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鉴赏课观后感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2885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亭》鉴赏课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牡丹亭》鉴赏课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牡丹亭》鉴赏课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牡丹亭》鉴赏课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牡丹亭》鉴赏课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亭》鉴赏课观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亭读后感杜丽娘的人物分析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

2、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稳重,矜持,温顺,这突出表现在“闺塾”一场。但是,

3、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诗经中的爱情诗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身上强烈的叛逆情绪也被激起,她埋怨父亲在婚姻问题上太讲究门第,以致耽误了自己美好的青春。终于,她在梦中接受了柳梦梅的爱情。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梦醒之后与现实的距离和反差如此巨大,以致杜丽娘不得不付出燃尽生命全部能量的代价,病死于寻梦觅爱的徒然渴望之中。但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在死后面对阎罗王据理力争,在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后面对亲爹爹再三弹压他

4、那状元夫君的淫威,回应老父亲在金銮殿上指着嫡亲女儿“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的狠心,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时而情深一叙,时而慷慨陈词,把一部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述得那般动人,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敕赐团圆”。这正是社会对生死之恋与浪漫婚姻的承认与礼赞。但是杜丽娘并没有能完全摆脱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回生以后还是想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最后完成他和柳梦梅的婚姻。她要柳梦梅去探望杜宝,就含有以期取得父亲同意的意思。她鼓励丈夫获取功名富贵,也含有促使父亲承认他们婚姻的心思。 我不得不被杜丽娘的勇敢,坚持与真情所感动。一首“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

5、情恼。”是他们最初的邂逅。而后花园一梦之后,丽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现实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至始至终压根就没见过面,更别谈什么真爱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丽娘伤春而逝呢,难道就真的是那一个梦吗?不,不是的。梦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剧的产生,但梦境紧紧是促成悲剧的一个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在如今21世纪的我们有谁会因一个虚幻的春梦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见钟情的几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别谈什么为梦怀春而死了。而在杜丽娘那个年代,在那个真情被压制,人性被束缚的年代,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其对情感的表达细腻至此,看过牡丹亭之后想不少人将开始对元代戏曲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优美的唱词。2B1514班逯颜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