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46425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初中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初中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初中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初中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标解读,(七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一、初中历史课程的前世今生 1.历史教学大纲 2.历史课程标准 3.大纲-课标对比研究 4.初中历史教育现状 5.课标的修订 二、七年级课标及其解读 1.七年级概述解读 2.阶段“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建议”解读 三、历史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问 1.2011版的课标是另起炉灶,是对2001版的颠覆吗? 2.如何看待呈现方式的变化? 3.新课标如何看待、如何解决“难、繁、偏、旧”? 4.三维目标还能作其他的表述吗? 5.课标给教科书编写预留了多大的空间? 6.课标为教师教学搭建了怎样的平台? 7.课标是如何为学生着想的? 8.新课标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2、提出了哪些建议和原则?,一、初中历史课程的前世今生,1.历史教学大纲 ,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0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初二、三:中国历史 高一:世界历史 1986年 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初一、二(上):中国历史 初二(下)世界历史 高一:世界历史 1990年 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修订本) 初一、二(上):中国历史 初二(下)世界历史 高一(上):中国近现代史 高一(下)、高二:世界历史 1996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供试验用) 1988年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2年 九年义务

3、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 2000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历史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实验稿) (以下简称“旧课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新课标”),3.大纲-课标对比研究,历史教学大纲 基本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 (2000年试用修订版删除,增加 “教学评估”) 教材的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基本结构(2001年版),前言 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4、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现代史 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初中历史教育现状,(1)进程-课标 教科书 实验,1999年启动 2001年颁布课标 (实验稿) 2001年编写出版教材 开始实验,(2)教学-存困惑,孩子与家长热情不高,担心课改影响孩子的考试,不很配合和支持 校长在应试与素质之间徘徊 课堂教学的形式特别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3)理念-有争议,2005年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第5个年头。这年3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上,一颗重磅炸弹开始投向新课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

5、姜伯驹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刘应明院士,分别提交了针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案。 2005年3月,光明日报刊出一篇记者采访姜伯驹的文章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失去了什么,希望立即停止推行“数学新课标”,尽快修订课程标准,妥善部署试验,对实施过程进行相对独立的调研与评估。此举顿时在基础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文章直指数学新课程。 其实,针对历史课程的批评一点也不比数学少。只是因为历史学科的政治敏感性,媒体上关于历史学科的讨论没有被充分展开。,教育理论界的学术争论,2004年王策三、钟启泉,新课程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 一些课程标准受到质疑(历史、语文、科学、物理)。 几个月后,教育部中断原定

6、的新课程工作日程,重新组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 当年9月,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由计划中的四个减为一个。 这期间,媒体上的争论,民间会议、网络上的讨论沸沸扬扬。针对新课程(包括初中和高中)的各种观点包括猜疑也层见叠出。,课程的本质是知识,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不是从所谓的“应试教育转轨”,或实现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的“历史性转变”。 对于知识的传授,要不断加强,更加注重,越来越注重,永远不存在“过于”的问题。 为考试而教也不能笼统说是弊端。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观点一:新课改的理论和模式是美国人已经扔掉的; 观点二:

7、台湾类似的新课改也以失败告终; 观点三:新课改把整个教学的知识体系都搞乱了; 观点四:新课改所谓的一些新提法是以前就有的; 观点五:新课改没有重视人的社会性发展。,(4)课标-已修订,2001年版 2011年版 前言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 课程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内容标准 课程内容 (略) 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课标的修订,进程 历史学科的课标修订

8、,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初高中联动的。可以用以下这几个年代来说明相关的进程: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思路 变化 立意和取向,二、七年级课标内容及其解读,1.七年级概述解读 2.阶段“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建议”解读,(1)史前时期,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发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9、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解读,世界上最早的人类 中国最早的人类:一百多万年 元谋人 古代史起迄问题:没作交代 旧石器时代、新时器时代 山顶洞人的问题 原始农业 星罗棋布、满天星斗 化石 区别历史信息 删旧版活动:“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2)夏商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

10、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知道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 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

11、其中的含义。,解读,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文明社会的标志 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开始时间 信史的开始 早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度 铁农具、牛耕生产力 社会形态的问题:没正面涉及 历史地图的问题/搜集文物图片 收集论语名言,(3)秦汉时期,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12、。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概念。 搜集秦陵兵马俑的图片,举办主题展览。 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搜集具体事例,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解读,多民族国家 “文景之治” 东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经济史:男耕女织,经济重心 两汉版

13、图:国土意思、江山意思 秦疆域图、丝绸之路路线图,建立时空概念。(时机) 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

14、描述的区别。 搜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编写一期板报。 搜集古代名家书法,欣赏书法艺术。,解读,赤壁古战场 曹操墓 江南地区开发(概述没提) 民族融合交往、交流、交融 农业技术、农历 农业技术不断进步?,(5)隋唐时期,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它创建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后世选官的主要途径。唐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到开元年间,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国力达到顶峰。此后爆发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这种盛世景象。,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从文物图片和唐诗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解读,科举制选官、任官问题 经济史 武则天 国力达到顶峰 民族关系 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6)宋元时期,北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