中他得知年仅25岁的低保贫困边缘户青年苏宁其其格患有先天性右侧颞骨、蝶骨大翼及额骨缺失疾病,不仅视力残疾,还导致右侧面部下垂,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苏宁其其格父母双亡,从小和姥姥相依为命,由于姥姥享受遗属补贴,不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能依靠遗属金和低保金维持生计,不能享受相关的扶贫救助政策。对于苏宁其其格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要治好病,可高昂的手术费让这个家庭无法承担。*得知此事后,看在眼里,急在

12、心里,及时将苏宁其其格的情况反馈给盟团委领导,希望帮助她解决困难,盟团委利用大兴区团委京蒙对口扶贫工作组到*调研的契机,与大兴区团委、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帮助苏宁其其格赴京顺利就医。*同志赴北京全程陪同,协助联系手术相关事宜,成功帮助苏宁其其格进行了手术治疗。真心为民,民必理解;诚信为民,民必拥护。*同志的真情服务、真诚付出,赢得了*牧民的信任和拥护。*的牧民说,新书记为*发展做的好事、实事,牧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是我们牧民群众心中真正的“第一书记”。篇三*,2017年11月任*旗*镇*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帮扶*村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一道,把抓好精准扶

13、贫作为落实好旗委、政府惠民政策的有效载体,作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在推动村*乡村建设、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带头抓产业脱贫 让村民富起来如何让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是*驻村以后日思夜想的最大心愿。担任“第一书记”后,他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入户走访,掌握每家每户生产生活状况,与村干部、人大代表、党员、致富能手、产业大户等谈心谈话,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和惠农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了*村产业发展规划扶贫攻坚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举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了“两个一手、一个壮大”的发展思路,即“一手抓精准扶

14、贫,补齐短板;一手抓产业发展,兴村富民;壮大集体经济,加快脱贫致富”,与村两委班子提出了争取在2017年在全旗率先脱贫的口号。通过采取“两手抓、两促动、一壮大”这一得力举措,有力推进脱贫攻坚、筑牢产业根基。一是抓精准扶贫,促三农发展。积极协调扶贫部门发展农区舍饲优质肉牛养殖业,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新建储草棚40座,引进纯种西门塔尔牛66头,推进家庭舍饲畜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抓产业带动,促增收富民。念种菜经、走致富路,充分发挥*村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争取扶贫资金26.25万元,打机电井35眼。到2017年,全村机电井增至180多眼,蔬菜种植户发展到60多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1

15、800亩,种植户户均30亩,总产量稳定在2100万公斤左右、交易额1100余万元。三是壮大经济,全力“服务农户”。申请建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传统销售与电商销售(微信平台)方式相结合,拓宽销路,农产品远销京、津、冀、鲁、浙等地。争取“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资金,建立了蔬菜交易市场1处,恒温库1座。蔬菜交易市场、恒温库的建成,盘活集体资产收益,每年通过向客商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费和租赁费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多元,为全村贫困户免费交纳水电费,并聘用1名村级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蔬菜交易市场管理员,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每年*村仅蔬菜种植一项产业为菜农人均增收2万元左右,累计有19个贫困家庭通过实施蔬菜

16、种植业摆脱贫困。带头抓基础建设 让*美起来20152016年,通过“*乡村建设”的实施,*村村容村貌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转变,但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确任重而道远。针对村级基础设施问题,*与帮扶单位、村“两委”班子带领驻村工作队,首先把拆除危旧房这个难点作为突破口。针对许多年纪大的老人和贫困户的“恋旧”、“惜拆”等思想顾虑,他与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分头分组挨家挨户地走、推心置腹地谈、条分缕析地算、前后对比地讲,深入宣传国家的好政策、设身处地算细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做老人的工作,还要做老人的子女、甚至是邻居的工作。*的身影跑遍全村的家家户户、角角落落,查工期、推进度,上传下达、协调联络、全面摆布,又要为群众答疑解惑,现场解决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