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4170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18.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与中国文化(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与中国文化(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与中国文化(四)(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专业选修课) 四,读 书 乐,書卷多 情似故人 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第十章 汉字与服饰,学习要点,1、认识并了解衣字词族的概况。 2、进一步深入领会“衣冠华国”的服饰文化特色。 3、通过说文衣部字分析其服饰文化意蕴。 4、汉服深衣设计的象征文化意义 。,“一群脑残的悲剧”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汉人请觉醒吧!,2010 年10月16日成都女孩孙婷(化名)遭遇了一件让她十分气愤的事,当她穿着一套汉服(曲裾)在春熙路附近的德克士就餐时,突遇一群大学生围攻,“有人穿和服!”,威逼下她不得不在公共场所脱下汉服,最后靠朋友借来的衣服才得以离开现场。 日本网民如是说: 只有野蛮

2、人才干的出这种事 恰好证明了这群学生其实没啥知识 居然连自己国家的传统服饰都不知道,这已经连白痴都不如了 明明是爱国者,怎么连自己国家的传统服饰都不认识,莫非这就是传说中Chinese Joke小丑么 搞了半天就是群连自己国家历史都不了解的白痴嘛 不是吧,蠢也该有个限度啊 这已经根本和爱国根本沾不上边了吧 啊中国又逐渐变回印象中那个中国了,这反倒让人安心呢 在大学这样的级别,应该受到的是什么疑问都可以非常明白的良好教育啊,事发时聚集在餐厅 门口的大学生 (不能 确定是否施暴者),孙婷当日穿着的汉服,第一节 衣字及衣字词族,“衣”字 是华服的 典型形象造型 (交领,右衽),一、“衣”字本义,说文

3、:“依也,上曰衣,下曰 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从衣。” 段注:“依也。曡韵爲訓。依者, 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上 曰衣。下曰常。常,下帬也。“云覆 二人,则贵贱皆覆。”,白虎通:“衣者,隱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傅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各司其职,不相乱也”,服饰的功用:,周礼春官典瑞:“辨其名物,与其用 事,设其服饰。”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又是人类生活 的要素。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 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饰主要具有四 方面

4、作用:御寒、遮羞、装饰【审美】、标 志等。 我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称号。自夏、商 起,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西周时,已基本完 善。,穿衣以遮体,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又一标志。根据辛店彩陶人形纹,可知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就确立了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 “云覆二人,则贵贱皆覆。”无论穿衣是由于羞耻之念而起,还是羞耻之念是由于穿衣而起,都包含了道德因素,服饰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而至完善的。,礼记深衣中说:“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对这种官服和民服的形制寓意如此,可见制衣如治天下。所以说“黄帝、尧、

5、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二、衣字词族,说文衣部:(133字:文一百十六,重十一;文三 新附;文二重一) 康熙字典收655字。,衣的分类,襌、複;衷、亵 上衣又有单夹之分,单写作“襌”,夹称“複。”(说文: “重衣皃從衣复聲一曰褚衣”。) 释名释衣服:“有里曰複,无里曰襌。”古 诗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襌衣。” 贴身穿的衣服称为衷衣、亵衣。说文衣土 部:“衷,裹裹衣亵衣。” “衷,裏褻衣,從衣、中 聲 。” “亵,和服也。”說文解字: “私服從衣埶聲詩曰是褻袢也臣鉉等曰從熱省乃得聲”。,常、裙 下衣主要有裳、绔、衬衬军。裳也写作常。 说文衣部:“常,下群也。”说明裳 就是裙子。释名释服:“裙,群

6、也,接连 群幅也。”礼记内则郑玄注:“凡裳,前 三幅,后四幅也。”可见古代的裳由前三幅 后四幅的裳连接而成。古代男子也著裙 。,襌、複;衷、褻;常、裙,服饰的伦理 “贵贱之别,望而知之”,“分尊卑、别贵贱、严内外、 辨亲疏” 。服饰尊卑等级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服饰的色彩、图案、用料的差别上。 王筠说文句读说:“本部次 字,颇无伦脊,贵者之衣在首,次之 以衣之一端之名,结以贱者之衣、 死人之衣、车马之衣。”,贵者之衣: 衮 ,說文解字: “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 下裳,幅一龍蟠阿上鄉。從衣,公聲。” (天子享祭先王之礼服,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绣一龙) 袗,“玄服,从衣, 声。”(纯黑色,古为天子盛服

7、) 褕,“褕翟,羽饰衣。从衣,俞声。”(古时王后穿的画有雉尾的礼服。),贱者之衣: 褐 ,說文解字: “編枲x麻类 ,韤(袜) ,一曰粗衣,從衣,曷聲。” 卒,說文解字: “隸人給事者衣為卒,卒衣,有題識者。”,第二节 典雅服饰 衣冠制度,一、服饰简史 吕览记述,黄帝时“胡曹作衣”;或说: “伯余、黄帝制衣裳。” 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 。 服饰礼仪: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 丧服、婚礼服 等。以区分上下、尊卑、等级。 服饰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 表示所处的场合。全天下的人,都有规定的服 色,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 定 。,冠、冕、弁,說文解字: “絭也

8、,所以絭髮。弁冕之緫名也,從冂、從元,元亦聲。冠有法制,從寸。許锴曰:取其在首,故從元”。 絭,jun束绳。用来束腰或衣袖的绳子 。絭是桊的古体字,意为牛鼻上的环 。 冂,m幂,“覆也。从一下垂也。臣铉等曰:今俗作幂,同。”(指示字,以一表覆盖之物,使其两端下垂表覆盖。 冠以束发,不使散乱。古时男子全发,成人梳髻,士人以上戴冠,庶人束巾。冕,大夫以上冠也。士弁 。冠,总名。,冠 礼: 加 冠,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有云 :“君子正其衣冠 ,尊其瞻视 ,俨然人望而畏之 ,斯亦不威而不猛乎 ?”论语冠义中记有 :“故冠而后服备 ,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 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

9、子二十,冠而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九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二、汉服,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此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汉服的主要特点,汉

10、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隐扣,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自古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肖先华、朱格瑶华服婚礼 (2011-09),汉服婚礼(西安),中间屏风上为“花好月圆”四个字,旁边四神兽。左侧屏风为凤和花,右侧屏风为凰和月,取凤求凰、花好月圆之意。 各有诗一首,合起来为: 凤兮凤兮归故乡,神游四海求其凰。青山远衔花作引,花香犹忆几重芳。凰兮凰兮从我栖,惟

11、愿白首永不离。碧水潭清新月熠,月映天地两相依。,嫁衣与发饰,新娘出题,递上考卷,果然心有灵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沃盥礼,拜父母,给公婆奉茶,行礼,汉服婚礼(西安):拜天地,夫妻对拜,汉服婚礼:互赠玉佩,新人名字藏头诗,“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疑” (苏武诗),中秋祭,祭 服,汉 服 褙 子,汉服文化圈:韩服,和 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 (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 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 短衣。古代的上衣叫襦,有长襦、短襦之分,至 腰以下到膝盖为长襦。 )等类型。 其中,上 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 袍服(深衣)为百官

12、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 爱的穿着。普通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现代汉服常服,着汉服读经的孩子们,典雅优美天人服,穿汉服的小女孩,衣冠威仪:汉服,幼以养仪,步步莲花,汉家女子:王昭君,世界传统弓箭大会,踏青,交领襦裙 半臂,汉服短衣,襦、裾,说文 :“襦,短衣也。” 史游急就篇颜注曰:“短衣曰襦,自膝以上。” “裾,衣袌bo也。从衣,居声 。” (衣服的前后襟) 说文通训定声: 裾,衣之前襟也。今苏俗曰大襟。,汉服庄重端庄、典雅大方大气 ,轻灵飘逸 ,汉服适合所有年龄和体型的人穿。 民国时旗袍给人轻佻感,注重曲线美,却又过于强调;而那窄小的领口和腰身,排排的纽扣,都充满束缚感。旗袍乃

13、旗人之服,并非汉服。 汉服:礼服,常服,轻服,便服;公服,朝服,,商周时代的典型服装,腹围前加了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形的装饰物,就是韍(f) ,美国人与中国人 2012.5.9,害人害己的时尚,群魔出洞 祸乱人间: 从超短裙、露臀装、 当今流行开档裤,冬季女装一大怪 短裤穿在长裤外,傻冷傻知道:流行服饰秋冬保暖大毛衣,叛逆、个性、自由都有代价!,台湾影星 陈丽丽因早年穿着暴露,致使中风失语,多年瘫痪在床,慎著时装:体之穴位常暴露于外,感邪风入内,隐而藏之,伺机乱之,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故邪风之至,疾【傍】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

14、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五藏。” 如不及时诊治,病邪就会步步深入 。 “邪风”感应与正气感应是同源并且同目的地的,那么过程有什么区别呢?正气感应是直达的,邪气感应却需要通过身体屏障,由表入里,因而可以早期预防治疗 。,自由、开放、纵欲的代价 (上海 一女大学生),哈佛校风:,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 (用心学业,物欲自淡)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服饰制度:保身、卫性、护心,中国自古就有服饰制度,其礼仪是文明的表现,是保身体、卫性情、护心灵的保护神,而非束缚。訾之者,是不知服制之所因也。 虽然朝代不断更替,而服饰制度却从未断裂。满清皇朝破坏并毁掉了

15、汉族人的民族服饰,所谓“剃头易服”,但还是有服制。辛亥革命以后,理应恢复汉服制度,孙中山曾有此意,可惜因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一直未实施。只临时搞了一个改装的所谓“中山装”。 而后来的中国人先天无知,不断的忤逆自己的祖先,如今西洋之风普及中华大地,从上到下,崇洋媚外,完全不知汉服为何物,汉人著衣,五花八门,不中不西。,听者宜听 正己化人,考查世风,皆是贫学富,富学娼,追求妖艳,以短透为美观,以裸体为艺术,以先锋为个性,以西人世俗为时尚,全不顾自己身体,更轻视伦理道德。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终成衣冠华国,端庄正人,飘逸如神,礼仪文明;今人弃衣裳而人道乱,退回原始蛮荒,无羞无耻,淫风四起,禽兽时代。

16、谨寄望女学人们能立高瞩远,寻回自我,传承文明,引领世风,挽正世俗。,“华夏”的由来:礼仪之大,衣冠华国,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三、汉服的文化象征,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