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88205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G10教育联盟2019年春季高一入学联考生物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 回实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较深的砖红色,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糖B. 进行蛋白质鉴定时可用蒸馏水和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代替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液C. 对该野果进行脂肪的鉴定实验不一定使用显微镜D. 进行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答案】D【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

2、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详解】A、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应该水浴加热, 加热后出现较深的砖红色,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糖,正确;B、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乙液比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大,使用时可以用蒸馏水稀释后使用,正确;C

3、、对该野果组织样液进行脂肪的鉴定实验不需使用显微镜,对野果的切片进行脂肪鉴定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正确;D、斐林试剂应该现配现用,错误。故选D。2.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下图来表示() A. 1表示固醇,24分别表示胆固醇、磷脂、性激素B. 1表示核糖核苷酸,24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C. 1表示糖类,24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D. 1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24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答案】A【解析】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磷脂不属于固醇,A错误;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B正确;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

4、构,D正确。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主要的化学成分有脂质、蛋白质、糖类B. 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相同C. 不同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不同,是因为所含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D. 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膜所含脂质的种类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含有少量的糖类,错误; B、因为细胞分化,不同功能的细胞

5、,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错误; C、细胞膜的功能是由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不同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不同,是因为所含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正确;D、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膜所含脂质的种类不同,植物中没有胆固醇,错误。故选C。4.如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 表皮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图中 1、2、6 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B. 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 6 处的浓度一定大于 7 处 的浓度C. 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 6 处的浓度有可能等于 7处的浓度D. 图中 7 是细胞液,在细胞发

6、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与渗透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液泡,分析题图: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液泡膜,5是细胞质,6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7是细胞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外界蔗糖溶液可以进入到6中。【详解】A、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由图中2、4、5组成,错误;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但无法确定是质壁分离过程中还是质壁分离结束,若为质壁分离过程中则6处的浓度大于7处的浓度,若为质壁分离结束时则6处的浓度等于7处的浓度,若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6处的浓度小于于7处的浓度,错误;C、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7、但无法确定是质壁分离过程中还是质壁分离结束,若为质壁分离结束时则6处的浓度等于7处的浓度,正确;D、质壁分离时,因为细胞失水,会使液泡变小,细胞液浓度变大,颜色变深,错误。故选C。【点睛】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5.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 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 BC段表明该细胞开

8、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 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需要有大液泡,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A错。AB段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B对。BC段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错。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以出现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D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质壁分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图片信息的分析和获取能力。6.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单糖可以在细胞中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糖B.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葡萄糖C. 细胞识别只与糖蛋白中的蛋白质有关D.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鲜重中含

9、量最多的化合物【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详解】A、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错误;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正确;C、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错误;D、无论是动植物,体内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 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酶的催化速率总是远高于无机催化剂C. 人的唾液淀粉酶的保存温度是 37D. 由

10、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有两种,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酶的催化特点是高效性、特异性和需要一定条件。【详解】A、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但少数酶是RNA,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错误;B、酶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温度过高时,酶会失活,错误;C、37是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最高时的温度,保存应在更低温度条件下,错误;D、由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和高效的特点,保障了细胞代谢在温和的条件下就能快速进行,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

11、是()A. 伤口处贴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让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B. 在马拉松跑的过程中,主要靠有氧呼吸供能,CO2 释放量与 O2 消耗量之比为 1:1C. 水稻稻田需要定期排水“晒田”,仅仅是为了避免根系进行酒精发酵D. 堆放的干种子内部会变潮发热,原因是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都产生了热量和水【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

12、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错误;B、马拉松跑时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同,因此人体细胞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之比是1:1,正确;C、水稻稻田需要定期排水“晒田,是为了通风换气,错误;D、堆放的干种子内部会变潮发热,原因是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了热量和水,无氧呼吸不产生水,错误。故选B。【点睛】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13、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 (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14、(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9.“有氧运动”是指

15、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的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 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运动强度下只有有氧呼吸,b 运动强度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c 运动强度下只有无氧呼吸B.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 ATP 中D. 运动强度大于或等于 b 后,肌肉细胞 CO2 的产生量将大于 O2 的消耗量【答案】B【解析】【分析】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经无氧呼吸分解成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剧烈运动时能量来源仍以有氧呼吸为主;肌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题目以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A、a运动强度下乳酸含量低,无氧呼吸较弱,b运动强度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所增强,c运动强度下氧气消耗速率较高,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速率都在较高水平,错误;B、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人体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