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1.心脏泵血功能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资料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60233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循环(1.心脏泵血功能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血液循环(1.心脏泵血功能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血液循环(1.心脏泵血功能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血液循环(1.心脏泵血功能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资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血液循环(1.心脏泵血功能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资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1.心脏泵血功能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资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循环(1.心脏泵血功能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资料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血液循环,公安县人民医院科教科,一.心脏泵血功能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一.心脏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二、心脏射血与充盈过程,三、心音,四、心泵功能评定的指标,五、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六、心力贮备,一、心动周期 (一)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二)时程:T60s/750.8s,房缩 0.1s 房舒 0.7s,室缩 0.3s 室舒 0.5s,(三)特点: 舒张期时间 收缩期时间; 全心舒张期0.4s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1.5 0.8 150 0.4,0.30,0.50,0.2

2、5,0.15,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四)心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二、心脏射血与充盈过程,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心室开始收缩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近80mmHg)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继续收缩 快速射血期,该期特点:心室内压力急剧上升,房室瓣关闭产生第一心音,(2)快速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 室内压动脉压 (左室80mmHg) (右室8mm

3、Hg)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60%-80%) 心室容积迅速 减慢射血期,特点: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上升到顶点; 用时少,射血量大。,(3)减慢射血期: 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心室容积继续 室内压略动脉压 血液依靠惯性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心室容积继续 心室舒张前期,特点:用时长、射血量少。,2.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动脉瓣关闭 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快速充盈期,特点: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状态; 动脉瓣关闭产生

4、第二心音。,(2)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末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房室瓣开放 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心室 (占总充盈量2/3) 心室容积迅速,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室内压最低。,(3)减慢充盈期: 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V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 其前半期为大V的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后半期为心房收缩期的挤血入心室。,3、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 心房容积 房内压 (右房4-6 mmHg) (左房6-7 mmHg) 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挤血入心室 (占心室充盈量8-30%) 心房舒张 (75%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在心动周期中,

5、心房收缩对心脏充盈起辅助作用,临床意义:房颤使心室充盈量稍有减少,室颤使心脏泵血功能立刻停止,要争分夺秒抢救。,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心房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缓慢射血期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三、心音,四、心泵功能评定的指标 (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40ml 5565 意义:心缩力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 不变)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二)每分输

6、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6 L/min 变 异:随机体代谢和活动情况而变化(运动、情绪激动、怀孕时);女子较相同体重男子的心输出量约低10。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 3.03.5L/min.m2,(三)心脏作功量 因心脏收缩不仅射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使这部分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能和较快的流速。 在动脉血压不同的个体,心脏要射出等量的血液,动脉血压高者的心脏就必须加强收缩。 因此,用心脏作功量要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泵血功能更全面。,五、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 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心率 (一)每搏输出

7、量的调节 1.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量=异长自身调节 在一定范围内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机制,可通过心室功能曲线进步说明:,左段:较陡。心功正常工作段:表明初长度在未达到最适前负荷时,搏功随初长度而。 中段:稍平。说明前负荷-初长度达上限,但对搏出量影响不大。 右段:平坦或略降。说明心肌有抵抗过度延伸的特性,保持搏功基本不变。,2.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收缩能力:NE受体cAMPCa2+通道开放几率+开放时间 Ca2+i 心缩力。 收缩能力:AChM受体抑Ca2+通道+激活K+通道 AP的2、3期缩短Ca2+内流心缩力。,3.后负荷:= 动脉血压,临床:动

8、脉血压持续心肌肥厚泵血功能,搏出量恢复正常,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体液),前负荷,剩余量回流量不变,搏出量,射血期射血速,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后负荷(一定范围内),(二) 心率 一定范围内,心率可使心输出量 40180次/分:每分心输出量 18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每搏出量每分心输出量。 4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每分心输出量。 运动员的心率180次/分 时,每搏量和心排出量还能增加, 200次/分 心排出量才。,每分输出量,血 压,心 率,心肌收缩性,前负荷,每搏出量,充盈时程 静脉血回流速 剩余量,后负荷,神经体液调节,等长自

9、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六、心力贮备 概念: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意义: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 组成,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二、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一、 心肌细胞的分类 根据心肌细胞的组织学、功能和电生理特性,可将心肌细胞分为两类: (一)工作细胞与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 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特殊传导系统(自律细胞) 窦房结、 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希氏束) 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组成。 有自律性(结区除外)、兴奋性、 传导性、无收缩性,心肌细胞的分类,(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

10、其离子基础 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其RP约为-80mV -90mV 离子基础:同神经和骨骼肌一样,接近+的平衡电位。,K电流 Na、Cl、Ca背景电流 泵电流(3Na+出,2K+入),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波形、持续时间与神经、骨骼肌明显不同。,有平台,升降支不对称 持续时间长,复极缓慢(250-400ms) 有慢通道,多种离子参与复极,分期和形成机制,去极化到阈电位(-70mV)快Na+通道开放,出现再生性Na+内流 Na+顺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去极化,从-90mV+30m

11、V,约1ms,快通道(fast channel) 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 快反应动作电位(fast response action potential),去极化过程 0期(phase 0),复极化过程 1、2、3期(phase 1,2,3),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 +30mV 0mV 10ms 外向 Ito (钾电流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Phase 2 平台期 0mV左右 100-150ms 内向ICa-L 外向IK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0mv -90mV 100-150ms 外向IK,静息期 4期(phase 4)

12、 恢复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正常浓度,Na+泵 Na+-Ca2+交换体 3Na+入 1Ca2+出 钙泵,小结: 0期(去极化期):占时12mS 形成机制:Na+快速内流 (快Na+通道,可被TTX 阻断) 1期(快速复极初期):占时10ms 形成机制:Na+内流迅速停止,+外流 (+通道可被TEA、4-AP 阻断) 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占时100150mS 平台期是区别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2期的形成机制:Ca2+缓慢内流、+缓慢外流 (L型钙通道,可被Mn2+、维拉帕米等钙拮 抗药阻断) 3期(快速复极末期):占时100150mS 形成机制: Ca2+内流停止,+外流

13、加快 4期(静息期) 形成机制: Na+泵 、 Na+ Ca2+交换体, 3 :2 3 : 使离子分布恢复原态,动作电位小结,恢复Na+、K+、Ca2+的分布,(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 最大复极电位(Maximal diastolic potential,MDP):自律细胞复极化达最大值的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是心肌自律细胞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基础,是能够自动产生兴奋的原因。不同类型的自律细胞, 4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本质并不完全相同。,1.窦房结P细胞 P细胞是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与心室肌细胞相比,其动作电位的特点: 分期为0、3、4期,无明显的1、2期。 最大舒张电位 -70mV

14、,阈电位 - 40mV 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小、时程较长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形成机制: 0期去极化: Ca2+内流,( L型钙通道) 3期复极化: Ca2+内流停止,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较复杂,是多种离子流 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认为主要有两种离子流: 1.k+外流进行性衰减,形成背景内向电流 2.T型钙通道激活, Ca2+内流,激活L型钙通道,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2.浦肯野细胞: 其动作电位的形态和各期形成的离子基础与工作细胞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浦肯野细胞4期膜电位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故属于自律细胞。 形成机制: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是随时间而逐渐 增加

15、的内向离子流,称为If内向离子流, 又称起搏电流。 If通道也是Na+通道。,If通道与膜电位的关系: 3期:膜电位达-60mV, If通道被激活而开放, 达-100mV, If通道超极化激活 4期:自动去极化 0期:膜电位达-50mV(阈电位)产生一次 动作电位的同时 If通道失活而关闭。,二、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生理特性,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 收缩性,(一)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定义: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 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频率(次/分)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100次/分 50次/分 40次/分 25次/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称窦性心律(50-90次/分 )。,潜在起搏点:安全因素(备用) 危险因素(异常节律) 异位起搏点:交界性节律( 4060次/分)为次级起搏点。 室性节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