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 一带一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11464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 一带一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 一带一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 一带一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 一带一路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 一带一路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 一带一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 一带一路(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带一路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贯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

2、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实施奠定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这些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

3、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5月8日)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大文明、上百种语言,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地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的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

4、且有效地被呈现。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换为软实力。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沿线众

5、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触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2017年5月15日)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消除潜在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

6、,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

7、学家。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言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常语种。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0日02版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B.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华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C.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D.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场问题的方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认为

9、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语言,既是促进“民心相通”的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B.材料一中美国IBM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C.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D.材料三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与沿线国家文化对话方面的优势、劣势及不足,这些劣势和不足急需语言建设来消除和弥补。E.三则材料虽摘编自不同的媒体,但由于考虑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材料在用词方面有相同特点,故而文章风格完全相同。3.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

10、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中新社柏林3月9日电 (记者彭大伟)对于德国各界近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讨论,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9日在德国主流媒体商报发表署名文章。 在这篇题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各方合作的机遇的文章中,史明德指出,大约5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历史性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中国迄今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了解,德国是最早对“一

11、带一路”倡议表示欢迎的欧洲国家之一。史明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并非“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全球化是各国基于生产力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跨境分工、交换和投资,乃至全球价值链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世界上不存在所谓中国特色的另一种全球化。”史明德进一步指出,“一带一路”倡导互联互通,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最广泛连接在一起,是在努力完善、补充现有的全球化,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中国愿同德国和欧洲一道,做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塑造者。(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二: 这是2月26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拍摄的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和德国工商大会研究报告发布

12、会现场。当日,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和代表德国企业界的德国工商大会联合发布新丝路中国的大规模投资项目研究报告。报告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德国企业创造了巨大机遇。(新华网德研究报告:“一带一路”为德企创造巨大机遇)材料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材料四: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李夏宋立芳)“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济发展对越南来说也是机遇。随着越中经贸合作不断提升,中国经济、中国市场的发展,将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充足的空间。”越南驻华大使邓明魁在中国召开之际,就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发展和两国合作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中国和越南的合作项目有哪些进展?“一带一路

13、”倡议对中越两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邓明魁:2017年是越中关系非常特别的一年。在一年内,两党总书记和两国国家主席进行了互访,成果很多,非常重要。习近平主席选择越南作为十九大后出访的首站,证明越中关系非常重要。所有参与高层互访的人员都体会到,两党、两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非常重要的共识,在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重要决策,进一步推动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 最近,两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备忘录。这是非常重要的文件。我相信,今后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将更加密切。 越南连续两年成为中国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越中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很大、互补性很高。中国对越投资增

14、长很快,2016年在所有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提升到第四位,该趋势还将继续扩大。关于“一带一路”倡议,越南更加重视互联互通项目,因为越南和中国是邻居,两国有14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在海上也有互联互通的需要,且非常重要。双边贸易规模那么大,如果互联互通合作做得不好,必然会成为今后继续扩大双边贸易的瓶颈。因此,两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这方面的合作。 如今,越中之间有很多条公路和铁路,但双方已有计划建设连接双边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越南也非常关心中国的“南向通道”,从重庆到广西,再到欧洲,今后越南的货物能够通过“南向通道”出口到中国和欧洲。 越中人文交流也非常密切。去年,中国赴越人数超过400万人次。

15、越南赴华人数在所有东南亚国家中是最多的,去年达到300万人次。每周,两国各城市间有300多次航班,交流非常密切。当然,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新华网:很多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建设工业园区,比如华夏幸福。您觉得,建设工业园区这种合作模式在贵国的前景如何? 邓明魁:其实,中国企业在越南承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有一段历史了,他们也做得非常成功。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会更加密切。我知道,很多中国企业去越南考察,在越南的几个省、市都建立了工业园区,也非常成功。 新华网:中国部署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将为两国的经贸交流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又将对世界作出哪些贡献? 我认为,如今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连在一起的,开放的经济、开放的贸易,对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国家对于这个问题有另外的看法和意见。但我相信,通过越南和中国双方的努力以及其他国家的大力支持,世界经济会越来越开放。只有在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中,各国才有力量。(摘编自新华网)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约5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历史性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B.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