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课内文言重点虚词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2530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课内文言重点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课内文言重点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课内文言重点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课内文言重点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课内文言重点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课内文言重点虚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课内文言重点虚词【复习内容】课内文言重点虚词【复习目标】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则”等的用法,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定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复习重点】文言虚词的积累。【复习过程】一、方法指导虚词没有实在的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有的虚词还可做实词用,如“之“其”都可做代词用,“之”“为”还可做动词用。因此,应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辨识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每种用法列举几个典型例句。可以从以下

2、几方面来掌握:A把握常用虚词的用法规律。如“焉”一般有三种用法:做代词,“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焉”代指文章,“且焉置土石”中的“焉”是疑问代词“哪里”;句末做助词,无义,如“肉食者鄙,又何间焉”中的“焉”;做兼词,相当于“于之”,如“惧有伏焉”中的“焉”,意思是“在那里”。 B.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理解用法。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往往是确定虚词词性、意义及用法的标志,也是理解虚词的第一步。如“然”在句首单用,一般表示转折,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用在形容词词尾,意思相当于“的样子”,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根据上下文文意判断虚词在句中的作用二、虚词整理1.安(1)怎么,哪里。 例:安

3、求其能千里也?又安敢毒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安逸。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安生,有“养”的意思。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2.而(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而伯乐不常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2)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例:笑而应曰。久而乃和。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朝而往,暮而归。(3)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余闻而愈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妇拍而呜之。(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

4、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峨冠而多髯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5)(而已)罢了。 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6 (而后)才,方才。 例:假诸人而后见也3.尔(1)同“耳”,罢了。 例:非死则徙尔。,(2)如此,这样。 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那。 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从那时以来)4.夫(1)丈夫。 例:其夫呓语(2)成年男子。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3)作语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 例:夫战,勇气也(4)这,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

5、叹语气 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5.盖(1)遮日挡雨的用具。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2)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盖追先帝之殊遇。盖大苏泛赤壁云。盖竹柏影也。盖地有高低(3)遮盖,掩盖。 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4)大概,大约。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6.故 (1)原因,缘故。 例:既克,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本来,原来。 例:两狼之并驱如故(3)旧的。 例:温故而知新 (4)故意。 例:广故数言欲亡 (5)所以,因此。 例:故不为苟得也。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何(1)什么。 例:问

6、今是何世(2)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3)怎么。 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徐公何能及君也 (4)多么。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为什么。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8.乎(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齐人固善盗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若毒之乎?君将哀而生之乎?(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孰为汝多知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7、者乎!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同“于”。 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吾尝疑乎是。(乎: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9.或(1)有的人,有人。 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有时。 例:而或长烟一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3)或许,也许。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0.乃(1)于是,就。 例:乃重修岳阳楼(2)才,这才。 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久而乃和。(3)竟然。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4)是,就是,原来是。

8、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1.其(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竭其庐之入。(其:他们的。)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其夫呓语。(其:她的。)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其:它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他的。)(2)其中,其中的。 例:不能名其一处也。其一犬坐于前(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常蹲其身。退而甘食其土之有。(4)加强反问。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耶?(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视其缶,而吾

9、蛇尚存。(7)恐怕(表推测) 例:其真不知马也?(8)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9)助词,不翻译。 例: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耳12.且(1)况且。 例:且焉置土石?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2)将,将要。 例:以为且噬己也。年且九十。(3)而且,并且。 例:余悲之,且日。(4)尚且,还。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3.然(1)用在词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杂然相许,其妻疑曰。(2)然而,但是。 例:然往来视之,觉

10、无异能者。(3)是的,对的。 例:吴广以为然。乃行卜(4)如此,这样。 例: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5)用在句末,“像一样”。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4.若(1)如果,假如。例: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2) 像,好像。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细若蛟足。仿佛若有光。貌若甚戚者。(3)你(的),你们(的)。 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若毒之乎?更若役15. 虽(1)即使,纵然。 例: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虽然。 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6.焉(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三人行,必有

11、我师焉。(焉:在其中)不复出焉。(焉:从这里。)永之人争奔走焉。惧有伏焉。(2) 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今其室十无一焉。虽鸡狗不得宁焉(4)相当于“之”。 例: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17.以(1)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而。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卷石底以出(3)把,拿,用。 例:屠惧,投以骨。以丛草为林。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太医以王命聚之。(4)以为,认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皆以美于徐公。(5

12、)凭,靠。 例:可以为师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6)按照,依照。 例: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如果 例:以啮人。(8)通“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9)来 例:以光先帝遗德。无从致书以观。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10)以致 例:以伤先帝之明。以塞忠谏之路也18.已(1)停止。 例:是亦不可以已乎?(已: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2)已经。 例:狼已半入,止露尻尾。今南方已定。舟已行矣,而剑不行。(3治愈。 例: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4)同“以”。 例:已后典籍皆为板本19.于(1)对,对于。 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泥于掌故(2)

13、在。 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比。 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积于今六十岁矣。皆朝于齐(5)从。 例:管夷吾举于士。(6)向。 例:告之于帝20.则(1)却,可是。 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问之,则曰:“吾祖”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2)那么,就。 例: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及日中则如盘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就是。 例:此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4)表假设、如果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1. 之(1)他,她,它(们)。 例:楚人怜之。数刀毙之。(之:它,指狼。)渔人甚异之。无御之者(2)的。 例: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