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74556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 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都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C.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性激素与第二性征的维持有关D. 溶酶体的膜蛋白可能通过特殊修饰而不易被自身的水解酶水解【答案】C【解析】【分析】若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则会发生体液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2、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合成ATP。【详解】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特异性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故两个场所都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正确;性激素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C错误;溶酶体的膜蛋白可能通过特殊修饰而不易被自身的水解酶水解,D正确;故选C。2.正常细胞内K浓

3、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Na、K浓度差减小时,图1细胞膜上Na+KATP酶(结构A)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图1中Na外流属于被动运输B. 图2中的甲侧为细胞质基质C. Na+K一ATP酶由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D. K和Na进出细胞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钾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都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该过程中伴随ATP的水解过程,是耗能反应。【详解】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跑内,Na+移出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图

4、2中乙侧为细胞质基质,B错误;Na+/K+-ATP酶位于细胞膜上,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C错误;K和Na进出细胞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正确;故选D。【点睛】对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原因是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的物质M与靶细胞表面的物质N结合,诱导靶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靶细胞裂解。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

5、息交流有关B. 效应T细胞内含控制M合成的基因,靶细胞内无控制M合成的基因C. 机体内的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D. 肿瘤细胞物质N合成基因表达活跃有利于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如下:(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

6、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A正确;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中均含有控制物质M合成的基因,B错误:机体内的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肿瘤细胞物质N合成基因表达活跃,有利于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有利于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非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

7、传性状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直接使小鼠死亡C. 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均含放射性D. 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8、。【详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不具有毒性,不能直接使小鼠死亡,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以细菌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不一定都含放射性,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以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

9、过程中注意积累。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某树林中黄杨树高低错落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 K值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 对板结的土壤进行松土,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人类的某些活动可能会干扰生物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斑块性和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详解】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结构,而非种群的结构,某树林中黄杨树高低错落有致是一个种群的空间分布,而非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K

10、值(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B错误;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人类的某些活动可能会干扰生物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识记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4为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突变)A. 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I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B. 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

11、则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 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I3产生含致病基因卵细胞的概率是13【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

12、体遗传。分析题干系谱图,父母正常,儿子患病,说明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此解答。【详解】若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基因型是1/2XAXA、1/2XAX a(设致病基因为a),则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A正确;若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额率,B正确;若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的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C错误;若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产生含致病基因卵细胞的概率是2/31/2=1/3,D

13、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7.为探究水稻幼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将长势相同的同种水稻幼苗置于多组密闭装置中,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并计算出单位时间内O2的产生量(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m值是在_条件下测得的;甲曲线表示_(填“CO2释放量”或“O2产生量”),判断的依据是_。(2)当光照强度为c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则短时间叶绿体内C3C5的值将_(填“升高”或“降低”),ATPADP的值将_(填“升高”或“降低”)。(3)水

14、稻幼苗的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图中的_点,此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H的移动方向有_。【答案】 (1). 黑暗 (2). O2产生量 (3). 当光照强度为0时甲曲线从0开始,随光照强度上升,曲线上升 (4). 升高 (5). 降低 (6). b (7). 线粒体基质到线粒体内膜【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和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曲线模型、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和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的表达式,然后

15、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图示分析:甲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O2的生成量,乙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大,乙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减少,甲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O2的生成量增多,b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光的补偿点,c为光的饱和点。【详解】(1)图中乙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减少,m值是光照强度为0即黑暗环境测定的,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判断的依据是当光照强度为0时甲曲线从0开始,随光照强度上升,曲线上升。(2)c点为光的饱和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而是其他因素如CO2浓度,若适当提高CO2浓度,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增强,C3含量增加, C5减少,则短时间叶绿体内C3C5的值将升高,ATPADP的值将降低。(3)b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光的补偿点,线粒体中H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故此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H的移动方向是线粒体基质到线粒体内膜。【点睛】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