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440414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涉世家教学内容陈涉世家备课时间总课时数总第2课时备注教学设计与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文言词汇:(1)实词总结:为:作,当。“若为佣耕”;担任。“为屯长”;是。“号为张楚”;作为。“为天下唱”;制,建造。“为坛而盟”。行:()行列。“皆次当行”;做,进行。“乃行卜”;行进,行军。“行收兵”。次:编列。“皆次当行”;停留,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当:值,承担。“皆次当行”;应该。“不当立”;在,正当。“当此时”。举:起事,发动。“举大计”;立。“死即举大名耳”。(2)虚词总结:之:往。“辍耕之垄上”;助词。“怅恨久之”;的。“鸿鹄之志”;代词。“二世杀之。”(代人)

2、“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代地方)以:因为。“扶苏以数谏故”;认为。“或以为死”;把。“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用。“以激怒其众”;表界限。“徇蕲以东”;已经。“固以怪之矣”。也: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表诘问。“何富贵也?”乃: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固:本来。“固以怪之矣”;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蕲”。2引入新课。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在上一节课疏通文意的

3、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交流点拨】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3.“燕雀” “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交流点拨】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交流点拨】“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

4、者”。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什么?【交流点拨】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交流点拨】准备:鱼腹藏书,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7.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交流点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交流点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9.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

5、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二)人物赏析(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在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和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出陈胜的领导才能?【交流点拨】发动起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反映出陈的机智、果敢;“召令徒属,揭露苛政,以利害告之”,再以“死即举大名耳”的宏图大志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来鼓动,坚定了士兵的起义信念。这反映出陈胜卓越的鼓动、宣传能力。胜利进军:起义形势迅猛发展的原因“从民欲也”,体现了陈胜的军事才能。建立政权:入陈后,又“

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出谋划策具有非凡才略的成熟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2.找出文中陈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然后分析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交流点拨】个性化的语言:“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苦秦久矣。”通过个性化语言可以看出陈涉要求摆脱贫困,不甘于安贫守命的反抗精神。陈涉少有雄心壮志。既显示陈涉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又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表现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三、板书设计 直接:失期,法皆斩原因 陈 根本:天下苦秦已久 谋划起义 策略 立公

7、子扶苏;楚人怜楚将项燕涉 舆论 鱼腹藏书世 篝火狐鸣 并杀两尉家 起义开始时的情形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发动起义 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的经过 概述此后诸郡县反秦斗争的情形四、拓展延伸1.前面我们介绍了史记的体例,“世家”是记王侯的,因为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的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为“世家”。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为“世家”?【交流】史记中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记”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但这只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特殊的考虑。陈涉就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

8、,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类似的例子有项羽,他并未统一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把他列入“本记”。 2.课外研读一两篇史记里的文章。教学反思与改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归纳段意。【交流点拨】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交流点拨】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二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人物性格:陈涉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强烈的反抗精神、敏锐的洞察力、杰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