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0946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常春藤叶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昵称()馋嘴()绅士()锡镴()茎上()瞥着()出殡()对瞅()烘锅()冥冥()咆哮()矮墩()【答案】nchnshnljnpibnchuhnmnpod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槛(2)号(3)幢 (4)巷(5)铺 (6)熬(7)撒 (8)苔【答案】(1)jinkn(2)hoho(3)zhunchun(4)xinhn(5)pp(6)oo(7)ss(8)titi2语境辨析法(9)她手里拿着一块抹()布,转弯抹()角地来到宿舍,对着镜子把抹()在脸上的灰擦掉。(10)他穿着一件单薄的灰色夹()袄站在雪地上,夹()肢窝里夹(

2、)着一把硕大的扫帚。【答案】(9)mmm(10)jiji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2)(3) (4)(5) (6)【答案】(1)倦蜷(2)蓬篷(3)躁燥噪(4)筹畴踌(5)账怅帐(6)栅姗 姗珊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不速之客:_(2)凄风苦雨:_(3)一筹莫展:_(4)明目张胆:_(5)莫名其妙:_(6)不以为然:_(7)蹑手蹑脚:_(8)错综复杂:_【答案】(1)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2)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悲惨凄凉的境遇。也说“凄风冷雨”。(3)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4)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5)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3、(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6)不认为是对的。然,是,对。表示不同意,多含有轻视的意思。(7)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8)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2理解辨析(1)寂寞寂寥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寂寥:寂静,空旷。前者多指人的感觉,后者多指周围环境。(2)启示启事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前者侧重于启发,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后者只可作名词。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这则启示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做事

4、总是半途而废,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是我们放弃了希望。()(2)生日那天,他邀请了许多同学,直到晚上8时,同学们才陆续到齐,他埋怨说:“等你们这些不速之客可真难啊!”()(3)只有想着攀登世界最高峰的人,才会对踏在脚下的山冈不以为然,才会对一时的坎坷和逆境不屑一顾。()(4)北阮巷10号这座宅子见证了当年凄风苦雨的斗争。屋南天井中的那口水井如今已废弃,当年,它曾默默地保护过党的机密,延续了红色命脉。()(5)严令之下,明目张胆建豪华办公楼的行为明显有所收敛,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借冠冕堂皇的名义暗度陈仓。()【答案】(1)此处强调文字所表达的道理,故应该用“启事”。(2)此处强调同学来得慢,

5、而非没被邀请,故错。(3)此处强调不放在心上,故应该用“不以为意”。(4)此处强调环境凶险而非凄凉悲惨,故应该用“血雨腥风”。(5) 常识速览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欧亨利(18621910),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贫困的医生家庭,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并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等。欧亨利常混迹于小客栈、公寓、公园、小酒馆、贫民窟及下等剧

6、院等地,他说自己是纽约400万小市民中的一员,而不是400个富翁之一。所以,他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小人物复杂的感情,对失意落魄的小人物深表同情,用含泪的微笑嘲讽资本主义社会。1907年欧亨利创作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是以那些贫困的、并不出名甚至是郁郁不得志的艺术家为描写对象的。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常春藤叶,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诚挚的友谊,特别是艺术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告诉人们在生与死、抗争和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做出努力才能获胜,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文脉梳理【答案】暗线写贝尔曼琼珊

7、脱险,贝尔曼病逝 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课文第11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说开头叙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_【答案】环境:一个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古色古香、艺术气息浓厚的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为故事的发生、发展做铺垫。2第7段中医生的话,反映了琼珊怎样的状态?在文章情节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_【答案】医生的这段话,从侧面揭示了琼珊的精神状态,表明她已放弃了主观上的努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为下文写她把生命寄托在随风飘零的常春藤叶上埋下伏笔。二、阅读课文第123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18段中,对窗外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

8、有何作用?_【答案】“二十英尺”,交代了常春藤与房间的距离;“差不多全吹落了”“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交代了常春藤的总体情况。这些为后文展开情节做了铺垫。4在介绍老贝尔曼的一段文字中,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老贝尔曼怎样的形象?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如何?_【答案】形象: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效果:这样写老贝尔曼,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一方面显得更加真实,因为再好的人也有缺点。5第35段的语言描写,刻画了老贝尔曼怎样的品质?_【答案】表现了老贝尔曼善良、有同情心、关心并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我要

9、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说明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幸福与两位女画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段为下文他为挽救琼珊而献出生命做铺垫。三、阅读课文第375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第40段文字,对“最后的常春藤叶”作了细致的描写。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细致的描写?说说其作用。_【答案】颜色的运用写出了贝尔曼艺术技巧的高超;“二十来英尺”的高度暗示了贝尔曼风雨之夜作画的艰难,由此更加烘托出贝尔曼对琼珊的爱的无私和感人。7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的“杰作”?_【答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杰作”,是因为:第一,这片叶子拯救了琼珊,使她树立了活下去的信念,并支撑她活了下去;第二,它是绝笔之作,贝尔曼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第三,整片叶子凝聚了贝尔曼的真情和善良,闪烁着贝尔曼人性的光辉;第四,这片叶子画得极其逼真,连同为画家的琼珊也没有察觉出来。合作探究8最后的常春藤叶演绎了一幕至诚至爱的真情故事,这个“爱”的故事里有爱别人,也有爱自己。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一直意见不一。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_【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是贝尔曼。本文主要记述了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的杰作常春藤叶子,从而点燃了琼珊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挽救了她的生命的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