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盐教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3244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减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减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减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减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盐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减盐教案教学目标:1. 教育学生了解饮食食盐过多的害处。2. 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健康饮食食盐。教学过程:一、 导入:1、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吃的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调味品吗?2、 多媒体出示:日常食用的食盐。二、 了解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盐作为调味品,不仅是人生理的需要,也是烹调过程中调味的需要。盐的性味功能决定了它无论于人体还是于调味都起着酸、苦、甘、辛任何其它味不可替代的作用,无愧为是百味之将。1、盐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祖(王)”。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2、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

2、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若不吃盐,会血液变稠、面黄、四肢无力、钾中毒。3、从生理角度看,盐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盐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觉,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盐能参加体液代谢。盐是体液的重要成分,高温作业的人,出汗过多,需要补充含食饮料;吐泻过多的人,要输入生理盐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饮温盐水等,这些都是因为盐能起到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三、过量食用食盐的害处。食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但是食用过多食盐是影响人类健康杀手之一。过量食用食盐会使人类患上很多种疾病。1食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在我国食盐量较低的广东省,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

3、5%;而喜食咸的北方人,高血压发病率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盐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而且还可能使肾细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同时盐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盐积蓄过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会相应增加,再加上细胞内外的钾、钠比例失调,使红细胞功能受到损害,血流粘滞,流动缓慢,加重了血液循环的工作负担,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2食盐过多会引起水肿。由于食盐过多,使钠在体内积累,而钠具有亲水性,所以引起水肿,并增加肾脏的负担。3食盐过多会引起感冒。高浓度的钠盐有强烈的渗透作用,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抗病能力。过量食盐,一是使唾液分泌减少,以致

4、口腔的溶菌酶也相应减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着床的机会。二是由于钠盐的渗透,上皮细胞防御功能被抑制,较大地丧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过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细胞侵入人体,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会发生。 食盐过量会引起心脏病。4食盐过多会危害心脏 。内经有这样一段记载:“多食盐,则脉凝注而色变”。“味过咸,大骨气伤,心气抑”。咸多伤心,食味过咸使小动脉收缩,有害于心脏。例如湖南居民心脏病死亡率比全国高出四个百分点,这同倚重猪肉和食盐消费过多有密切的关系。 5食盐过多会导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东北部的秋田、山形两县爱吃咸的地方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数占首位

5、的秋田县曾发动一场减盐运动,结果死于胃癌的人减少二成以上。可见吃盐过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盐里并无致癌物质,但它容易破坏胃的粘膜,对致癌物质起帮助作用。此外,肾脏病和中风与食盐过量也有密切关系。四、少盐饮食的方法。1.循序渐进。对已习惯高盐饮食、口味较重的人来说,突然低盐饮食可能会难以接受,不妨采取逐步减量、循序渐进的方法。2.钾盐替代。如果需要咸味,可使用一半氯化钠一半氯化钾的制品,如矿物盐等。3.口味多样化。运用醋、糖、姜、蒜、辣椒等加强食物的风味,以减少对钠盐的依赖。4.不吃快餐。因为许多快餐中的钠含量很高。5.将盐“表面化”。烹调过程中少加盐,最后将盐和酱油加在食物表面,或在餐桌上放置盐瓶、酱油瓶,由家庭成员按各自口味添加,均匀散在表面,能减少摄盐量。或把盐直接撒在菜上,舌部味蕾受到强烈刺激,能唤起食欲。6.改变烹调方法。鲜鱼类可采用清蒸、油浸等少油、少盐的方法;肉类也可以做成蒜泥白肉、麻辣白肉等菜肴,既可改善风味又减少盐的摄入。冷冻虾等食品吃前最好用水冲洗,也可以减少盐量。最后一道汤最好喝淡汤,完全不需放盐,用蘑菇、木耳、海带等提色提鲜就足够了。7.定期吃顿无盐餐。如果你在外就餐的次数相对较多,除了平时注意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外,还有一个能帮助平衡食盐摄取的方法,就是定期吃顿无盐餐。同时还可以让我们的肠胃和血管得到充分的净化。作业:少盐饮食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