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48990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掌握三种山地的成因。 2.学会运用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基本形态及地貌表现。 3.能够利用相关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学习目标,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内容索引,课堂训练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地壳运动,波状,自主预习,答案,(1)褶皱的概念:在 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弯曲。,(2)褶皱基本形态,向上,谷地,谷地,答案,(3)地貌,板

2、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 或发育为 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4)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裂谷,海洋,褶皱山系,答案,2.断块山,压力和张力,位移,答案,(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形成断层。,岩体相对下降:形成 ,例如 、 汾河谷地。 岩体相对上升:成为 ,例如 、庐山、 泰山,(2)地貌 水平位移: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山岭或高地,答案,垂直位移,华山,3.火山 (1)岩浆活动地貌类型 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 状裂隙流出,如东非高原。 火山:岩浆

3、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如长白山主峰。 (2)火山构造:火山口、 。,线,火山锥,答案,1.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答案 不是。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合作探究,答案,2.参考下图,总结背斜和向斜水平方向上的岩层新老关系。,答案,答案 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答案,4.参照下图,分析主要地

4、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完成下表。,答案,天然气,稳定,地下水,答案,地下水,断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迁移应用,(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 地形:甲是_,乙是_。 地质构造:甲是_,丙是_。,解析 要注意区分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区别,地质构造是指背斜、向斜和断层等,而地形则是指山地、谷地等。,谷地,解析答案,山地,背斜,断层,(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解析 甲地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为背斜,背斜易形成山岭,但从图上看该地的地形是谷地,这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极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解析答案,答案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受侵蚀,成为谷地。,(3)简要说明判定

5、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解析 乙地地质构造,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即岩层的年龄和岩层的弯曲方向。,解析答案,答案 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解析 建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向斜和断层处都不能建隧道。,解析答案,答案 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返回,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大的原因: 大,地形 。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自主预习,相对高度,答案,崎岖,公路,铁路,

6、迂回前进,相对和缓,思考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 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答案,1.从地形、地质、河流、距离、走向、人工设施等方面总结山区交通选线的原则。,答案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3)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4)线路在山区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5)尽量选择两点间最短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6)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答案,合作探究,2.按地形布局交通线路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保

7、障工程施工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答案,下图为现阶段重点投资建设开发的某区域,完成下列问题。,迁移应用,(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大或小),原因是_。,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平坦开阔,丙地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小,解析答案,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条件为保证。,解析 若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首先需要解决甲丙之间的交通问题,甲丙之间需要跨越河流,穿越山区,工程难度大,这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保证。,甲丙

8、,解析答案,科学技术,(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 _。,解析 乙丙之间的直达线路经过山地,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解析答案,乙丙间的直达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成本高且安全性差,知识提纲,课堂小结,强化记忆 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背斜和向斜的判读 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返回,课堂训练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下图为“一典型褶皱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2,3,4,5,6,D

9、,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解析 第三纪岩层比侏罗纪岩层新,所以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1,2,3,4,5,解析答案,6,2.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1,2,3,4,5,6,B,解析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新、两翼老”判断此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槽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解析答案,3.依据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属于下列哪一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10、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解析 根据教材中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可知,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C,1,2,3,4,5,解析答案,6,1,2,3,4,5,当地时间2014年10月 30日,哥斯达黎加圣约瑟的图里亚尔瓦火山持续喷发,这次喷发是150年来最剧烈的一次。据此完成下题。,6,4.经历这次火山喷发后,图里亚尔瓦火山海拔将会(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不确定,B,答案,5.下图中公路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解析 图中公路走向大致与山脉走向一致,沿等高线延伸,因此公路线的选择主要考虑了地形因素。,C,1,2,3,4,5,解析答案,6,A.气候因素 B.居

11、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 材料二 右图为四川省西部某地区交通线路规划示意图。,1,2,3,4,5,6,(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的选择、交通运输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解析 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及走向影响比较大。,方式,线路,解析答案,1,2,3,4,5,6,(2)在四川省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为主,原因是_。,解析 公路建

12、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公路,解析答案,1,2,3,4,5,6,四川省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公路建设成本较低,难度较小,(3)分析材料二图中信息,判断评价该规划图中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理由是_。 b处_,理由是_。,解析 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尽量多地经过居民点。,不合理,解析答案,1,2,3,4,5,6,地形平坦的地区,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合理,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聚落,原因是什么?,答案 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返回,答案,1,2,3,4,5,6,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