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沉降缝构造如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12617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213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体沉降缝构造如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13页
墙体沉降缝构造如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13页
墙体沉降缝构造如图_第3页
第3页 / 共213页
墙体沉降缝构造如图_第4页
第4页 / 共213页
墙体沉降缝构造如图_第5页
第5页 / 共2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体沉降缝构造如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沉降缝构造如图(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民用建筑概述,本章主要研究民用建筑的构造及组成,研究各组成部分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构造原理主要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的连接方法。具体阐述基础、墙体、楼梯、门窗、楼地层、屋顶的特点,构造原理,构造方法及要求。,本章提要,本 章 内 容,1.1 概述 1.2 基础与地下室 1.3 墙体 1.4 楼板层与地面构造 1.5 门与窗的构造 1.6 楼梯的构造 1.7 屋顶的构造,1.1 概述,民用建筑构造是指民用建筑中构件与配件的组成,相互结合的方式、方法。民用建筑构造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用建筑(

2、房屋)的构造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 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的连接方法。,1.1.1 民用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及任务,民用建筑构造的任务: 一是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了解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弄清各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 二是能够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绘制和熟练地识读工程图。,一般民用建筑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等六大主要部分组成。图1.1所示为一幢住宅构造组成。 基础是房屋最下面的部分,它承受房

3、屋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地基)。 墙或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楼地层和屋顶传给它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墙起承重、围护、分隔建筑空间的作用。,1.1.2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作用,楼、地坪层是建筑中水平承重构件,兼有竖向划分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承担楼面荷载,并把荷载传给建筑竖向承重构件。 楼梯是房屋建筑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门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它的作用是供人们通行,并兼有围护、分隔的作用。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供人眺望。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屋面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房屋除上述基本组成外,还有台阶、散水、雨篷、

4、雨水管、明沟、通风道、烟道等。,图1.1 住宅的建筑构成,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房屋结构上的作用 房屋结构上的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间接作用指使房屋结构产生效应,但不直接以力的形式出现的作用,例如温度变化、材料的收缩和徐变、地基变形、地震等。,1.1.3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构造设计原则,1.1.1.1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2)自然界的其他影响 房屋要经受日晒、雨水、冰冻、地下水的侵蚀等影响,因而,房屋要在相关部位采取保温、隔热、防水、防冻等构造措施。 (3)人

5、为因素 人们从事的各种活动影响房屋的构造,如机械振动、化学腐蚀、爆炸、火灾等。因此,房屋在相应的部位要采取防震、耐腐蚀、隔音、防爆、防火等措施。,妥善解决各种影响因素,满足房屋的各项使用功能、结构安全,适应工业化、经济合理、形体美观等各项要求。,1.1.1.2 房屋构造设计原则,1.2 基础与地下室,基础承受着房屋的全部荷载,因此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才能稳定地把荷载传给地基,同时基础应满足耐久性要求。如果基础先于上部结构破坏,检查和加固都十分困难,而且还会影响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1.2.1 基础的要求与埋置深度,1.2.1.1 基础的要求,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叫做基础的埋置深度

6、。图1.2为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埋深大于5m时,称为深基础。基础的埋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础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建筑物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及基础的形式及构造等。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2.1.2 基础的埋置深度,(4)地基土的冻结深度和地基土的湿陷 地基土冻胀时,会使基础隆起,冰冻消失又会使基础下陷,久而久之,基础就会被破坏。基础最好深埋在冰冻线以下200mm。湿陷性黄土性地基遇水会使基础下沉,因此基础应埋置深一些,避免被地表水浸湿。 (5)相邻建筑的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最好小于原有建筑的基础埋深。当基础深于原有建筑基

7、础时,则新旧基础间的净距一般为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图1.2 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构造类型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它所选用的材料性能有关。 基础按受力特点分有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按其使用材料分有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按构造形式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整片基础和桩基础等。,1.2.2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体承重时,基础常采用连续的条形基础。 (1)砖基础 砖砌条形基础由垫层、砖砌大放脚、防潮层和基础墙四部分组成。如图1.3所示。 基础垫层一般有灰土垫层、碎砖三合土垫层和混凝土垫层等。 砖基础台阶的宽高比为11.5,如

8、图1.4所示。砖砌条形基础一般多用于地基土质好、五层以下的房屋。,1.2.2.1 条形基础,(2)钢筋混凝土基础 当墙下条形基础的上部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由于这种基础底部配有钢筋,钢筋的抗拉性能好,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因此,不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也称柔性基础,如图1.5所示。钢筋混凝土基础最薄处的厚度不小于200mm,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垫层厚度宜为70100mm。,图1.3 砖基础的构造,图1.4 基础宽度与高度关系,图1.5 钢筋混凝土基础,独立基础一般用于柱子下面,每一根柱子一个基础,往往单独存在,所以称为独立

9、基础。其形式有台阶式、锥形等。,1.2.2.2 独立基础,整片基础包括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可选用整片筏式基础,以减少基底压力,降低地基沉降。 整片筏式基础按结构形式分为板式结构和梁板式结构两类,如图1.6(a)、(b)所示。当钢筋混凝土基础埋深很大,为了加强建筑物的刚度,可用钢筋混凝土筑成有底板、顶板和四壁的箱形基础。箱形基础内部可用作地下室,如图1.6(c)所示。,1.2.2.3 整片基础,图1.6 整片基础,(a)板式;(b)梁板式;(c)箱形,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时,可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按其受力性能

10、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种。端承桩是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桩端传给坚硬土层,而摩擦桩是通过桩侧表面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传给地基。目前采用最多的是钢筋混凝土桩,包括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1.2.2.4 桩基础,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间。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1.2.3 地下室,地下室的类型按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按构造形式分,有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如图1.7所示。 地下室顶板的底面标高高于室外地面标高的称半地下室,这类地下室

11、一部分在地面以上,可利用侧墙外的采光井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地下室顶板的底面标高低于室外地面标高的,称为全地下室。,1.2.1.1 地下室的分类,图1.7 地下室示意,/微笑,地下室一般由顶板、底板、侧墙、楼梯、门窗、采光井等组成。 地下室的顶板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板的厚度按首层使用荷载计算,防空地下室则应按相应的防护等级的荷载计算。 在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的底板不仅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垂直荷载,还承受地下水的浮力,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抗渗透能力和抗浮力的能力。,1.2.1.2 地下室的组成,地下室的外墙不仅承受上部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土、地下水及土壤冻结产生的侧压力,

12、因此地下室墙的厚度应按计算确定。 地下室的门窗与地上部分相同。当地下室的窗台低于室外地面时,为了保证采光和通风,应设采光井。 采光井由侧墙、底板、遮雨设施或铁箅子组成,一般每个窗户设一个,当窗户的距离很近时,也可将采光井连在一起。,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都深埋在地下,受到土中水和地下水的浸渗,因此,防潮防水问题是地下室设计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可根据地下室的标准和结构形式、水文地质条件等来确定防潮、防水方案。当地下室底板高于地下水位时可做防潮处理。当地下室底板有可能泡在地下水中时应做防潮防水处理。 当地下室底板常年泡在地下水中时,外墙应做垂直防水处理,地板应做水平防水处理,目前采用的防水措

13、施有卷材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两种。,1.2.1.3 地下室的防潮防水,1.3 墙体,(1)按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分 墙体按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分,有外墙、内墙、窗间墙、窗下墙、女儿墙等。 (2)按墙体方向分 墙体按方向分,有纵墙和横墙。纵墙指与房屋长轴方向一致的墙,而横墙则是与房屋短轴方向一致的墙。外横墙习惯上称为山墙。,1.1.1 墙体的种类、承重方案及构造要求,1.1.1.1 墙的种类,(3)按墙体受力情况分 墙体按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指承受上部结构传来荷载的墙;非承重墙指不承受上部结构传来荷载的墙。 非承重墙又可分为自承重墙、隔墙、填充墙和幕墙等。自承重墙仅承受自身荷载而不承

14、受外来荷载;隔墙主要用作分隔内部空间而不承受外力;填充墙是用作框架结构中的墙体;悬挂在骨架外部或楼板间的轻质外墙为幕墙。,(4)按墙体材料分 按墙体材料分有砖墙、石墙、混凝土墙、砌块墙、板材墙等。 (5)按墙体构造方式分 按墙体构造方式分有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实体墙是用一种材料所砌成的实心无孔洞的墙体;空体墙也叫空心墙,是用一种材料砌成的具有空腔的墙;组合墙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墙。 墙的种类如图1.8所示。,图1.8 墙的类型,1纵向承重外墙;2纵向承重内墙;3横向承重内墙; 4横向自承重外墙(山墙);5隔墙,(1)横墙承重方案 横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荷载由横

15、墙承受,纵墙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 此种承重方案楼板跨度小、房屋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但建筑空间组合划分不够灵活,适用于小开间的建筑,如图1.9(a)所示。,1.1.1.2 墙体的承重方案,(2)纵墙承重方案 纵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两端搁置在内外纵墙上,荷载由纵墙承受。 此种方案空间划分灵活,能分割出较大的房间,构件规格少,但门窗洞口尺寸受到一定的限制,且刚度较差,适用于需要较大房间的建筑,如图1.9(b)所示。,(3)纵横墙承重方案 纵横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布置在纵横墙上,荷载由纵横墙承受。 此种方案平面布置灵活,空间刚度好,但楼板类型较多,适用于开间和进深尺寸较大、平面复杂的建筑,如图1.9(

16、c)所示。,(4)半框架承重方案 半框架承重方案是在建筑内部采用梁、柱组成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墙体承重,楼板的荷载由梁、柱或墙共同承担。 此种方案平面划分灵活,室内空间较大,空间刚度好,适用于内部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如图1.9(d)所示。,图1.9 墙体的承重方案,(a)横墙承重;(b)纵墙承重;(c)纵横墙混合承重;(d)墙与内框架柱混合承重,图1.9 墙体的承重方案,(a)横墙承重;(b)纵墙承重;(c)纵横墙混合承重;(d)墙与内框架柱混合承重,图1.9 墙体的承重方案,(a)横墙承重;(b)纵墙承重;(c)纵横墙混合承重;(d)墙与内框架柱混合承重,图1.9 墙体的承重方案,(a)横墙承重;(b)纵墙承重;(c)纵横墙混合承重;(d)墙与内框架柱混合承重,(1)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墙体的强度取决于砌体的材料,其厚度应按计算确定。墙的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和厚度有关。 (2)满足热工、隔声、防火、防潮要求。 (3)满足减轻自重、降低造价、不断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