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概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3065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概要(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张兆强,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三节 血 管 生 理,一、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大动脉 2分配血管:各器官的供血动脉 3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 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5容量血管:静脉,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 循环系统内有血液充盈是前提条件。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人约7mmHg。 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是相互作用的因素。 主动脉、大动脉有弹性。 使血流连续,缓冲血压的波动。,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收缩压(systolic

2、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 脉(搏)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MAP):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等于舒张压与1/3脉压之和。,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 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 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 脉(搏)压:3040mmHg(4.05.3kPa) 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13.3kPa) 动脉血

3、压有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压逐渐升高。,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 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收缩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搏出量减少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收缩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2)心率: 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舒张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心率减慢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舒张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增大。,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

4、升高,但以舒张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外周阻力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舒张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舒张压的高低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4)弹性贮器血管的缓冲作用: 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降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搏压明显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关系: 血量减少或血管容量增加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血量增加或血管系统容量减少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二)动脉脉搏,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一)静脉血压 1外周静脉压:1018mmHg 2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

5、essure,CVP) 是指右心房和腔静脉在右心房入口处的血压。 正常值:26cmH2O。 决定和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 心脏射血能力; 静脉回流速度。,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重力对静脉(动脉)血压的影响,静脉有较大的可扩张性。人站立时,心脏以下的静脉扩张,多容纳400600ml的血量回心血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称为体位性低血压。 机体通过收缩阻力血管和加快心率,可使动脉血压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三)静脉血流,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占体循环总阻力的15。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回流速度,外周静脉压与

6、中心静脉压之差,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心肌收缩力 心脏收缩力量强心舒期室内压低对心房及腔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大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右心衰时,体循环淤血。 左心衰时,肺淤血和肺水肿。,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2)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取决于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 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3)体位改变: 人从平卧位变为直立时,心脏以下的静脉扩张,多容纳400600ml血液静

7、脉回心血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直立性低血压)。 在高温环境或长期卧床的病人更明显。,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加上静脉瓣,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内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呼气时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呼吸泵。,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五、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动-静吻合支,通血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网,后微静脉,微静脉,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8、微循环的组成,1直捷通路: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快。 功能:使部分血液尽快回心。 2动-静脉短路:环境温度升高时开放增加。 功能:调节体温。 3迂回通路:交替开放,510次/分,安静状态时,约25的真毛细血管网处于开放状态。 功能:物质交换。,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三)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1微循环对血流的阻力 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最大,血压降落也最大。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为3040mmHg,中段为20mmHg,静脉端为1015mmHg。 毛细血管血压的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与后阻力的比值。此比值为5 : 1时,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为20mmHg。,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1微

9、循环对血流的阻力,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灌不好)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小静脉和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血流淤积在毛细血管内(流不顺)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的比值为5 : 1时,灌流最匹配。,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毛细血管床的开放与关闭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呈交替开放状态,510次/分。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组织中约有20的真毛细血管网处于开放状态。 意义:使微循环的血流量与局部的代谢水平相适应。当局部组织的代谢加强时,真毛细血管网的开放频率加快,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

10、,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四)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1扩散:最主要的方式。 CO2、O2、Na+、Cl-、葡萄糖等。 2滤过和重吸收:H2O。 3吞饮:血浆蛋白。,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动脉端的EFP为12mmHg组织液生成。 静脉端的EFP为-8mmHg组织液重吸收(回流):90毛细血管,10毛细淋巴管。,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

11、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1. 毛细血管血压:炎症,右心衰,左心衰。 2. 血浆胶体渗透压: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 3.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过敏反应。 4. 淋巴回流:丝虫病。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 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NE)心肌1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cAMP浓度升高激活蛋白激酶A(PKA)心肌细胞内的功能蛋白磷酸化:,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

12、:正性变传导作用 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正性变力作用,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 1)L型钙电流和If电流增强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增加心率加快。 2)Ik通道关闭速度加快K+外流衰减加快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加快自律性增加心率加快。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 房室结细胞L型钙电流增强0期去极化的速度加快、幅度增加房室传导速度加快。,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肌收缩力增强:正性变力作用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台期Ca2+内流增加;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终

13、池释放Ca2+增加; 肌钙蛋白与Ca2+的解离加快; 肌质网的钙泵对Ca2+的摄取加快;,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台期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 右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其效应以改变心率为主。 左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心房肌和心室肌为主,其效应以改变收缩力为主。,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乙酰胆碱(ACh)心肌细胞膜M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PKA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内的功能蛋白脱磷酸化: 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

14、用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钙电流和If电流被抑制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 ACh作用于M受体后,通过G蛋白激活窦房结P细胞膜上的IkACh通道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到阈电位的距离延长自律性降低。,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激活IkACh通道K+外流增加复极化加快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Ca2+内流减少。 心房肌Ca2+通道被抑制Ca2+内流减少。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 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钙电流被抑制,表现为动作电位0期Ca2+内流速度减慢、Ca2+内流量减少0期去极化的速度减慢、幅度降低房室传导速度减慢。,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右侧心迷走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其效应以改变心率为主。 左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房室结为主,其效应以改变房室传导速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