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癌前病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6598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粘膜癌前病变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胃粘膜癌前病变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胃粘膜癌前病变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胃粘膜癌前病变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胃粘膜癌前病变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粘膜癌前病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粘膜癌前病变(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疾病总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房殿春,概述,消化系统疾病: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道和胰腺等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发病率高,病种繁多,病因复杂,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和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都很巨大; 必须熟悉各消化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基础理论 了解疾病发生及演变规律 掌握诊断方法 正确运用治疗手段,一、解剖生理特点,食管、胃、肠基本结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层形成的软组织管道 主要功能: 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维持身体营养 保证内环境稳定,排泄食物残渣、代谢终产物和有害物质 免疫活性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激素产生细胞调节胃肠本身的分泌和运动功能,食管,咽部到胃的贲

2、门,长2530cm,上端、下端及中段各有一个狭窄区-异物嵌顿,癌的好发区 无浆膜层,因此炎症或肿瘤易向纵隔扩散 下端平滑肌具有括约肌功能,控制食物入胃和防止胃液反流。张力过低时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及食管炎,张力过高则可引起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下段静脉血经胃冠状静脉回流入门静脉,当门脉高压时,易出现食管粘膜下静脉曲张,导致血管破裂及大出血,胃,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四部 贲门部由分泌粘液的细胞组成。胃底和胃体部腺体由下列三种细胞组成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具有保护粘膜作用 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 胃窦、胃体及胃底部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胃泌素促进胃

3、酸分泌,生长抑素则抑制其分泌,胃酸分泌调控机制,壁细胞表面:胃泌素、H2和乙酰胆碱受体 胃泌素、组织胺或乙酰胆碱与相应受体结合,刺激壁细胞内质子泵(或酸泵)生成盐酸 抑制胃泌素、组织胺或乙酰胆碱或者阻断它们特异性受体均可减少胃酸的分泌,而最有效控制胃酸的措施是抑制质子泵(氢、钾ATP酶) 药物研制: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胃泌素拮抗剂丙谷胺、抗胆碱能药物哌仑西平,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胃的肌层,由平滑肌组成,肌纤维分内环、中纵、外斜不同走向三层排列。 幽门管部的环行肌纤维肥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在神经及体液的控制下保持幽门的开放和关闭,以利胃的排空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 胃肌收缩受胃电的

4、控制,人胃的慢波电位频率为3次/min,起自胃体大弯中上1/3区域,该处具有节律性地发生慢波电位的细胞,称起搏细胞。起搏点所发出的慢波频率过高或过低可引起胃动过速或过缓。,胃运动调节的其他机制,胃的运动还受以下4种机制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胃的运动;乙酰胆碱增强胃的运动 胃肠壁内的自主神经系统 肽类激素 胃肠促动力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多潘利酮(吗丁啉)和胃复安,乙酰胆碱促释剂西沙必剂(普瑞博思),小肠,全长约6m: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 十二指肠呈半环状包绕胰头,胰头癌压迫时,钡餐可显示十二指肠环扩大,并有充盈缺损 十二指肠横段,后有腰椎,前有肠系膜上

5、动脉,可因两者的挤压形成十二指肠郁积综合征 十二指肠在Treitz韧带连接空肠 小肠直径平均4cm,回肠最窄,异物常嵌顿于回肠下段,形成肠梗阻 功能:消化和吸收,大肠,长约1.5m,与回肠相接处有粘膜皱襞形成的回盲瓣,使回肠中的食物残渣间断进入结肠,并防止饱含细菌的结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 结肠粘膜主要由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构成,只具有吸收水、盐、葡萄糖的功能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可引起直肠上静脉与腔静脉系的直肠中静脉、直肠下静脉之间的侧支循环,形成静脉曲张,破裂时招致便血,肝,肝为人体最大的腺体,成人约占体重的2% 肝的血供来自门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占3/4 肝功能: 制造胆汁和胆盐,胆红素的代

6、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射 一些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各种维生素的吸收、贮存和利用,铜、铁等微量元素的代射 进入体内的毒素和有害物质的分解和排泄 参与免疫机制,肝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特点,由于肝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特点,造成肝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诸多特殊之处 肝通过门静脉接受来自腹内脏器的静脉血,从肠道进入体内的细菌、毒素、病毒、寄生虫可随门静脉血流入肝、引起肝内感染或病变; 发生在胃、肠、胰腺的恶性肿瘤也易转移至肝 肝细胞参与许多物质的代谢过程,其中发生代谢障碍时,可产生相应的肝疾病:铁代谢障碍引起血色素沉着病,铜代谢障碍引起肝豆状核变性;糖代谢障碍引起糖原贮积病,胆道系统,由肝细胞间的毛

7、细胆管先集合成小叶胆小管,然后逐步汇集成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肝总管与胆囊管连接,汇合成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肠壁,开口以上管径稍扩大处称乏特氏壶腹,主胰腺管也开口于此。 其下有欧迪氏括约肌,可作为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控制阀门。 由于胆总管与胰腺管经共同管道连接到十二指肠肠腔,所以嵌顿于此处的胆石常能招致胆汁流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胰腺,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既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又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体 胰液含有各种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碳酸氢盐。入肠后在碱性环境下,将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和单糖、以便吸收。 胰腺的内分泌部分在胰岛,其中有A细胞分泌胰高血

8、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有分泌各种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的G细胞和D1细胞。它们所分泌的肽类激素入血后,发挥调理全身各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散在胃肠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之间,产生的肽类物质具有激素的作用 可以调控胃肠的分泌、运动功能 G细胞分泌胃泌素,可增加胃酸的分泌;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可减少胃酸的分泌;十二指肠和空肠的M细胞分泌胃动素,可促进胃的运动 G细胞增生可引起以胃酸过高和顽固性消化性溃疡特征的卓-艾氏综合征(Z-E syndrome) D1细胞增生,血管活性肠肽分泌过多,可引起以水泻、低血钾、无胃酸或低胃酸为特征的WDHA综合征。

9、,二、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分类,消化系统包括器官较多,疾病种类繁杂 就其病因而论,大致有遗传缺陷、发育畸形、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变态反应、营养不良、代谢系乱、中毒、外伤及良恶性肿瘤等 一种疾病的发生或由于单一病因,或由多种病因引起。因临床专业的发展需要,通常按发病的部位将本系统疾病分为下述几类:,本系统疾病,食管疾病:常见者有食管炎、食管肿瘤、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淋巴瘤、胃粘膜脱垂、幽门梗阻、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轻瘫、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胃神经官能症 肠疾病 急性肠炎、十二指肠郁积综合征、肠结核

10、、吸收不良综合征、克隆病、急性出血环死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菌性痢和阿米巴痢、血吸虫病、结肠息肉病、结肠癌、假性肠梗阻与肠易激综合征等,肝及胆道疾病 常见者有:病毒性肝炎(甲、乙、丙等型更常见)、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肝囊肿、肝寄生虫病、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胆囊炎、胆结石和化脓性胆管炎等 胰腺疾病 常见者有胰腺炎、胰腺癌等,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重点深入的病史采集 起病缓急、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具有特点 食管癌具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的特征 胃十二指肠溃疡常显示慢性、节律性上腹疼痛,与进食时间密切相关 胆囊结石常有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及背部放射的特点 胰腺癌所致腹痛往往在仰卧位时加重而在

11、侧卧位时减轻,病史采集,居住地区、生活环境、工作性质:阿米巴性肝脓肿患者过去常与牧羊犬接近的经历;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往往有接受携带病毒者的血液、血浆或血浆蛋白输注史;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长期酗酒的病史; 遗传性:亲属成员中有多人患病的现象,如家族病史等作仔细询问,根据有关材料,找出诊察方向,形成拟诊思路。,病史采集,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如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嗳气腹胀、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烧心反酸、腹泻、便秘、里急后重、血便黑便、黄疸及腹水等症状,尤应特别注意其起始情况,演变过程,以达到正确的辨证分析。,三、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一般营养、肤色外观、黄疸、蜘蛛痣、肝掌、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对

12、诊断有提示价值 注意心、肺有无异常,胸腔积液征象及肝上界高低 腹部是否膨隆、有无蠕动波或局部隆起、腹壁有无扩张的静脉及血流方向,腹肌张力、有无压痛 异常包块应注意位置、大小、移动、搏动,并须与结肠粪块、充盈的膀胱及妊娠的子宫相鉴别 肝、脾、胆囊能否触及、质地、有无压痛,对于肝胆疾病的依断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有无移动性浊音,四、有针对性的常规化验及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应先检查;然后根据病情选择粪便致病性细菌培养、胃肠腔内压力测定、pH连续记录、肝功试验、胰腺功能试验、肝和胰细针穿刺活检等,以求确诊。 近年影像学诊断方法、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免疫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核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等

13、实验室检查方法日新月异,使诊断的正确性不断提高。 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采用,切勿漫无目标、盲目撒网,徒增病人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延误治疗时机。以下就各种重要检诊方法,分别简介,(一)X线检查,腹部平片或透视:可显示腹腔积气、肠腔气液面、异位肠腔及结石阴影,为胃肠穿孔肠道梗阻、肝、胆和胰结石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观察胃肠器质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可检出息肉、肿瘤、憩室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 小肠灌肠造影,显示梗阻的原因和部位 胆囊造影、胰胆管造影、肠系膜动脉搏造影及下腔静脉造影等技术可用以诊断胆囊、胆管及胰腺疾患、不明原因的肠道出血与布-卡氏综合征等疾病,对于肝、胰等实体脏器的

14、病变和胆囊结石、腹内肿瘤的检出,B超声检查具有方法简便,患者无痛苦,检测灵敏度较高等优点。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显示门静脉或其他血管的血流情况,判断有关脏品质病变程度 超声引导下介入性诊断如肝内胆管造影、肝脏穿刺、胰腺穿刺等也为许多疾病提供诊断依据 应用超声内镜可显示胃肠肿瘤侵犯壁层组织深度、毗邻器官受累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范围,以帮助治疗方案的确定,(二)超声检查,(三)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用高准直的X线束围绕身体某一部位作轴向横断扫描,显示体层各横断面的图像,对体内组织和器官不同密度的分辨能力远远超过普通X线照片。 因此为肝胰肿瘤及囊肿,食管、胃肠、肿瘤,胆道结石等疾病提供

15、较精确的诊断。,(四)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利用磁共振成像,按照各种组织中所含化合物质子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可显示出影像的反差,藉以观察至组织及脏器轻微的改变,以提供诊断的依据 与CT检查比较,它具有以下优点:不产生电离辐射、对身体无害;可在身体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各不同斜面形成断层图像 对不同密度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其应用范围与CT检查相同,(五)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标记显像剂口服或注射进入体内后,可利用检测仪、照像机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装置显示其在体内分布情况或记录其动态变化、藉以判断胃肠运动、吸收及排泄功能以及肝胰占位病变的性质 口服99mTc标记的硫

16、胶体或99mTc-DTPA可以诊断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时间, 利用放射性碘标记的脂肪及脂肪酸确定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性质,(六)内镜检查,可直视粘膜外观、皱襞厚薄、糜烂、溃疡、隆起、凹陷、息肉、肿瘤和憩室等各种病变,又可照片或摄像作永久记录,供复查时对比。 可随时钳取组织进行活检 对于胆道或胰腺疾病,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超声微型探头可循内镜插入食管、胃、肠或总胆管及胰腺管内 超声内镜(EUS)检查,可显示粘膜下病变,如平滑肌瘤、迷走胰腺、癌肿侵犯深度、范围和淋结转移情况,(七)消化道腔内压力测定,同时测定多个不同点的压力,根据压力改变曲线,判断胃肠运动功能、括约肌舒缩情况,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贲门失弛缓症、胃轻瘫、假性肠梗阻、巨结肠等,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许多新的检查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如13C、14C)呼气试验用以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体表胃电图记录也在不断改进以期用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五、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进展,内镜诊断治疗技术的开展 光学纤维内镜和电子内镜先后应用于临床,器械的不断改进,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