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教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22267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教科版(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大脑皮层的功能()。体温调节()。,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及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神经元的结构与特性 (1)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元的特性,神经元是一种 细胞,即受到刺激后会产生 并沿 传送出去。,可兴奋,神经冲动,轴突,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神经冲动的含义 受到刺激的神经,产生一个可沿神经传导的 。 (2)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 产生 静息状态( 状态): (K外流,Na通道关闭) . 反极化状态: (Na内流,K通道关闭) . 极化状态:外正内负( 外流,Na通道关闭),负电

2、波,极化,外正内负,去极化,内正外负,复极化,K,局部电流,绝缘,突触的类型: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 处组成突触,神经末梢和肌肉间也可构成突触。 突触的信号传递特点: 。 思考1:是否所有的递质均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提示:不是,有的刺激引起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极化作用反而加大,即引起超极化,这时后一神经元更不容易产生神经冲动,这类神经元称为抑制性神经元。,胞体、树突或轴突,单向性,知识点二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 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结构基础反射弧 最简单的反射弧为 (如膝反射)。 3特点: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

3、损伤,反射活动 。,刺激感受器,二元反射弧,都不能实现,思考2: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对吗? 提示: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知识点三 大脑皮层的功能 连一连,知识点四 体温调节 1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散热产热,内脏、肌肉、脑,增加肌肉活动,出汗,皮肤,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巧记 神经递质的“一二二”,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 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狭窄

4、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 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中枢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判断正误 (1)极化状态与Na内流有关() (2)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均不消耗ATP() (3)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一致() (4)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 (5)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不能传向另一神经元的轴突(),(1)神经中枢,(2)大脑皮层言语区,反射和反射弧,高考地位:5年18考,2012课标卷,30,上海卷,27, 海南卷,

5、27,【典例1】 (2012课标,3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b是_,c是_,d是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1)

6、由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呼吸肌(效应器组成之一)可推知: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屏住呼吸”过程是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有意识的反射活动。(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杯状或球状膨大部分。神经元中短的突起为树突,长的突起为轴突。由图b知:神经元的细胞体膜充当突触后膜。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近年高考对反射弧考查较频繁,题目多以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形式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传导、传递过程。,1膝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解读:(1)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 (2)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外

7、界条件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3)在传入神经元上都有神经节结构。 (4)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5)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内有1个突触结构。 (6)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突破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形确定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判断反射弧中相关组成部分的“四方法”。,【训练1】 (2013浙江温州八校联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刺激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在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处快 C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E不

8、能产生反应 D若在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解析 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元,因此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元,C是反射中枢,D是传出神经元,E是效应器,是突触。刺激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突触处快;处属于传出神经纤维,从处切断,刺激,E能产生反应;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刺激,在、处不能测到兴奋,在、处能测到兴奋。 答案 B,【训练2】 (2013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初调研) 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虚线内代表反射中枢,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

9、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解析 由图示可知,a端与感受器相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刺激d点,在e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刺激e点在d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把药物放在c点,刺激d处,e点无电位变化,可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 答案 B,【典例2】 (2012浙江理综,4)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神经肌肉接

10、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高考地位:5年21考,2012上海单科,24、浙江理综,4、 山东理综,25,思维导图,解析 此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骨骼肌细胞一般有多个细胞核,A错误;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神经突触,也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B正确;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为神经末梢,突触后膜为肌肉细胞膜,二者表面积不同,C错误;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需要足够量的神经递质,D错误。 答案 B,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的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

11、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我们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 (2)传导形式:局部电流(电信号)。,(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4)传导过程 (5)传导特点:双向传导。,2兴奋的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传递过程,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因种类不同可引发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突触传递的特点 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或轴突。

12、,Na、K移动与“极化”、“去极化”的关系 (1)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内负外正,此时膜处于“极化”状态。 (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的,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膜处于“去极化状态”。 (3)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训练3】 (2013杭州二模)图从左至右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 BK外流和Na内流过程都不消耗ATP CNa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刺激有关 D

13、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K外流有关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局部电流刺激可以造成未兴奋部位的Na通道开放,膜外的Na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继续兴奋的传导;虽然K外流和Na内流过程都不消耗ATP,是一种被动转运过程,但从题图中不能看出来;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就是K外流引起的。 答案 B,【训练4】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兴奋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A、B正确C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部位的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D正

14、确。 答案 C,(1)神经递质的分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属于胞吐。 (2)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3)神经递质可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也可能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相应物质。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受体具有专一性,不同的受体接受不同的信号分子。 受体接受刺激过于频繁则敏感性降低。 (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立即被酶催化分解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典例3】 (2011海南,9改编)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

15、皮层语言中枢中的韦尼克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白洛嘉区受损,病人不能说完整句子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大脑皮层的功能及体温调节,高考地位:5年8考,2012课标卷,4、2011海南卷,9,思维导图 解析 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中枢是脊髓。语言、记忆、思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进行的。意识丧失的人大脑皮层受损,因此排尿不能控制,但脊髓是正常的,仍能正常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答案 D,【典例4】 (2010上海,12)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 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AB段),通过体温调节,出汗增多,体温恢复正常(BC段)。 答案 D,本考点单独命题的概率较小,往往与内环境稳态及神经调节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题目多考查体温恒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