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8202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X 页数:188 大小:25.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七章 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陈庆森,第一节 胆系解剖,一、胆系大体解剖 胆道:由各级胆管和胆囊组成,具有输送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管起源于肝脏汇管区的胆小管,它们相互汇合,逐渐形成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第一节 胆系解剖,肝内胆管: 起自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及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 肝内胆管的左右肝管为一级分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分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分支。,第一节 胆系解剖,肝外胆管: 左右肝管出肝后汇合成肝总管。 左肝管细长,长约2.5-4cm,与肝总管间形成约90度夹角。 右肝管

2、粗短,长约1-3cm。 肝总管直径约0.4-0.6cm,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约0.4-0.8cm。,第一节 胆系解剖,二、胆道系统CT表现 正常CT表现 肝内胆管细而斜行,与门静脉伴行,平扫不能显示,正常肝内胆管直径一般小于2-3mm或小于伴行门静脉的1/3. 静脉注射胆影葡胺后30-60分行CT扫描可清楚显示左右肝管及其分支,由肝内向肝门呈树枝状分布,左右肝管在肝门水平汇合成总肝管,第一节 胆系解剖,总肝管直径3-5mm,一般不能显示,总肝管与胆囊管合并成胆总管,胆总管直径小于6mm,在6-10mm之间可疑胆总管扩张,大于10mm可以明确为扩张。 约30%正常胆总

3、管可在平扫时表现为圆形水样密度低密度影。 胆总管与胰管汇合成壶腹,第一节 胆系解剖,在肝门水平总胆管、门静脉、肝动脉构成肝门的“三角结构”,在横断面CT上形成三角关系。 胆总管远段走行几乎与矢状面平行,其断面呈圆形,80%位于下腔静脉的正前方,胆总管与下腔静脉间距不超过10mm,超过10mm应视为病态。,第一节 胆系解剖,胆囊:卵圆形或茄形,在肝的左内段和右前段之间,大小约4x5cm。胆汁密度均匀,CT值略高于水,胆囊壁厚1-2mm。 肝外胆管:1/3显示,壁厚小于5mm。,第一节 胆系解剖,胆道系异常CT表现 胆囊增大:横断面直径大于5cm 胆囊壁增厚:3mm以上 肝内胆管扩张:直径大于5m

4、m 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0mm 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原因(结石、肿瘤、炎性狭窄),第一节 胆系解剖,第二节 胆囊炎,一、急性胆囊炎 (一)病理 急性胆囊炎多由于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及细菌感染所致。严重可引起化脓。 急性胆囊炎病理分为 1、急性单存性胆囊炎:胆囊粘膜炎症、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炎症波及胆囊壁全层,胆囊壁水肿、增厚,浆膜面纤维渗出,胆囊内充满脓液。,第二节 胆囊炎,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壁缺血、坏死及出血,胆囊内充满脓液,并可穿孔。此外,产气荚膜杆菌和魏氏杆菌混合感染的急性胆囊炎,胆囊内及其周围可见气体产生,称为气肿性胆囊炎。 (二)

5、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向右肩胛骨区放射,多伴有高热、寒战、恶性、呕吐,轻度黄疸。既往有胆绞痛发作史。,第二节 胆囊炎,CT表现 (1)胆囊增大:横断面直径大于5cm ,此为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征象。 (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胆囊壁厚度大于3mm。此为急性胆囊炎诊断重要依据。增强扫描胆囊壁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长。 (3)胆囊壁与胆囊窝及周围肝脏界限模糊或出现低密度环(胆囊壁炎性水肿、充血或肝组织的继发性水肿所致) (4)出血坏死性胆囊炎时,胆囊内胆汁CT值升高,第二节 胆囊炎,(5)胆囊内、胆囊周围出现脓疡时,可见气体征象. (6) 有时可见胆囊窝积液征象 (7)化脓性胆囊炎穿孔,在

6、胆囊窝区可形成液平面。 (8)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壁内有气泡或线样气体影,另外胆囊腔、胆道内及胆囊周围也可以有气泡征象。 (9)胆囊脓肿表现为胆囊增大,呈软组织密度,其内密度可不均匀。增强扫描示胆囊壁及脓肿璧可有强化。 (10)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表现与胆囊癌类似,容易误诊。,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二、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为常见的胆囊疾病,可因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法特壶腹炎症、肥厚等引起胆汁淤积以及代谢异常所致。 病理:病理表现为胆囊粘膜萎缩、破坏;胆囊壁

7、纤维化增厚,并可见钙化;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受损;胆囊可萎缩变小,也可以因积水增大。 CT表现: 胆囊壁增厚 胆囊壁钙化 胆囊缩小或扩大 多合并大结石。,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二节 胆囊炎,第三节 胆道结石,胆石症为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在胆囊、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等胆道各个部位。 按胆石化学成分可分为: 胆固醇类结石:以胆固醇为主,其含量占80%左右,并含有少量钙化、蛋白及胆红素。 胆色素类结石:此类结石在我国较多,呈砂粒状或桑椹状,往往以蛔虫外皮或虫卵为核心。 混合类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胆石症CT表现 1、胆囊结石CT表现:超声诊断胆囊结石

8、其征象典型,既方便、又可靠,因此一般CT不作为胆囊结石的检查手段。多因腹部其它疾病行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但CT检查能反映胆囊结石的化学成分,为体外溶石提供参考。 胆固醇结石: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结石,CT值在40HU以下。平扫诊断多困难。口服胆囊造影CT检查表现为低密度充盈缺损,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多角形。变换体位时结石位置有变动,少数与胆囊壁粘连不能移动。,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胆色素结石 CT表现:表现为高密度结石,CT值在50HU以上,单发或多发,形态、大小各异,泥沙样结石常沉积在胆囊下部,呈高密度,与上部胆汁形成液平面。,第三节 胆道

9、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混合性结石 CT表现:结石边缘呈高密度环状,中心为低密度区,第三节 胆道结石,混合性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混合性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2、胆总管结石CT表现 (1)胆总管内有圆形或环形致密影,胆总管以上胆管扩张 (2)结石位于中心呈致密影,周围被低密度胆汁环绕,形成“靶征”;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而紧靠一侧壁,形成“半月征”。 (3)胆总管扩张逐渐变细,且突然中断,未见结石,也无肿块,应考虑有等密度结石之可能,再结合超声或MRCP等检查确诊。,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

10、第三节 胆道结石,3、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存在先天性或炎性狭窄时,在其肝侧产生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分为两种类型: 结石只局限于肝内胆管,肝外胆管无结石 肝内外胆管均有结石 CT表现:结石局限于肝左叶、肝右叶或肝左右叶均有,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以管状、不规则状为常见,可在胆管内形成铸形状结石,以高密度结石为常见。并可见远端胆管扩张征象。,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三节 胆道结石,第四节 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三类: 胆固醇性息肉 良性息肉和除外早期胆囊癌以外的所有隆起性病变,如腺瘤、腺瘤样增生

11、及炎性息肉等。 息肉样早期胆囊癌 CT表现:平扫不易显示,有时仅见胆囊壁密度局限性略高,胆囊造影CT可见胆囊壁向内突出的单个或多个乳头状充盈缺损区,不随体位而改变。,第四节 胆囊息肉样病变,第四节 胆囊息肉样病变,第四节 胆囊息肉样病变,第五节 胆囊癌,胆囊癌好发于女性,60岁以上占80%,伴有胆石症者占65-95%。若临床上出现症状,常属于晚期,预后较差。典型表现:腹痛、黄疸、体重下降。 病理:以腺癌多见,鳞癌少见。腺癌可分为浸润型、黏液型、乳头状。浸润型最多见,胆囊壁呈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严重者胆囊腔闭塞。乳头状癌呈分叶状突入腔内,肿块大小不一。粘液型较少见,呈广泛浸润,易破溃。胆囊癌易直

12、接侵犯临近组织,向周围组织扩散,主要是肝脏,其次是临近胃肠道,还可以经门静脉、肝动脉向肝内及淋巴结转移。,第五节 胆囊癌,CT表现: 1、胆囊癌直接征象 (1)浸润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向腔内生长,可单发或多发,其基底部可局限性增厚,胆囊存在。增强扫描肿瘤部分强化。 (3)肿块型:多为胆囊癌晚期,整个胆囊窝被等密度肿块占据,正常胆囊低密度影消失,与周围肝组织界限不清,第五节 胆囊癌,2、胆囊癌间接征象: (1)胆囊邻近的肝组织出现低密度,提示胆囊癌直接侵犯局部肝组织,方叶易受侵犯。 (2)肝门水平胆道梗阻:可能是由于胆囊癌直接侵犯胆管,或由于胆囊癌

13、转移至肝门淋巴结压迫胆管。 (3)肝内转移 (4)淋巴结转移 (4)门静脉浸润征象 (5)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征象,第五节 胆囊癌,胆囊癌直接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肿大可产生胆道梗阻,梗阻水平通常在分叉以下的总肝管。值得注意的是胆囊癌半数以上合并胆囊结石,当胆囊腔普遍密度增高且内含有结石时,不应满足于胆结石的诊断,应全面分析图像有无胆囊癌的间接征象,以防漏诊。 进展性胆囊癌典型表现包括侵犯肝脏、结肠肝曲、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肝门、肠系膜、胰十二指肠、主动脉旁)肿大和血行转移。,第五节 胆囊癌,静脉增强扫描和胆系造影CT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壁结节及肿块状强化,显

14、示胆囊壁及胆囊窝周围受侵犯情况和肝、胆管转移。胆系造影CT有助于显示胆囊腔内肿瘤大小及范围并同时观察胆道受累情况。,第五节 胆囊癌,总结胆囊癌CT表现如下: 胆囊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规则增厚 胆囊腔内乳头状结节影 胆囊呈等密度实质性肿块 肿瘤可直接侵犯肝脏 可合并胆囊结石或高位胆道梗阻 附近淋巴结转移。,第五节 胆囊癌,胆囊癌与胆囊炎鉴别,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五节 胆囊癌,第六节 胆管囊肿,胆囊囊肿是因为胆管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胆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

15、,多见于女性,婴幼儿及儿童占2/3,老年人少见。 典型三大症状: 肿块(90%) 黄疸(约50-70%) 腹痛(60%) 其它症状:营养不良、出血倾向、肝功能异常(2/3)、腹水、可并发胰腺炎、胆管炎、胆石症及胆管癌。,第六节 胆管囊肿,胆管囊肿分型 1、分型比较混乱,普遍接受的是Todani分型法: I型(囊肿型):为胆总管囊状或梭形扩张,左右肝管正常,胆囊管一般汇入囊肿,是最常见类型,占80-90%,第六节 胆管囊肿,II型(憩室型):为胆总管真性憩室,少见(占2%),呈憩室状从一侧突至胆总管璧外,以中小憩室多见,有的憩室颈部狭窄。常合并结石、胰腺炎及梗阻性黄疸。,第六节 胆管囊肿,III

16、型(膨出型):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内段囊性扩张,或为胆总管口的囊性脱垂、Vater壶腹囊肿,罕见,可突入十二指肠腔内。,第六节 胆管囊肿,IV型:为肝内、外胆管多发扩张(IVa)或肝外胆管多发扩张(IVb),第六节 胆管囊肿,V型:又称Caroli病,多发性或单发性肝内胆管囊肿。,第六节 胆管囊肿,CT表现: 1、肝内型胆管囊肿(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又称交通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 ): 肝外周见多发性(也可以单发)囊袋状低密度影,边缘光滑,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可显示明显强化,此征象称为“中心圆点征” 囊肿内可见散在的结石影 囊肿与胆道相通,口服或静脉注射胆道造影CT扫描,囊内有造影剂充盈。 与梗阻性黄疸不同的是囊状扩张多在肝外周,而左右肝管和胆总管扩张不明显。,第六节 胆管囊肿,2、肝外胆管囊肿:以囊肿型多见 CT可清楚显示胆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形态和大小。 胆管呈囊状扩张,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