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626831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绝密启封前 20172017 全国卷全国卷高考压轴卷高考压轴卷 语语 文文 第第 I 卷卷(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7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 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 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

2、,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 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 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 ,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 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 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 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 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

3、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 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 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 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 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 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 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

4、,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 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 ”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 之者贵似” 。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 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 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 写海岱诗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 。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 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总之,书

5、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2016 年 10 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 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 。 B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 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 C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 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 D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体

6、书去,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 2 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古人笔下的的书法作品往往有丰富的学养意味,这是因为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他们不以之为 谋生工具,书法也未与金钱利益挂钩。 B弘一法师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积淀的丰富学养,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 人心生平静、安宁。 C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避除匠气所必需的一种严谨态度,更是我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 D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要注重锤炼技法,但同时也应避免技艺过度熟练而导致用笔千篇一律,这

7、样就可以避除匠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以一部缺乏必须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 B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下;同样,若书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 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 C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 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 D书法临习应该有匠心,即工匠精神。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在强调对书法作品 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

8、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 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 2000 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 100 万元的款, 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 ” 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 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 6 月 8 日起,当天是常委班

9、子成员,9 日是县政府 领导,10 日扶贫办,11 日县委办,12 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 3 月 19 日,把县直各单位、各 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 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 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 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 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

10、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 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 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 ”大伙一 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 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中午 12 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 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 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

11、的精神更值得发扬。 ”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 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 3 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 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 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 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

12、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 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的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 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 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低着头看一份内参 ,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 年吃掉一个牧场” 。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篇小

13、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 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准确巧妙, 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 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D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5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 (5 分) 6文章的主人公刘乡长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你对

14、这一形象有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奇绅鸿儒刘大鹏 郝岱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名不出乡里” ,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而顽钝,年七令甫能言。 ”他 七岁才会开口说话。七年不鸣,一呜惊人。童年刘大鹏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读书 16 年,毕业后,他又先后 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 10 年,仅读书就长达 26 年。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

15、读书时 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积累了 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 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大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大谷县南席村当了整整 21 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 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辈。 刘大鹛在世 85 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书,又要种地,还要经营煤窑, 忙里抽闲,用毛笔手抄洋洋 34 部巨著,亿万字手稿。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六十 多万字。刘

16、大鹛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才也。 刘大鹏 34 岁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真实客观地记叙了清末民 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 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贵,堪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誉为“镇馆之宝” 。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效力,曾多次派人请刘大鹏 出山,先生屡屡婉言谢绝,不接受聘任。读书做官,仕人之追求,刘大鹏却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 怪也。 在人生的旅适中,他一直努力拼搏,曾务农、务工(开煤窑) 、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 、教书、写 4 书,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1915 年,58 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员选举大会。有些议员为了拉 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有参选议员对他行贿,他以“不义之财不可取”的修身之道一一拒绝。世上 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人,唯有刘大鹏既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