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440430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陈涉世家教材分析:课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所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乘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同时有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因此列入“世家”,给予他以重要历史地位。司马迁这种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历史的态度,是其进步史学观的表现。学生如在学习本文之前能够将这段历史进行回顾,做到对整个故事心中有数,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会了解本文节选的部分并没有故事的结局。文章着力表现的内容并不是整个故事本身,而是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农民战争的

2、巨大威力,表现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从而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个性化的特点。2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教学难点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灭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使纷争不断的中国统一起来。李白曾赞叹说:“秦王扫六合,虎

3、视何雄哉!”可是谁想到,这个雄极一时的帝国仅仅经历了二世,就像泥足巨人似的轰然倒地了,而最先发出这一击的英雄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可马迁(约前145?),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

4、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其中陈涉世家对陈胜起义给予高度评价;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闪光点。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赞它

5、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朗诵,整体感知课文。2学生参阅注释默读课文,要求:(1)进一步给生字或容易读错的字正音,并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2)课文共3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第1自然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2自然段先交代引发陈涉、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农民起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而且有斗争的智谋。第3自然段写陈涉、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被立传人物的概况

6、,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顺序组织材料。这样既有传记的特点,又使记事脉络清楚。四、课文精读1分析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课文后,参阅注释理解文义。讨论这段文字介绍了陈胜的哪些情况,是通过什么手法介绍的。这段文字除简介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外,侧重介绍了陈胜的出身和性格,重点是以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说明陈涉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农民。“怅恨久之”,表明陈胜对自己所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而对话中的“苟富贵,无相忘”,表达了陈胜极想

7、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其有朴素的阶级友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2分析课文第2段。(1)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课文后,参阅注释理解文义。(2)这段内容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经过,表现了他们敢于反抗的精神和超群的斗争谋略。可讨论如下问题: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举行起义的?是在陈胜、吴广等九百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

8、现了陈胜等人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为了救国救民而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出陈胜的“鸿鹄之志”。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天下苦秦久矣”,简明而又准确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揭露了秦王朝的苛政,表达了人民群众积蓄已久的不满与反抗情绪,揭示了爆发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在这种形势下举行起义,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陈胜坚信,这样做一定会得到“宜多应者”的效果。然后为起义做

9、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本段仍以人物对话为主,间以叙事。陈胜和吴广商议大计,分析天下形势,制定斗争策略等,都以他们对话的形式向读者表达,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情,对他们的性格理解得更透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对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壮举有了很深的印象。现在,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说

10、这次起义的原因(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然后再讲述一下这次起义的大致经过?(生畅所欲言)二、巩固理解1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1)这段文字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情况。可讨论如下问题: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通过三个步骤:“并杀两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接着发动群众参加起义,然后建立领导系统。“并杀两尉”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又设下将尉要杀吴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之有理。这又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

11、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这些话,说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徙卒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

12、”,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2)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结合。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作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

13、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之中的事。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是,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业;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2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3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很多,一般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课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陈胜。从课文内容看,陈胜表达志向、谋划起义、发动起义等都是通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可见文章主要是通过语言,尤其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人

14、物性格的。纵观全文,胨胜参与对话的共有三次,第1自然段中,陈胜同其他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第2自然段中,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他们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起义策略的确定、怎样制造舆论等都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第3自然段中,陈胜同戍卒的对话,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可见课文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把陈胜等人的性格极为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4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1)“苟富贵,无相忘”。(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5、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同常人。(2)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3)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4)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

16、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三、探究升华陈胜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敏锐洞察力、有勇有谋、有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的农民起义领袖。作者对陈胜是赞扬和肯定的。这一点,从他将雇农出身的陈胜归入“世家”即可看出。但陈胜称王后不久就脱离民众,腐化堕落,最终失败。以后的许多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如此,这是历史的教训。但这丝毫掩盖不了他敢想敢干精神的夺目光辉。陈胜少有壮志,不甘平庸,后来终于成就大事。由此可见,小时候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