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55510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历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

2、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这里所用的“知识分子”一词在西方是具有特殊涵义的,并不是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这种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首先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或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知识分子”事实上具有一种宗教承当的精神

3、。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两千五百年,只是这一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中国史各阶段的发展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于世的。概略地说,“士”在先秦是“游士”,秦汉以后则是“士大夫”。在秦汉以后的两千年中,“士”又可更进一步划成好几个阶段,与每一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密相呼应。秦汉时代,士的活动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以儒教为中心的“吏”与“师”两个方面。魏晋南北朝时代儒教中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道家名士(如嵇康、阮籍等人)以及心存“济俗”的佛教高僧(如道安、慧远等人)反而更能体现士的精神。隋、唐时代除了佛教徒继续其拯救众生的悲愿外,诗人、文士如杜甫、韩愈、柳

4、宗元、白居易等人更足以代表当时“社会的良心”。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成为士的新标准。我们虽然承认士作为“社会的良心”,要超越个人的或集体的私利之上,但这并不是说士作为一个具体的“社会人”可以清高到完全没有社会属性的程度。所谓士的超越性既不是绝对的,也决不是永恒的。从中国历史上看,有些士少壮放荡不羁,而暮年大节凛然;有的是早期慷慨,而晚节颓唐;更多的则是生平无奇节可纪,但在政治或社会危机的时刻,良知呈露,每发为不平之鸣。至于终身“仁以为己任”而“造次(仓促,即最紧迫的时刻)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士,在历史上原是难得一见的。我们所不

5、能接受的则是现代一般观念中对于士所持的一种社会属性决定论。以决定论来抹杀士的超越性,是只见其一、见其二的偏见。按之往史,未见其合。事实上,如果士或知识分子完全不能超越他的社会性,那么,不但中国史上不应出现那许多为民请命的士大夫,近代西方也不可能产生为无产阶级代言的马克思了。(摘编自余英时)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士在中国史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是因为各阶段所对应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发生了变化。B.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高僧承载着士的精神;隋唐时代,“社会的良心”已不由佛教徒代表,转而由杜甫等诗人、文士代言。C. 中国“士”的传统源远流长,从孔子开始延续

6、了至少两千五百年,自先秦以来没有中断,但是期间屡有转折。D. 本文以为民请命的士大夫、为无产阶级代言的马克思两例,有力地驳斥了现代一般观念中对“士”所持的社会属性决定论。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史上“士”的概念大致相当于今天“知识分子”的概念,这两者在基本精神上有不少契合之处。B. 中国历史上有些士并非一生都践行着士的精神,说明士的超越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必强求一以贯之。C. 很多专家、学者知识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使他们成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D. 知识分子有担当精神,可以为某一社会阶层的利益发言,但也可以超越私利的束缚,超越

7、该社会阶层。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识分子既以人类基本价值为依据来批判社会上的一切不合理现象,又致力于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B. 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分子必须要超越个人私利去深切关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上一切公共利害之事。C. “游士”和“士大夫”活动的时代分别是先秦和秦汉以后,秦汉时代“吏”与“师”集中扮演了“士”的身份。D. 范仲淹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士的新标准。【答案】1. B 2. C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和分析文中论据的作用能力,理解概念题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

8、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分析论据注意论据和要证明的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此题B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只是说诗人、文士更足以代表“社会的良心”,并非说佛教徒就不代表,承载士之精神的高僧文中有“济俗”作限定,并非一般高僧,且原文讨论的是“能 ”“足以”的问题,而非“是”的问题。【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此题C项“他们成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错误,混淆范围,献身专业工作并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更毋说成为其中精英。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

9、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混淆范围。【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此题C项,“吏与师集中扮演了士的身份”错误,曲解文意,士的活动集中表现在“吏”与“师”身上,此话不等于“吏”与“师”集中扮演“士”,且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以儒教为中心”的“吏”“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

10、他。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

11、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苏大夫好大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衣着。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呦哎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镜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

12、截铁了。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特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过一会儿,张田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

13、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选自俗世奇人)【注】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与众不同,多含贬义。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

14、,引人入胜。B. 小说使用了具有天津卫特色的方言,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C.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萌生了敬佩之情。D. 小说对主要人物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5.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6.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答案】4. D 5. 外形奇,“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

15、“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刻画了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医术奇,不等病人觉得疼 ,断骨头就接 上了,速度快,手法精,连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看病规矩奇,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为人处世奇,从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可以看出他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6. “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等动作上的细节表现了苏七块的医术高明。“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这些神态上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刻画出苏七块恪守原则的特点。“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

16、,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是他高超医术的体现,突出了人物形象。【解析】【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逐项放进原文比较分析,本题D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总结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