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lqh1****020 文档编号:88565959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总分100,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 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A 自然法思想B 三权分立学说C 心理强制学说D 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答案:D2. 甲让13周岁的儿子乙杀人,甲属于( )。A 主犯B 间接正犯C 教唆犯D 组织犯答案:B3. 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不包括( )。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犯罪既遂答案:D4. 主要客体是对下列哪种客体的分类( )。A 犯罪客体B 一般客体C 同类客体D 直接客

2、体答案:D5.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界限主要是( )。A 是否着手实施犯罪B 是否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C 是否完成犯罪D 是否具有犯罪的故意答案:A6. 我国最近实施的一次特赦的时间是( )。A 1959年B 1975年C 2009年D 2015年答案:D7. 在我国适用面最广的主刑是( )。A 无期徒刑B 罚金C 有期徒刑D 死刑答案:C8. 下列关于刑罚目的之说法正确的是( )。A 消灭犯罪B 惩罚犯罪C 改造罪犯D 预防犯罪答案:D9. 下列属于刑法的基本机能的是( )。A 自由保障机能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能C 惩罚犯罪的机能D 保卫国家的机能答案:A10. 重大飞行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

3、)。A -般主体B 空勤人员C 地勤人员D 航空人员答案:D11.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犯罪主体是( )。A 军人B -般单位C 国家工作人员D 除军人以外的一般自然人答案:D12. 根据刑法第385条第2款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 )。A 应以受贿论处B 应以贪污论处C 应以索贿论处D 应以滥滥用职权论处答案:A13. 在生产、销售的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 或者销售明知是添加有该类药品的饲料,情节严重的( )。A 应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B 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C 应以投

4、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D 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答案:A14. 走私文物罪中的文物是指( )。A 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B 国家珍贵文物C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D 二级以上文物答案:A15. 刑法笫121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应当认为该条后段规定的是( )。A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 相对确定的法定刑C 浮动法定刑D 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答案:A16. 倒卖文物罪中的文物是指( )。A 国家珍贵文物B 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C 国家级文物D 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文物答案:B17. 依照刑法规定,

5、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行为( )。A 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B 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C 应以侵占罪定罪处罚D 应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答案:B18. 在抢劫过程中,为了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 )。A 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B 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C 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 是牵连犯,应择一重罪定邪处罚答案:A19. 暴力取证罪的行为对象是( )。A 证人B 犯罪嫌疑人C 被告人D 在押人员答案:A20. 刑法为保护各国共同利益,惩治国际犯罪所采取的管辖原则是( )。A 保护管辖原则B 普遍管辖原则C 属地管辖原则D 属人管辖原

6、则答案:B多项选择题本大題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 关于刑法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保护范围的广泛性B 保护范围的不完整性C 补充性D 严厉性E 对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性答案:A,B,C,D,E22. 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包括( )。A 对象错误B 打击错误C 因果关系错误D 客体错误E 法律认识错误答案:A,B,C23. 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 )。A 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B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 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D -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E 故

7、意共同犯罪与过失共同犯罪答案:A,B,C,D24. 刑法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主要有( )。A 适用机关不同B 适用对象不同C 适用根据不同D 严厉程度不同E 确立机关不同答案:A,B,C,D,E25. 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有( )。A 侵犯通信自由罪B 诬告陷害罪C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自由罪D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E 报复陷害罪答案:C,D,E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 特别刑法答案:是指仅适用于特别人,特别时、特别地或特别事项的刑法。27. 犯罪中止答案: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28. 故意

8、伤害罪答案: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29. 缓刑答案: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30.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答案:错误。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并非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严重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才可能构成犯罪。31. 对于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如果抗拒改造,就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答

9、案:错误。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对于死刑缓行执行的罪犯,只有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只是抗拒改造而没有故意犯罪的,或虽有故意犯罪但不属于情节恶劣的,都不能报请最高法院核准执行死刑。32. 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丈夫何某谎称路上所拾。张某与何某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8000元。对于张某与何某应以盗窃罪共犯定罪处罚。答案:错误。根据刑法规定,张某的行为属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何某的行为属于冒用让他人信用卡,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33.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未救助伤者致使其死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答

10、案:错误。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未救助伤者而致伤者死亡的,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分别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4. 牵连犯的特征。答案:(1)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2)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数行为,而且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3)在目的行为汇或者原因行为触犯了一个罪名的情况下,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另一个罪名。35. 减刑的适用条件。答案:(1)前提条件。只能对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2)实质条件。可以减刑的实质条件;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

11、现,或者立功表现;应当减刑的实质条件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36. 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条件。答案:(1)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2)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3)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毁灭罪证、抗拒抓捕。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4分。37. 试论述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答案:(1)主体条件:二人以上。在通常情况下,二人以上都是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因而二人以上都承担责任。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2)主观条件: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通常情况下,共同犯罪中的共犯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

12、生;各共犯人主观上相互沟通,彼此联络,都认识到自己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根据这一要求,下列情形不成立共同犯罪:第一,共同过失犯罪的行为;第二,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第三,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第四,先后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彼此之间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同犯罪;第五,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不是共同犯罪;第六,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3)客观条件: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各共犯人的行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想成一个整体,都与发生的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共同犯罪行为可以是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或者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也可以表现为实行行为、组织行为、

13、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10分。38.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甲(男,18岁)在某中学操场边与乙(13岁)玩游戏。二人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生争执,在推搡过程中,甲将乙推倒在地,乙的头部正巧碰到地上一块大石上。甲见乙脸色苍白,没有声音,就将乙背到自己家的猪圈内,但半天也不见乙苏醒。甲害怕事情闹大承担责任,遂起杀人灭口之心,于是到屋外拿回一块石头猛砸乙头部。当晚,将乙的尸体抛入河中,案发后经法医鉴定,乙头部被砸伤痕迹系死后伤。问:对甲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答案:甲将乙推到并致其死亡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说明利用:因甲与乙是在玩游戏中甲不小心致乙的头部碰到石头上而死亡,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成立条件。甲误认为乙没有死亡而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说明理由:甲因误以为乙未死而基于杀人的故意,又实施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符合了故意杀人罪的成立条件。对于甲应当数罪并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