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512620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8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专题文本素材运用 1点击素材想北平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但无论是在法国巴黎,在英国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美国纽约,他都在写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那老旧的城墙,养鸟种花的人们,黄包车师傅的喝声,在老舍心中就是一缕缕浓浓的乡思。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运用方向】 因为爱所以炽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故乡是永远的精神家园 家乡美 思念与赞美家乡 文

2、学是有根的“变与不变” 具体运用时可选取想北平中细小的景象,作为例证,以小见大来表达文章主旨;也可选用老舍爱北京的实例,来论证以上话题。,【运用范例】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

3、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2点击素材我心归去 著名作家韩少功暂居在法国圣纳塞尔雅静的别墅,面对蓝海和绿色公园,他却没有幸福感,周围没有了祖国的语言,没有了亲人的相伴,他深切地认识到故乡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运用方向】 月是故乡明 故乡是滋养人生的源泉

4、 幸福的定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 真正的快乐是心灵找到了归宿 付出才能拥有 不灭的记忆来自倾情付出 【运用范例】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常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象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时间有时候很慢,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

5、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一点点修整,一点点完美。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 我心归去。,3点击素材肖邦故园 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的普遍的情感。肖邦,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更是一位值得人钦敬的民族英雄,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土,怀念亲人,音乐成为表达他对家乡思念的媒介。“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

6、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绚丽的大都会风光,频繁的旅行,丰富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灵感。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象,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运用方向】 爱国 感恩 思念 绿叶对根的情意 难舍家园 理想 归宿 【运用范例】 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兴旺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是高尚的情操。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单独生活着,爱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

7、操,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爱国者肖邦的墓在法国。他的墓前终年有鲜花。法国一位前总统的墓及青铜卧像就在通向肖邦墓地的路旁,却很少有人驻足。法国人爱肖邦,因为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再说他算半个法国人。肖邦享年39岁,最后18年是在法国度过的。肖邦的爱国心感人至深,他在离开波兰之际,带着一只盒子,盒子是肖邦的师长送的,盒子中装着一抔的黄土。他葬身异国,留下了遗嘱,让后人将他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的骨灰就装在他永远也不肯丢弃的这个盒子里。,4点击素材前方 (1)“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

8、园和家乡。”作者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家园”的归宿。,(2)“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作者通过分析崔颢诗歌所蕴含的内心感受来证明精神家园的无处找寻。引用写家园之思的古代诗歌来证明人处于走向前方和惦念家乡的矛盾之中。这一段中,“家”也有不同含义,与“心”有关的是抽象意义上的心灵家园。,【运用方向】 心灵归宿 灵魂栖居 情怀 精神家园 【运用范例】 离家、漂泊、流浪,是人类内心所具有的

9、普遍情怀。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困守一隅的人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即便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生出厌倦的情绪。这种流浪就像一首朦胧诗带上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正如作者所说:“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人的悲剧性的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离家、流浪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内心的需求。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漂泊在异

10、乡的路上,但,走向远方,心中总惦念家乡。,5点击素材今生今世的证据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可笑,年轻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年老时回家却成了魂牵梦萦的主题。“离”与“回”,多么简单的字眼,却凝注了太多的坎坷与辛酸。前行的道路上,当我们在某一个时间和地点停驻时,总能清晰地听到来自遥远的过去的召唤。蓦然回首,却发现熟悉的变得陌生,清晰的变得模糊。,【运用方向】 存在是一种证明,更是一份寄托 精神的家园 前进的方向 见证 存在的证据 【运用范例】 人生为什么要经历这场悲剧?当岁月卷走珍贵的时光,哪里才是过去的我?哪里才是我的故园?清醒的智者

11、早就绕过这没有逻辑的情感漩涡,过来的人正感受着漩涡背后的悲伤,自悔于曾经的草率与唐突。刘亮程出生于一个物质极度贫困的家庭,人畜共居的村庄,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到处叙说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独特的人生经历,独特的生命体验,为刘亮程的生命底板抹上留恋而渴望突破的色彩。当刘亮程走出自己的村庄后,才发觉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圣地。他用自己体验和哲理的思考警示着我们: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生活不只是大义凛然的生死抉择、气吞山河的拼搏厮杀,更多的是单调的节奏和琐碎的细节。岁月留下的光痕,过往留下的碎片,这些便是“今

12、生今世的证据”。 没有情感附着的事物,只是云淡风轻的掠影。,二、专题写作训练定向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不是一味的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使文章内蕴丰富,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水到渠成。,一、课内文本品读 前方(节选)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

13、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悟法: 学表达方式 这段文字的“叙”具有浓厚的描写色彩,想象“前方”使人痴迷的情景,有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使人们跃跃而前的形象如在眼前。,二、课外文本品读 导读 这是篇借物言情的散文。从乡间夜路上的实实在在的灯,到人生之旅中的灯(他人的温暖的眼神或者帮助),再到自己心中的那盏灯(自己的人格、风骨、高洁),“灯”的含义越来越丰富,文章的主旨也越来越深刻显豁。,悟法: 学表达方式 文章开头夹叙夹议,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行文自然。作者写夜路上的恐惧茫然,灯火出现时心中的温暖,突出灯火在夜路上的作用。

14、扣住题目“灯火的温情”,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之境及另一种深层意义的“灯火”作了铺垫。,学句子的手法 本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说明了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相处由于缺少真诚和信任,充满普遍的冷漠,没有温暖和热情,人的内心没有值得信任和依赖的对象,虽然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却感受不到彼此的温情和关爱,因而心理上觉得自己是被世界遗弃的孩子。,学词语的丰富内涵 第一段中的“荒野无灯”写的是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而此处的“荒野无灯”乃是身居繁华闹市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有着一种“孤绝感”,一种“无靠无助的感觉”,这正是一种孤绝的心境,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学主题的深化

15、 此处借用江雪引发议论,深化主题,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夹叙夹议一般有三种形式: 1先叙后议。文章的开头和主体两部分都是记叙,而结尾部分则是议论。议论揭示记叙的意义,发挥“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的作用。司马迁写史记,每篇传记末均以“太史公曰”标明自己的评论。这种体式一直影响后世的史学、文学著作,如聊斋志异大部分篇目后均缀以“异史氏曰”

16、作评说。,2先议后叙。文章以议论为开头,主体与结尾部分则全是记叙。议论具有“开宗明义”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3边叙边议。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议论不仅用于开头、结尾,而且用于主体部分,叙述某些内容前后均伴有议论,或作小结,或作过渡,“叙”和“议”熔于一炉,极为自然,相得益彰。,(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关键在于把握好“夹叙夹议”的结合点: 1需要深化之处。写作记叙文,叙到人物心灵袒露之时,或叙到矛盾的纠结处,可加上几句议论性的旁白,有助于深化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2需要明旨之处。记叙到适当的地方,需要阐明一下文章旨意时,可用几句精当的议论点破,从而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需要升华之处。如写赞扬先进人物的文章,在写到先进人物的闪光点时,可用议论升华人物的品格精神,从而使人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