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

上传人:Wholive****ourhea... 文档编号:88469105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母亲节优秀征文二篇【篇一】昨天打电话回家和母亲说话,本来想着告诉母亲,今天是母亲节的,可是最后忘记了。挂了电话,我转了点钱回家,今天又打电话给父亲,让他和母亲去街上买点新衣服、新鞋子穿穿。这些年,我是不孝顺的女儿吧,因为我一直没有注重家乡的风俗习惯。常常,母亲会在电话里说,今年有闰月,是闰几月。好像逢闰月家乡就有给妈妈买东西的说法,但我一次也没有买过,因为我觉得买东西好麻烦。所以,我也不知道母亲心里会不会有失落感。2017年的母亲节,我想我应该为我的母亲写下点什么,为这个世上最爱我的人写点什么。“母亲”这两个字,当我在键盘上敲了出来,我第一次有庄重、凝重的感觉。我的眼前浮现出

2、母亲在医院里照顾父亲时的情形。年后放疗,母亲每天晚上在靠近窗口的位置将折叠椅放下睡觉,那张椅子实在已经破得不成样子,母亲就那样躺在椅子上,盖着一床被子,就这样整整住了五个星期,这期间母亲三番五次感冒。那个椅子,父亲第一次住院时我睡过,一、两晚还能够凑合,但是躺在上面是极不舒服的。二舅说,母亲是我们家最劳累的人。的确是这样,从过去到现在,这种状况竟然一直没有改变,而且父亲病后,似乎也难改变了,我常常想,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是没有儿女在身边,父母到底会不会有孤独感。尤其是母亲,现在的生活对于母亲来说,意义何在?想到她,忍不住心疼起来。父亲自手术之后,脾气大了起来,其实父亲年轻时就有脾气,但是随着

3、年龄的增长,他的脾气小了许多,这次生病,似乎又改变了父亲。记得第一次住院,看着别床的病人随意发脾气,我都在心里替照顾他们的阿姨觉得委屈,那些阿姨都是一声不吭,随便他们发脾气。我没有想到我的父亲也会有很大的脾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心理上不能接受的,其实最不能接受的应该是母亲,因为每天与父亲面对的是她,并不是我们。一场疾病,改变了太多。我知道父亲为什么发脾气,对他来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他更无法接受自己被冠以“癌症病人”四个字,他不愿意别人把他当病人看。可事实如此,他无力改变什么,医生亲自跟他说了,不能够做事了,他那开过刀的肋骨,逢下雨天总疼着。回家后,父亲会着急,会发火,现在的他有时真地像个

4、孩子,可是,我父亲他,从前是家里的顶梁柱呀,即使干农活小伤小痛流血了,他都从来不吭一声的。所以在家时,都是我们将饭端到父亲面前,这样即使他不想吃,他也不会冲我们发火。但是我们走了之后,就剩下父亲和母亲在家了。所以,我每天和父亲通完话后,都和母亲聊会天,我都会和母亲说:妈,辛苦你了。是的,这些年,我从来没有对我的母亲说过“辛苦”这两个字,只是父亲生病后,我才觉察到母亲是有多么地不容易。母亲会在电话里和我说父亲的脾气,电话的那头,母亲是有委屈的,我却不知道如何安慰,我说:妈,我问过许多人,经历大病之后,人的脾气是会改变的;而且对父亲来说,把心里的火发出来,可能更好一点,要是他憋在心里,什么话都不说

5、,才是问题,而且,他真的不是故意要冲你发脾气,只是他忍不住,他可能是控制不了心里的火,所以,妈,你千万别往心里去。每次通话,最后母亲总笑着和我说:你别担心,他现在不是生病才这样的吗,我又不是不知道,他自己心里比别人着急,可是着急有什么用呀,要慢慢来,你别担心我。是的,每天听到母亲的笑声,我会觉得踏实,现在,我的母亲,是她在撑着那个我长大的家。从前在家上学时,从小学到初中,每天晚上睡觉前,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腰都要散架子了。那时候不懂,也理解不了母亲的劳累。可这句话却成为多年后,我记得最清晰的一句话。记忆中,母亲从来都是天不亮起床,做一家人的早饭。那时候,四个孩子都在上学,母亲一做就是一大

6、锅。无论寒暑,天天如此。我们上学了,母亲要洗衣服,要下田干活。要喂猪,要打扫庭院,要照顾奶奶。那些年,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母亲从来不曾有过一次中午的休息,她一直在忙碌,而我们,何曾理解过母亲到底有多累,到底有多不容易。写到这里,忽然觉得写不下去了,一度觉得文字是一种很优美的东西,其实它真地也是最无力的东西。无论我写什么,它如何能够表达母亲那些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走过长长的岁月,回头去看,母亲会怎么看待这一路走来的日子。那些日子,兵荒马乱的。那时候,父亲年轻气盛,他主外,母亲主内,可是养育四个孩子谈何容易?吵架,是家常便饭。年三十,别人家欢欢喜喜,我们家还在吵架,我记得我母亲哭,我就跟着哭。

7、我记得,我不止一次地希望他们离婚,我不想看着母亲哭。每次吵架,母亲回了外婆家,我一边拿着篮子去菜园里砍菜,一边眼巴巴地向着西边看,总以为夕阳的余晖中会出现母亲的身影。现在,他们步入了老年,相互依靠着,相互扶持着,这大约就是婚姻吧。年轻时的争吵都远去了。我们家的大事,仍然由父亲决定,母亲仍旧做着零零碎碎的事情,随着父亲身体状况的好转,希望他的脾气也会越来越好,希望母亲不要那么快地衰老。这个世上,我最重要的两位亲人,他们的健康,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有时候想,要是男孩多好,百年后,还可以依偎在他们身旁,而不是这样白白地打字。父亲,他要健康,有他在,母亲虽然累,可是我知道她心里是踏实的,这么多年,

8、我们家都是他当家,都是他做主,他得一直当家,一直做主下去,他要陪着母亲一直到岁月白头。母亲,你也是,你也要健康,那个家,因为有你的笑声和忙碌的身影更像个温暖的家。多年后,其实,我明白了生活本身有多不易,你生了我们,养了我们,你就像家乡许许多多勤劳善良的母亲一样,一心希望孩子好,一心为孩子考虑,付出了所有,直到老了,你还在奉献着。我的母亲,这是我第一次为你写下文字,你不会写“母亲”两个字,但是你一直在用行动告诉我母亲的担当与意义。你带我来到这个世上,因为你和父亲,我的心里多了一份叫做亲情的牵挂与不舍,我有时失望有时忧伤,可是因为你们,我从来不会让自己绝望。你们,是我在城市里永远的守望。【篇二】母

9、亲家,在山东文登的一个渔村。兄弟姐妹七人,母亲在女孩里排行老二。姥爷古板,脾气火爆。他在家时,母亲她们大气不敢出;姥爷从外面回来,走到大门附近,小脚姥姥在院里瞥见,总慌慌张张跑到屋里,压低声音提醒母亲:“别撕气(打闹的意思),回来啦。”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几个小兄弟姐妹,立刻鸦雀无声。母亲的童年,是在胆战心惊中度过的。母亲仅上两年学,固执的姥爷就不让念了。他的理念是:一个闺女,读书没用,还不是嫁人!不到10岁的母亲每天坐在家里给别人补渔网,挣几个小钱补贴家用。后来,那几个与母亲一同上学的女孩,都走出村子,到外面工作了。我小时候,常常听母亲感叹:摊上一个糊涂爹呀。要不,我多念几年书,命运就不会这样

10、。19岁那年,身高1.72米的母亲,姥爷做主,硬是嫁给了1.60米高的俺爹。姥爷相中俺爹会熟皮子的手艺。全家人反对,没用。姥爷在家,就是皇上,眼睛一瞪,脖子青筋暴起:“秤砣,小不?能压千斤”!俺爹家,离母亲家几十里。是个靠山的穷乡僻野。母亲嫁过去,连发霉的地瓜干都吃不饱。生活别提多拮据了。每每回娘家,母亲都要埋怨。姥爷总是有理,从来没承认母亲的婚姻是个错误。柔弱的姥姥只能抹泪劝慰。我两岁时,发烧,没钱看病,烧成大叶肺炎。奄奄一息。母亲一大早出门,跑到下午,才凑几个钱。抱着我,与爹一起,从太阳尚未落山,走到东方露出鱼肚白,才赶到了文登城医院。一路上,紧赶慢跑,时不时掀开被子,看看我有呼吸没。到医

11、院,母亲满脚板血泡,腿犹如两根木头棒子,没感觉了。祸不单行。我的病刚好不久,俺爹得了不治之症,溘然长逝。33岁的女人,5个孩子的母亲。天,塌啦!母亲躺在炕上,犹如祥林嫂:仿佛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方知人还活着。看着围在眼前的孩子,躺了几天的母亲毅然爬起。活下去!姥爷已去世。姥姥好几年前就跟小姨在辽宁抚顺生活了。母亲叮嘱好大哥、大姐、二姐、二哥在家。领着我,投奔东北的小姨,寻找出路。二小姨夫妻,就是个普通工人家庭。有两个孩子,加上姥姥,一家5口,挤在一间本来就很小的平房。母亲与我到来,尤为捉襟见肘。姥姥一筹莫展,只会唉声叹气。妈妈让小姨在工厂帮找工作。那时,工作很容易找到。但,工厂不能提供

12、住处。小姨说:“二姐啊,你一人工作,那点微薄收入也没法养活5个孩子啊。再说,没房,住哪。还是找个人家吧”。介绍几个工人,一听拖儿带女6张嘴,都吓得没有回音。城里不行,去乡下。介绍的男人,不是放羊的,就是杀猪的。母亲不乐意。母亲说屠夫心狠,怕孩子受虐待。一晃,在小姨家呆了3个多月,一点头绪没有。家里,还有哥哥姐姐,她们也是那么小。这么久了,咋样了呢?母亲日夜惦记思念,满嘴起燎泡。忽然一天,小姨的一个朋友说,新宾有个人,老婆死多年了,我看合适。母亲听了详细情况,不同意。姥姥犯愁地劝说:“你5个孩子,没人敢娶你。我看这个人同意,你就跟他吧”。万般无奈,为了5个孩子,母亲来到这个山重重,水重重的偏远村

13、庄,嫁给继父。老家里,俺爹治病,欠村里几十元钱,村里强行拽14岁大哥,在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以房抵债,一分钱没给找回。大姨夫帮助,将哥哥姐姐从山东老家,送到东北。母亲,直到老去,再也没有回到老家。那里,不堪回首,留给她的是痛苦与悲哀。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习惯陌生的。母亲来到这个山村,一切得从头适应。母亲特别洁净。尽管那时住的是草房,记忆中,屋子里,总是搭理得干干净净。水缸上面,用块木板盖着,防止落进灰尘。水瓢,两个。一个清水瓢,用来舀干净的食用水;一个混水瓢,是掏刷锅水用的。阳光明媚,时常把瓢拿到院子,挂杖子上晾晒,消毒,还能防止发霉变黑。山区里都是大灶台,铁锅上面有个木质锅盖,母亲总是擦得

14、木见本色,久了,光可鉴人。母亲是个勤劳妇女。那时,生活清贫,母亲能想办法改善生活,什么季节做啥时令食品。每逢四、五月份,山青水绿,采摘鲜嫩大叶芹,用开水炸后切碎,拌以豆叶、粉头等为馅,再用高粱米水面做皮,外包嫩橡树叶(当地叫波浪树),蒸食。这就是我们新宾满族居民备受喜爱的波浪叶饼。清明节,做豆面卷子。盛夏,蒸苏子叶。母亲没文化,但教育我们尊重继父。家里即使有一个苹果,也得分7瓣,每人一块。直到现在,我还养成这个习惯,不吃独食。偶尔改善,吃些所谓好的,倘若剩余,下顿端给继父一人吃,我们不能再伸筷子。有一年冬天,生产队分几斤驴肉,恰逢继父外出开会。驴肉就放仓房里,用一个盆扣着,没舍得吃。等继父回来

15、,准备包包子,一拿驴肉,不知道啥时候,都让邻居家的猫,天天来啃,就剩拳头大小一块啦。心疼的母亲好几天闷闷不乐。母亲吃东西很特殊。很多东西都不吃。吃鱼,只吃海鱼,淡水鱼闻味都不行。牛羊鸡鸭肉,都不吃。唯一能吃点猪骨头上的瘦肉。所以,对母亲来讲,在那年月,没啥改善生活的机会。东北的冬天,几乎就是吃酸菜。母亲是山东人,一直吃不来这个味。给我们做酸菜吃时,她自己每次都蒸点白菜对付。清贫日子过惯,母亲基本不咋花钱。她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思状态。家里青黄不接时,市场的菜再便宜,她也不买。她的理论:菜,应该自己地里种,咋能买啊。抚顺我大姐领母亲逛街,渴了,要买瓶矿泉水喝。她说啥不让买:“现在人,真能

16、瞎诌,不就凉水嘛,咋也拿来卖钱啊”母亲不下饭店,她吃不惯饭店的味道。家人聚餐,一定要她去的话,她就是凑个热闹,几乎不吃啥玩意。三我在沈阳工作。回家探亲返回时,母亲总要忙乎大半夜,大包小裹,摆一地。这包是黄豆;这包是干豆角;这包是红蘑累得我汗流浃背弄回沈阳。都85岁了,还给我做鞋垫。说再不做,眼睛就看不见做了。我告诉她,别做了,现在都休闲鞋,不用鞋垫。她还是执拗做。我们家柜子里,现在放着一大包崭新的鞋垫。有我的,有我爱人的,有我女儿的,一共50双。这些鞋垫,都是用碎布拼接,再用缝纫机扎的。这是母亲的心血哦。每次我走时,她都送我到村头。走出很远,蓦然回首,母亲居然还站在高岗那棵橡树下,望着我。秋风,掀起她的衣襟,吹乱了她满头白发。89岁那年,母亲搬动一个大南瓜。摔倒,髋骨骨折。隆冬时节,躺在炕上骨瘦如柴的母亲,还关心我:“园子里菜,你没拿点呀”?躺两年了,不知季节已变换。这一跤,母亲再也没能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