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4922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9.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第二节 血管生理,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血液循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也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并具有分配血液和调节器官血流量的作用。,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率及其生理差异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每分钟60100次;平均约75次。心率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出现差异。,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动周期 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心率的

2、快慢。以成人每分钟心率75次计算,每个心动周期平均历时为0.8秒(60秒75次0.8秒/次)。其中心房收缩历时0.1秒,心房舒张0.7秒;心室收缩历时0.3秒,心室舒张0.5秒。,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动周期 有以下特点: 收缩期舒张期 房室活动不同步 有全心舒张期 持续时间与心率呈反比,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 左、右心室的泵血过程相似,下面以左心室为例加以说明。,心脏的泵血过程,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舒缩是导致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心室与动脉之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而压力梯度又是推动血液流动和心瓣膜启闭的直接动力,瓣膜的启闭则保证了血液的定向流动,导

3、致心室容积改变。,表4-1 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瓣膜、血流等变化,(三)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脏的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搏出量为6080ml。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三)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脏的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为心输出量。 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凡能影响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功能曲线,这

4、种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最适宜的心肌前负荷可使心肌的收缩力及其搏出量达到最大,反之,则相反。,(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后负荷(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是心肌收缩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后负荷。在前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不变的条件下:,主动脉压对心输出量的影响,链接临床:若动脉血压长期持续升高,将会出现心室肌肥厚等病理性变化,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速度和强度)的内在特性。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多;心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小。,(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率 在

5、一定范围内心率与心输出量呈正变关系。若心率过快或过慢均会心输出量减少。 心率过快(180/min)心舒期缩短心室充盈量搏出量心输出量 心率过慢(40/min) 射血次数过少心输出量,(五)心力储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心力储备主要来自心率变化和搏出量变化两方面。健康成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心率加快,心率可达180200次/分,搏出量增多,搏出量可达150ml,最大心输出量可达2530L,即心力贮备可达2530L/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力储备。,二、心音,心动周期过程中心肌收缩,瓣膜关闭,血流撞击心室壁和瓣膜以及大动脉壁所引起的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声音。通过心脏周围组

6、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可以听到,称为心音 。,表4-2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比较,三、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表4-3),表4-4 心肌细胞分类及其特性,三、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产生机制与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K+顺浓度差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动作电位 心室肌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相比,主要特点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分为五个时期,特别是复极化过程历时较长,具有平台期(2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主要原因。,心室

7、肌动作电位示意图,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去极化过程(0期) 膜电位由-90+30mv;机制:Na+通道开放,Na+迅速内流 。 1期(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由+300mv ;机制:Na+内流停止,一过性K+外流。 2期(平台期)复极化过程缓慢,基本停滞在0mv左右;Ca+缓慢内流和K+外流。 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电位由0-90mv;Ca+内流停止,K+迅速外流。 4期(静息期)膜电位稳定在-90mv;离子泵活动,泵出Na+和Ca2+,摄回K+。,表4-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其形成机制,(二)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4期,非自律细胞(

8、工作细胞)4期膜电位是基本稳定的;自律细胞的共同特点是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缓慢地自动去极化(称为4期自动去极化)。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也是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二)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动作电位分期:分为0、3、4三个期,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 形成机制 0期:Ca2+缓慢内流;3期:K+外流;4期:K+外流呈递减性,Na+和Ca2+内流呈递增性。,图4-8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和离子流示意图,四、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律性,心脏起搏点 心肌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脏特殊

9、传导系统各部位自律性高低不等,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约100/min)。 正常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的窦房结所控制,因而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搏节律,称窦性心律。 几个概念: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异位节律。,自律性,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达到阈电位水平所需的时间将减少,单位时间内发生自动兴奋的次数就增多,自律性增高;反之则自律性降低。 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 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减小,自律性增高;反之则自律性降低。 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上移,自律性降低;反之则自律性降低。,图4-9 影响自律性因素,兴奋性,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10、化(表4-6),表4-6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性,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和意义 心肌细胞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使心肌不会产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保证泵血功能的完成。,图 心室肌细胞兴奋性周期性变化及其机械收缩的关系,兴奋性,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受到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在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传导性,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速度,传导性,传导特点和房室延搁的生理意

11、义 特点:由窦房结传出的兴奋沿着传导速度较快的心房肌组成的“优势传导通路”传到房室结,再经传导速度最快的房室束和普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房室结是正常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但其传导速度缓慢,使兴奋传导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约0.1秒),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使心房先兴奋和收缩,然后心室才开始兴奋和收缩, 不至于产生房室重叠收缩的现象,有利于心室得到充分血液充盈,保证足够的射血量。,收缩性,心肌细胞的收缩机制与骨骼肌相似。心肌细胞收缩有以下特点: 不发生强直收缩:因为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全或无”式收缩; 对细胞外液中的Ca

12、2+依赖性较大。,五、正常体表心电图,将心电图测量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电变化的曲线,称为心电图。,图:正常人心电图,表4-7 正常典型心电图各波形的生理意义,第二节 血管生理,人体的血管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大类。 大动脉管壁-弹性贮器血管 中动脉-分配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真毛细血管起始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静脉-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静脉-容量血管,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即血流量,又称容积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器官的血液流量,称为该器官

13、的血流量。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成反比.,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遇到的阻力即血流阻力。它主要来自血液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和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血流阻力的大小与血管半径、血液粘滞度和血管长度有关。,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压 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直接动力。血压可分为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肱动脉血压。 整个血管系统存在着压力差,即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静脉血压。此压力差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基本动力。,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动

14、脉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心缩期动脉血压升高达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正常成人安静时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Pa)。 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舒张压为6080mmHg(8.0 10.6kPa)。,血压图,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动脉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正常成人安静时脉压为3040mmHg (4.05.3kPa)。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血压图,二、

15、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稳定的动脉血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有足够的血流量的必要条件。避免心脏和血管承受过高的血压负荷,保证心血管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正常。,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条件:在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血管系统。 两个基本因素:心射血的动力与外周血管阻力。 收缩压的形成 心缩期,心室收缩射出的血液,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只有1/3流至外周,其余2/3暂时贮存在大动脉内,使大动脉内血量增多,动脉血压升高,达到最高值,形成收缩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条件:在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血管系统。 两个

16、基本因素:心射血的动力与外周血管阻力。 舒张压的形成 心室舒张停止射血时,大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克服外周阻力,继续推动血液流至外周,使大动脉内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形成舒张压。,动脉血压的形成,3.大动脉管壁弹性的缓冲作用 大动脉管壁弹性对动脉血压的形成也起重要作用,它能缓冲收缩压不致过高,维持舒张压不致过低,并保持血液在血管内连续流动。,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搏出量 搏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搏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心率 HR:舒张压;收缩压;脉压 HR: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舒张压;收缩压;脉压 外周阻力:舒张压;收缩压;脉压 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弹性储器作用:减小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老年人:大动脉壁弹性降低: 收;舒;脉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