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读懂文本,说好看法教学设计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438809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读懂文本,说好看法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读懂文本,说好看法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读懂文本,说好看法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读懂文本,说好看法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读懂文本,说好看法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读懂文本,说好看法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读懂文本,说好看法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懂文本,说好看法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评悟观点:评价文章观点,述说感受启示【学情分析】议论文阅读是一个难点。对于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基础也不是特别扎实的学生来说,要答好议论文的简答题,得到满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课前的摸底测试中,本班学生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能够按照评分标准将题目答完整,并且表述十分清楚的学生只有寥寥几个,还不到班级人数的10%。得3分的占总人数的45%左右,得2分的占20%左右,2分以下的超过了30%。学生以前经常会接触到这类题型,老师在讲评习题的时候也会对大家的答案进行一些比较,然后大家一起订正。订正以后,再做相同类型的题目,还是会出现与之前相似的错

2、误。究其原因,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掌握答题的方法,没有题型归类意识,所以经常是屡做屡错。学生需要这样一堂课,内容不多,但是能够反复练习,彻底弄明白自己之前到底为什么错,怎样做才对,又怎样防止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学目标】1、熟悉议论文考点与题型,了解评悟观点的出题方式2、明确评悟观点题的特点,掌握答题的思路与方法3、学会分析答案,总结经验,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重点难点】掌握答题思路的方法,灵活运用方法将题目答准确答完整【教学思路】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熟悉考点与题型评讲课前测试题归纳题型特点与答题方法学习答题思路与方法课堂练习口头答题(不设防)课堂巩固练习(说兴趣)评价交流修改课堂小结课后练习【教学

3、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议论文阅读资料,多媒体课件;2、 学生:完成摸底测试题论独处,阅读议论文【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前段时间我们教学楼里曾挂过这么一道条幅:“读和听,让你了解世界;写和说,让世界了解你。”是的,我们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之上,往往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看法。我们不但要了解世界,也要敢于、乐于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让世界了解我们这也是我们阅读的目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议论文阅读的一个考点评价文章观点,述说感受启示。教学活动一:了解考点与题型 任务与意图:学习中考的考试大纲要求,让学生明确目标,充分了解考点、题型特点与答题要点。在此基础上,讲评课前摸底测试的习题,让学生知道

4、自己的得失所在。过程与方法:1、 展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1、熟悉考点与题型2、掌握思路与方法3、学会解答与评价2、 了解考纲要求,明白考查形式: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运用) 13、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理解)16、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17、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运用)3、 审题练习:观察例题,从中找到两种题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题型特点两种题型的题干中的共同点是:联系实际;而不同点在于:评价观点题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表态,述说感受题要求我们写出对作者的观点的理解和感悟,不需要表态。4

5、、 习题回顾:对照摸底测试的习题,比较标准答案与自己答案的不同,总结得失。课前精选学生的几份有代表性的答案,拍照后插入幻灯片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看到,从而能够在分析的时候学习优秀的答案,避免自己答题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大家一起分析失分答案的同时,将可能丢分的原因板书出来,便于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同学和自己的答案进行评价。教学活动二:学习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方法【任务与意图】 学习解答这类题型的方法,熟悉答题模式。完成课堂阅读训练,掌握答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答题准确率。【过程与方法】1、学习答题思路与方法,掌握答题模式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式评价观点题先表态肯定或否定;再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实际,简

6、要阐明理由(要言之有理,避免空谈)A、我赞同(文中的观点)。作者倡导的观点是一种(文中对这个观点的论述),+生活中(自身实例),所以(文中观点)值得我们肯定。B、我不赞同(文中观点)。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自身或社会实例),所以我主张还是要(自己的观点,与作者观点不一致)感悟启示题先依据文章论点提出一个观点(来自文本,不要脱离原文,另起炉灶)再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阐述认识、体会(要言之有理,避免空谈)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生活中(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我认为(对以上两点的看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两种题型的答题思路与方法,掌握知识点。怎样联系实际当前社会实

7、际社会典型的人和事、社会思潮、风气、习尚人、事、思潮、现象中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学习、思想状况理想、信仰、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反映这些思想观念的典型事例(包括正反两方面)通过举例来检验学生对于“怎样联系实际”的理解情况。2、课堂练习一:阅读文本,思考后面的练习题不设防王蒙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不设防的核心:一是光明磊落,二是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个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

8、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技。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设防就要戴上假面具,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缺点就缺点,弱点就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不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从

9、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其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一一乱抓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当然有。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思考: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答

10、题提示:两种主张都可以。言之有理2分,语言通顺1分。参考示例:我赞同不设防。作者倡导的不设防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追求。正如古人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我主张还是要适当设防。因为社会生活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设防,可能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口头讲解201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样题不设防的答题思路,并根据思路形成答案要求全体学生以“对学”形式,两两搭档来完成口头答题。一名学生讲述答题思路,另一名学生根据同学提供的答题思路即时形成答案。请几对同桌向大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3、 探讨出题方式的变化,尝试变换方式出题(感悟启示题),并口头作答依然采用“对学”形

11、式,一名学生讲评价观点题改换成述说感悟题,另一名学生即时作答。再请几对同桌向大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学活动三:课堂巩固练习,答题与评价1、 快速阅读议论文说兴趣,完成文章后面的思考题。(请几名学生上台板书答案。)说兴趣梁衡 过去一说某名人怎么成才,总讲如何坚忍不拔、刻苦努力,其实这些都是有了兴趣之后的事。他能有成就,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件事有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没有听说过谁专门对丑的、坏的、恶的、苦的有兴趣。孩子对糖块有兴趣,姑娘对打扮有兴趣,青年对恋爱有兴趣,老人对忆旧有兴趣。人们对休闲、娱乐、美食、华服、好房子、好车都有兴趣,因为这样活着就舒服。但只满足于此也不

12、行,时间长了就要退步,要堕落。于是人们对学习、开拓、创造也有兴趣。这样人类才会活得更美好。有兴趣,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是人的天性,人要学会开发自己的天性,要发现兴趣,保护兴趣,扩大兴趣。这不用专门去教、去辅导,你只要不压抑、不干扰它就行。就像水,一打开闸门就自然往下流;像烟,你一点燃就自然往上走。 信佛者到处拜佛,佛经上说,你不必拜,佛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想成佛,就能立地成佛。如果你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某种事物的强烈兴趣,你就立地成佛,你想成为什么样子,就能成什么样子,这才是一个最厉害的秘密武器。老师、家长总是怕孩子不学习,总嫌孩子不努力,“新松恨不高千尺”,其实,你不要急,也不必“恨”,更不要那

13、么“狠”,搞得孩子们眉头常皱,心存压力。你只须细心地去发现他到底对什么有兴趣。就像,发现落叶下的一颗春笋,只须浇一点水,一回头,它就窜高好几米。园丁的作用不是用剪子把花草剪整齐,而是用锄头把杂草锄干净。生物学、人才学研究已经揭示,基因决定了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某种特殊的才能。“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兴趣是寂夜里飘着的萤火虫,常在你不经意时灵光一闪,有人及时捕捉到了自己的兴趣,有人却在兴趣敲门时木然无应,花自飘零,水自流,错过了机遇。歌德的父亲安排歌德学法律,他却对文学、科学有兴趣;伽利略的父亲安排伽利略学医学,他却对物理、天文有兴趣。每一届诺贝尔奖公布后,记者总要向得主提这样一个

14、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这项研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对它感兴趣。” 兴趣是人的天性,但要成就功德,还得将它转化为目标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达尔文小时候对生物有兴趣。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一只未见过的甲虫,就用右手捉住;又见一只,即用左手捉住。这时又发现第三只,情急之下他将一只放入口中,腾出手来去捉第三只。不想嘴里那只甲虫放出一种辛辣刺激的液体,他“哇”地一声,三只全跑了。可以看出,这时他的兴趣还是一种孩童式的天性。但是,由此出发,他后来毅然参加了贝格尔舰的环球考察,一走五年。每到一地,就采挖生物标本,托运回国。五年后他定居伦敦郊外潜心研究这些资料,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1859

15、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是目标和毅力巩固和延伸了他的兴趣。如果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兴趣还得转化为责任和牺牲。特别是从事社会科学,必得担大责,才能有大成。比如许多文学少年,当初只是因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而对文学产生兴趣。但真正要成为大作家,如鲁迅,如托尔斯泰,则非得有为时代,为民众立言的责任心不可。至于说到社会活动家更是要心忧天下,以身许国。兴趣只有在注入了目标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抗风雨,破逆境,到达胜利的彼岸。 总之,兴趣是成就人生的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先得找见自己的基因,是瓜还是豆,然后再说培育之事。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自己是瓜还是豆,或因环境所迫,瓜秧爬上豆架,满拧着长;有的人知道是瓜是豆,春风得意,却耐不过夏的煎熬,等不到秋天的丰收。只有那些像达尔文一样,一开始就认定要收获一颗大瓜的人,栉风沐雨几十年,才能享受到秋收的喜悦。 2011年12月21日北京日报摘自互联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