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88588569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让人参高产的栽培技术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棒槌、神草。这种在电视剧传的很神呼的中药材,在现实中什么样的栽培技术能得到高产量呢?概述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棒槌、神草。 以根人药,含人参皂苷Ra1、Ra2、Ra3、Rb1、Rb2、Rb、RC3、Rd、Re、Rf、Rg1、Rg2、Rg3、Rh1,另外尚含有多炔、挥发油、黄酮苷、生物碱、氨基酸、甾醇、多肽、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性平,味甘、苦。有补气救脱、 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用于治疗体虚欲脱、气短喘促、自汗肢冷、食少吐泻、气虚作喘、津亏口渴、惊悸健忘、阳痿尿频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叶、 花及种子也供药用。主

2、产于东北三省。栽培技术在东北人参主产区,经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而形成了一些农家品种或地方品种,如“大马牙” “二马牙” “长脖”“圆膀圆芦”等,主要依据根的形态特征而命名。 人参的栽培方法大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播法,播种后不移栽,连续生长46年收获,其间疏苗12次。这种栽培法节约栽参用地、遮阴用材及生产用工,人参的产量、 质量和经济收益也都不低。二是移栽法,设有苗田和本田,播种后栽培期移栽12次,此法浪费种子、土地和用材。1.选地整地(1)选地。原则上选择地形地势适宜,不易发生水、旱、风灾及冻害,土壤肥力高,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便于人工进行田间管理和看护的壤土或沙质壤土。选地多与人

3、参栽培方式如育林栽参、农田栽参、园田栽参等密切相关。不同栽参用地或栽参方式在选地上又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农田栽参,前茬作以大豆、玉米及小麦为好,选背风向阳地势偏高地块,有利排水,不致产生水害、冻害;一般大量施用过人粪尿、栽培过茄科蔬菜的菜地不宜种参,需在实行休闲整地和土壤消毒后方可利用。(2)整地。栽参前1个月左右,大致整平场地,确定畦向,作土垄,翻动23次。参畦的规格因气候、土质、 地势、坡向、棚式及播栽方法等而异,应以采光合理、土地利用率高、有利防旱排水及田间作业方便为原则。每亩施有机肥2 000 3 000千克,撒匀后耕翻,通常畦高2530厘米,畦面宽1.01.5米,畦长510米,畦间作

4、业道宽50100厘米。2.种子催芽(1)室外自然催芽。上年采收的种子,于6月中旬前开始催芽;当年采收的种子,可随即催芽。干子催芽前, 用清水浸泡3648小时,使之充分吸水。1份种子混拌3 份细沙,沙子湿度14%,装入木箱中,放于背风向阳高地, 木箱高度30厘米,宽度50 100厘米,长度视种子数量而定。木箱四周充分培土,以减缓箱内温度和湿度变化。箱内上下及四周留有5厘米厚的细沙,有利种子催芽和减少烂种,箱上架设阴棚,严防漏雨,并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光调温。催芽后期温度不足时,可包塑料布保温增温,并逐渐降低湿度以防烂种。在自然条件下催芽全程历时90 天左右,种子裂口率达到95%以上。催芽前期每隔

5、5天翻动1次,后期每隔710天翻动1次,以利掌握种子出芽状况。(2)室内控温催芽。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于室内催芽。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0 20范围内,由较高温度逐渐降低,种子裂口率达95%以上时,再调控至05低温储存,进行生理后熟,至第二年4月中旬便可取出播种。3.播种与移栽(1)播种。春播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适时早播,有利于苗全苗壮。秋播于8月初进行,播种当年采收的种子,也可晚秋至土壤封冻前播种已催芽的种子。秋播时间充裕,春季出苗壮,在人参产区广泛应用。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点播,覆土深度34厘米, 春播覆土后,畦面适当覆盖落叶或草帘,并于出苗前撤掉, 有利保墒。秋播后畦面应上覆510厘

6、米厚落叶或田土,确保种子后熟条件和安全越冬。直播栽培者采用5厘米5厘米或5厘米6厘米的距离播种,育苗1年移栽者,采用3 厘米3厘米或3.5厘米3.5厘米的距离播种。(2)移栽。春季移栽一般在4月中下旬,秋季移栽多在10月中下旬。栽植密度:1年生苗移栽行距1520厘米,每平方米栽16 20株,覆土34厘米;2年生苗移栽行距20厘米,每平方米栽14118株,覆土46厘米;3 年生苗移栽行距2025厘米,每米栽1216株,覆土59厘米。4.遮阴。生产上有如下几种:(1)全阴棚。是一种既不透光又不透雨的阴棚,为我国传统的遮阴方式。目前在东北主产区将逐步被淘汰,在南方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尚可应用,因其有助于

7、防止高温及强光和紫外线对人参生育的不良影响。(2)单透棚。是一种透光而不透雨的阴棚,人参产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单透光棚的构成是将耐低温、防老化、 无色或绿色农膜夹于两片透光的竹帘中间,相对照度为20%30%。(3)双透棚。是一种既透光又透雨的阴棚。双透棚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避免旱害发生。一般选择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土地;降雨多的地域,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采用。 同时,加强综合防病措施是双透棚栽参增产的重要环节。 阴棚的规格有斜棚、脊棚、拱棚和平棚等,可根据当地气候、土质、地势及栽培特点和材料来源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当的阴棚。5.畦面覆盖。覆盖方法是,参苗出齐后,于展叶初期结合松土床面覆盖5

8、10厘米落叶层。春季出苗前,将落叶同防寒土一并撤掉,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提早出苗及幼苗生育。每年如此进行,直到收获。畦面覆盖物可用当地有利资源,如稻草、麦秆及木屑等。严寒地区应加强越冬管理,采取覆盖、架设风障等防寒措施。6.摘蕾采种。对非留种田参株,应于6月上旬摘蕾促进参根增重。人参为伞状花序,花期自边缘向内逐渐开放, 因而种子成熟也有先后。留种田实行疏蕾采种,不仅可使果实成熟整齐一致,还可促进种子增重。7.病虫害及其防治(1)立枯病。发生于幼苗茎基部与土壤交界处的嫩茎上。病斑黄褐色凹陷,长条形。早春雨雪、冻化交替,常导致该病大发生。防治方法:1)做床时每平方米用75%百菌清、50%代森锰锌或5

9、0%多菌灵等药剂1520克与细土10千克拌匀做垫土。2)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勤松土,降低湿度。3)每年春季出苗前结合松土均匀施入木霉制剂,每平方米10 12克,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床面。(2)黑斑病。叶上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周围有轮纹状锈褐色宽边,水浸状。茎上病斑呈梭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或锈褐色。果穗受害时果皮逐渐干瘪,果实抽干。发生严重时叶片早枯,产量损失30%以上。防治方法:1)入冬前彻底清洁参园,集中地上茎叶烧掉。2)发病前用硫酸铜250倍液或1:1:150波尔多液喷床面,发病期选用50%扑海因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药剂

10、喷雾,每10天左右喷1 次,雨后需补喷。(3)锈腐病。为害根、芽胞,被害部位开始呈黄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向皮下组织发展,表皮破裂,内部组织破坏,代之以铁锈状松软的小颗粒状物质,病、健部界线分明。防治方法:1)选高燥地块的森林壤土或经充分翻晒、休闲的农田土种植。2)选无病种苗栽种,栽参前用50%代森锌200倍液浸种栽5分钟。3)栽参时沟施哈茨木霉制剂每平方米1012克,或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每平方米1215克进行苗床消毒。(4)疫病。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被害叶片及叶柄呈水浸状,暗绿色。根部受害后呈黄褐色软腐,根皮易于剥离,参肉黄褐色,并呈现深黄褐色花纹,发出腥臭味。土壤黏重、植株过

11、密,病害易发生。防治方法:雨季前喷施1:1:160波尔多液保护,雨季用5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40%代森铵800倍液喷雾34次。(5)炭疽病。叶上病斑两面生,呈椭圆形或近圆形,中央黄白色,病部薄脆,干燥时易破裂穿孔,潮湿时病部易腐烂。7-8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1)秋后清除地上部茎叶并集中烧掉。2)发病前喷1次1:1:16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期选喷75%百菌清500倍液或百菌清与乙磷铝混合液500倍液。(6)地下害虫。有蝼蛄、金龟子、沟金针虫、小地老虎等。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幼虫,及时清除枯枝杂草,在参畦周围开沟撒毒饵诱杀。采收加工栽培参(园参)一般栽培6年后收获,部分地区把收获期延长到89年,甚至1215年。收获期以9月中旬至10月初为宜,须适时收参。采收时切勿伤根断须,也不宜在日光下长时间曝晒,应尽快送田间阴棚清洗和初选,随即运送加工厂加工。成品有红参、生晒参、糖参、活性参、 罐藏鲜参等,参农通常只加工生晒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