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1591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ch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ch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ch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ch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学教学,主讲: 江 宇,淮阴师范学院,Huaiyin Teachers College,第六章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 分 析,内容提要,一. 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二)肌肉工作形式分类 (三)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四)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 (五)肌肉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二. 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三. 动力性动作分析 四. 静力性动作分析,第六章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第一节 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人体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体育动作,也是许多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 根据肌肉在同一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可把它分为,原动肌,对

2、抗肌,固定肌,中和肌,(一)原动肌,定义: 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 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效率的不同, 主动肌 又可将原动肌分为 副动肌 例如,握哑铃或负重弯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为主动肌,肱桡肌、旋前圆肌为副 动肌(图61)。,(二)对抗肌,定义: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例如 “弯举”动作中,肱三头肌。,在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原动肌和拮抗肌共同参与的结果,原动肌,拮抗肌,原动肌,拮抗肌,(三)固定肌,定义: 将原动肌定点骨加以固定的肌肉。如上述动作中的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等肌肉。,(四)中和肌,1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 为了有效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

3、制另外 的功能,这里其他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 能的作用。如上述动作中,旋前圆肌“紧张”起着抵消肱二头 肌屈肘同时使前臂旋后的作用。 2在完成一个动作时: 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是分工: (1)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只能 在互相配合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协作。离开或缺乏这种协作 关系,体育动作将很难完成,或者极不协调。 (2)肌肉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动作的变, 也是会引起变化的。 例如:屈腕动作时,屈肌是原动肌,伸肌是对抗肌;内收动作时,尺侧肌是原动肌,桡侧肌是对抗肌。,二肌肉工作形式分类,根据肌肉用力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将肌肉工作 动

4、力工作 分 静力工作 (一)动力工作或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又分向心和离心工作。,1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 肌力矩大于阻力矩; 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肌肉变短、变粗(肌腹隆起)、变硬。如握哑铃弯举中肱二头肌、肱肌所做的工作(图62),又如仰卧举腿,腹直肌做向心工作。,2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肌肉变长、变细、变硬。 如握哑铃前臂弯举结束后缓慢放下动作中肱二头肌、肱肌所做的工作(图63)。,(二)静力工作或等长收缩,肌肉持续收缩,长度不变,使环节在某种位置上固定,维持 一定姿势,称为静力工作

5、。 支持工作 它又可分为 加固工作 固定工作 1支持工作 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 保持一定姿势工作。 如肋木悬垂举腿动作中腹肌、骼腰肌所做的工作。,2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 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而分离的工作。如肋木悬垂时肩、 肘、腕关节周围肌肉所做的工作。 3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 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作。如手倒立时,屈肘肌群和伸肘 肌群所做的工作。,三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1仅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做单关节肌。 如喙肱肌、肘肌等。 2跨过两个或更多关节的肌肉叫做多关肌。 如肱二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等。 3多

6、关节肌由于跨过多个关节,多关节肌工 作时有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工作特点。,(一)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 动时已经缩短,在另一个 环节运动时,再继续缩短 有困难称之。 如伸大腿以后,再屈小腿 感到费力的原用之一,是股 后肌群出现功能性“主动不” (图65)。,(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 动时已经被拉长,在另一 个环节运动时不能再继续 拉长,这种现象称之。 如伸直膝关节后再屈髋 (直膝前摆),腿难以摆得 高,这就是股后肌群“被 动不足”现象(图66)。,针对多关节肌工作特点,1在运动实践中加以利用。例如,调整身体位置,避 免出现“主动不足”或“

7、被动不足”; 2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练习。加强肌肉力量发展,以 克服或减轻“主动不足”; 3加强肌肉伸展性练习。可避免或减轻多关节肌的 “被动不足”。 例如,在武术的擒拿术中,可用力弯 曲对手的腕节,使其握不紧手中器物,被迫放下武器, 就是利用伸肌的“被动不足”;又如踢定位球时,为便于 小腿发力,支撑腿脚应落在球横轴稍前方,以避免股直 肌出现“主动不足”。,四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人体在运动中的动作,都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 ,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完成 的。从力学的角度说,肌肉 工作是完全遵循杠杆原理的. (一)肌力矩和阻力矩 1. 人体杠杆具有三个点 支点:关节中心(O)是支点; 力点:作用肌在

8、骨上附着面 的中心(F)是力点(图678); 阻力点:环节与重物的总重 心作用点是(R)阻力点。,2由支点至肌拉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A)称拉力臂。 支点至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R)为阻力臂。 3肌拉力与拉力臂的乘积为肌力矩;阻力与阻力臂的 乘积为阻力矩。 4肌力矩和阻力矩分别表示肌力和阻力对骨杠杆所产 生转动作用的大小。 5在肌肉工作中,肌力矩和阻力矩的关系大致有了3种 情况: 肌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做静力工作; 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做向心工作; 肌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做离心工作。,(二)骨杠杆类别,按照支点、力点和阻力点 在杠杆上位置的不同,可将 骨杠杆区分为3种类型: 平衡杠、省力杠杆、速

9、度杠杆 1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 平衡杠杆的特点: 支点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例如头在颈部的平衡动作。 原理: 支点位于颅与脊柱的连结处寰枕关节; 力点(使头伸的斜方肌等的作用点)在支点冠状轴的后方; 阻力点(头的重心)位于支点冠状轴的前方。 作用:主要是保持平衡、维持姿势。人体内很少。,2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特点:阻力点在支点和力点之间。例如,直立提踵动作(610) 原理: 人体重力作用线通过距骨,跖趾关节为支点; 力点则为小腿三头肌附着处跟结节。 作用:阻力臂小于力臂,用较小的肌拉力就能克服很大的阻力故省力。,3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特点: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 之间。例如负重弯举动作。 原理: 此

10、时屈肘肌拉力点在肘关节冠轴前,前臂骨 近端; 肘关节中心为支点,阻力点为重物的重力作用点。 当杠杆绕轴转动时,杠杆上各点均作圆弧运动,各点移动的速度同该点到轴心距离成正比, 即杠杆各点的转动速度,离轴越 远者越快。,(三)杠杆原理的应用,1省力 当阻力一定时通过缩短 阻力臂来减少阻力矩,可以达 到省力的目的。例如,提拉杠 铃时(图612),若想省力, 杠铃尽量贴近身体。又例如,弯举时两个人屈肘肌相同,但其中一个人前臂较长,另一人前臂较短,那么前臂短者阻力臂较短,可比前臂长者举起更大的重量。可见.前臂和小腿相对较短的运动员,在举重时身体的杠杆效率占有一定优势。,2增速 (1)在做投掷或击打动作时

11、:为了提高肢体未端的运动速度,应当尽量伸展肢体(图613)。通过增大阻力臂来增加肢端速度。 (2)当杠杆转动角速度一定时: 离转动中心越远处,线速度(V=WR)越大在棒垒球、曲棍球、网球、冰球等运动中,球棒、球杆、球拍等都起着增长阻力臂的作用。,3发展肌力 在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 中,为增大肌肉所承受的 负荷,既可用增加阻力 (负荷重量)的方法,也可 用延长阻力臂的手段。 比如在“仰卧起坐”锻炼腹 肌力量的练习中(图6 14),将手臂放在不同位 置,腹肌承受的负荷是不 同的。,五肌肉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一)肛肉力量性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原则和方法 肌肉的生理特性: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一般

12、均表现为肌 肉收 缩肌肉附着点彼此接近或有接近趋势。 动力性力量:肌肉克服阻力并引起环节运动的能力; 静力性力量:肌肉以持续性收缩,承受或对抗外力作用保 持环节静止不动的能力; 爆发力量:肌肉在一瞬间突然、快速发挥最大收缩能量,并引起环节快速运动的能力。 1练习的原则 (1) 超负荷原则; (2) 强度原则; (3) 频率原则; (4) 渐进原则,2练习方法 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甚多,若以解剖学角度。 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近固定练习与远固定练习 (2)动力性练习与静力性练习 (3)向心收缩练习与离心收缩练习。 (4)大肌肉力量练习与小肌肉力量练习。 (5)等动练习(图615)。 (

13、6)超等长练习。 (7)全幅练习(图616)。,(二)肌肉伸展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原则和方法,肌肉的伸展性:就是肌肉(包括肌腹、肌腱)及肌肉周围的筋 膜、韧带及软组织被拉长的能力。 1练习原则 (1)幅度、力度和持续时间结合 (2)主动、被动相结合 2练习方法 (1)静力拉伸法:是指通过缓慢的动作,并较长时间使某些环 节固定于一种姿势,拉伸肌腹、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练 习方法。 (2)动力拉伸法:是指依靠练习者自身动作,原动肌有节奏 地、较块并多次重复的收缩,使与环节运动相反一侧的对 抗肌反复被拉伸的练习方法。,复习思考题,1解释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并举例说明。 2肌肉做向心工作和离心

14、工作时各有何特点?并举例说明。 3.什么叫肌肉的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并举例说明。 4什么叫多关节肌?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现象。 5什么是肌力矩和阻力矩?举例说明杠杆原理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6肌肉力量性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和原则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练习方法?各举例说明。 7肌肉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和原则是什么?有哪几种练习方法?各举例说明。,教学内容:第二节 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一动作分析的内容 二动作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动力动作分析 一. 动力性动作的分析 二动力性动作分析示例 第四节 静力性动作分析 一静力性动作分析步骤 二静力性动作分析示 教学重点:1动

15、作分析的内容 2动作分析的方法 3动作划分阶段 4动作分析举例,第二节 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一动作分析的内容 (一)分析运动动作的发展变化 1人体内众多肌肉以复杂的协同工作使环节构成不同的运 动,而众多环节运动又以复杂的排列组合使人体运动形 式千变万化,并在速度、幅度、力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 运动特征。例如,分析跑步时下肢“后蹬”动作。 2对运动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找出环节运 动的作用肌,而应该更全面地分析作用肌的工作形式、 工作状态、工作条件。对环节运动则应更多地了解其运动 形式(动态或静态)等情况。例如,推铅球的“最后用力” 动作前,人体是否巳做”超越器械”动作。,(二)判定

16、动作技术的质量水平 1对动作技术进行解剖学析,也可判定动作技术的质量或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例如,评定踢足球动作,对于“踢”动作之前踢 球 (三)评定运动动作的练习效果 在体育实践中,常见的是为增强某块(群)肌肉力量而做 某 种练习。应对练习动作解析清楚:有三种情况 (四)设计动作技术的学习方法 体育运动中一套完整的运动动作基本上都是由若干个动作部分(动作单位)组成,即可分为几个动作阶段。 例如,急行跳远运动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着地4个阶 段。,二动作分析的方法,1在动力性动作分析中,找出完成动作的原动肌; 2在静力性动作分析中,找出完成支特工作的原动肌外,还要找出完成加固,固定工作的作用肌。 (一)环节运动方向与重力矩方向相反 特点:重力矩为阻力矩,肌力矩为动力矩。在运动过程中,肌力矩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