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03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73551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03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03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03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03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03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03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03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西周贵族爵位有王、公、侯

2、、伯、子、男之分。战国时秦国推行二十级军功爵制,平民也可因军功获得爵位,此为各诸侯国效仿。这一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A. 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B.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变动C. 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D. 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复杂【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属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军功爵制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带来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改变社会结构。故答案为B项。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排除A项;C项中的“完全”说法绝对,排除;“平民也可因军功获得爵位”,会带来社会阶层流动,而不是等级固化,排除D项。2.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派”讨论的主题涉及“德、礼、法”,秦国的“吕不韦门客集团”

3、讨论的主题涉及“德、礼、法、术、孝、义”。这说明当时A. 文化领域出现“百家合流”趋势B. 道家学派已经湮没失传C. 官方主导了“百家争鸣”的方向D. 儒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齐国“稷下学派”和秦国的“吕不韦门客集团”讨论的主题涉及多家学派的内容,说明当时文化领域出现“百家合流”的趋势。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官府在这一现象出现过程中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家自身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3.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丝织技术开始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

4、这一时期应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解析】材料“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丝织技术开始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反映了唐朝时期“南青北白”的制瓷业格局,也体现了丝织技术发达和长安城的国际大都会的地位,故B正确;汉朝没有“南青北白”的制瓷业格局,故A错误;宋朝不符合“丝织技术开始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故C错误;明朝也符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故选B。4.明代学者胡应麟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印书之始。余意隋世所雕,特浮屠经像,盖六朝崇奉释教致然,未及概雕他籍也。唐自中叶以后,始渐以其法雕刻诸书至宋而盛,于今而极矣

5、。”据此可推断出A. 雕版印刷最迟于隋朝产生B. 佛道盛行有利于雕版印刷C. 雕版印刷在宋后走向衰落D. 科举考试促进了雕版印刷【答案】A【解析】从材料“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可知,雕版印刷术在隋朝就已产生,A项与题意相符。“余意隋世所雕,特浮屠经像,盖六朝崇奉释教致然,未及概雕他籍也”说明佛教的盛行有利于雕版印刷,B项错误,不选。“于今而极矣”说明宋之后这一技术仍在发展,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不选。5.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

6、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 相权进一步削弱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 众相制初步确立D. 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答案】【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出现于汉武帝时期,C出现于隋唐时期,如三省六部制。D明显错误,内阁出现于明朝。宋朝这样做,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因此A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6.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名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关于此句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路”是唐代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为宋代所沿用B. 元代以“路”作为地方常设的最

7、高行政机构C. 辛弃疾的词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运式微的影响D. 辛弃疾以词怀古,开始打破诗与词的界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路”是宋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 元代以“行省”作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辛弃疾的“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运式微的影响,具有忧国忧民的色彩,故C项正确;苏轼以词怀古,开始打破诗与词的界限,故D项错误。7.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下列对宋明理学叙述正确的是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成为南宋以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明清时期贞节烈妇的

8、增多凸现了宋明理学在社会领域的消极影响文天祥和林则徐等人的气节和爱国情操是宋明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正面影响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在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并占据统治地位,一方面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凸现了宋明理学在社会领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正面影响,故正确;所以答案选D。8.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尤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材料反映

9、了A.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B. 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的逆转C. 各国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D. 甲午战争中国对日本的鄙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和“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可知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逆转,B选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是英法和清政府,与日本无关,A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各国列强对中国遭遇表示同情,C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甲午战争中国对日本的鄙视,D选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准确把握。9.19

10、29年出版的申报报道了山东滕县红枪会变乱的新闻,其中提到红枪会要求给妇女“放任缠足”的权利。1933年据山西省统计,全省15岁以下的女孩缠足的还有32万2千余人。这反映出当时A. 民变顺应社会潮流B. 传统观念的稳固性C. 民主自由深入人心D.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1929申报报道红枪会要求给妇女“放任缠足”的权利,1933年山西省15岁以下的女孩缠足的还有32万2千余人,说明传统观念在旧中国是根深蒂固的,故B符合题意,A项顺应社会潮流材料没有体现,故错误。C项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材料也未体现。D项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综上所述本题选B。10.李大钊说

11、:“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A. 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B. 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C. 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D. 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知,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人类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强调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国际意义,A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是巴黎和会做出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故B错误;“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

12、尚非恰当”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C错误。11.下面是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上表数据主要反映出A. 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 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C. 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D. 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可知,毙伤一敌所耗弹药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所用数目最少,说明中共敌后抗战弹药不充足,抗战很艰难,B项正确;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心的向背,A项表述错误;C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材料只是介绍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不能看出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耗费,排除D项。12.2018年12月18日,在

1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央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其中,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获得的称号是A.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B.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C. “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D. 数字经济的创新者【答案】B【解析】【详解】这些改革先锋代表的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的改革者,A选项是在“杂交水稻”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袁隆平,涉及的是农业技术的改变,而材料主旨是农业改革,故错误;B选项,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先驱者,最终引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改革,故符合题意正确;C选项是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承,不符合农村改革故错误;D选项是数字经济主要指的是马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代表,而非农村改革,

14、故错误。1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 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 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 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1954年到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都是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间的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A项;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宪法则构建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没有改变基本的法律架构,故排除B项;社会

15、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建设的目标,这两部宪法都没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故排除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无论是1954年宪法,还是修订后的1982年宪法,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点睛】对宪法的修订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1982年宪法适应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4.阅读下图,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史实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为解决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B. 中国在与的外交谈判中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是首先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成同盟的国家D. 中国在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依据相关史实,日内瓦会议旨在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问题,图中的位置是印度支那,不是,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国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图中是印度,故B项说法正确;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苏联,图中是蒙古,故C项错误,排除;“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图中的位置是万隆,故D项说法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