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31082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酵过程检测与传感器,发酵影响因素:内部 外部 调控:环境因素调节至最优-模型化,自动化 参数检测-传感器,过程控制和监测,Sugar consumption,pH,Temperature,Fermentation time (h),Agitation,Cell Dry Weight,Product,第一节 概述 一 、发酵过程检测的参数,图6-2 具有检测与控制设备的标准发酵装置(a) 和具有更为复杂的检测控制设备的发酵装置(b),电极法,生物传感器:葡萄糖,酒精,青霉素 计算:尾气分析耗氧速率,二氧化碳释放率,呼吸商基质消耗,表6-1发酵过程物理参数的测定,发酵工程试验 118页表2 表三

2、,二、用于发酵过程检测的传感器 1 传感器:非电信号-电信号 关键组成部分 延迟 2 工作特性: -无菌(o型环或者双o型环) -高度可靠性及稳定性(双探头), 满足:温度,压力, -准确度,精度,分辨率(调整位置,再校准), -响应速度(测量值达到终值90%的时间) 3 传感器的分类 检测对象:数量,长度,面积,体积,压力,水分,离子强度,湿度,温度等,1)操作特性 )离线(off-line) )在线(on-line):设备一部分,检测值不直接用于控制,输入后调控 pH,溶氧,二氧化碳溶解 )原位(in-line):设备一部分,检测值直接用于控制, 温度 2)采用不同检测原理的传感器: )力

3、敏传感器:压敏传感器,压差传感器 )热敏传感器:温度,热量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化学反应为基础,非电信号-电信号(pH),d) 光敏传感器:光导纤维,光电管 4 传感器的选用 1)性能:量程,灵敏度,分辨率,精度,准确度,响应时间等 2)测量条件:测量范围,要求的精度等 3)传感器的使用条件:环境等,第二节 pH检测及传感器 生长,生物催化,培养基制备,产物分离纯化 一 pH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6-3 可灭菌的pH电极的典型设计,图6-4,E=E0+RT/F(H+) E:测量电位 E0:标准电极电位 E=E0 KpH-pH0 零点校准:标准缓冲液 pH=7, K由另外一种标准缓冲液确定 pH

4、与温度有关系,电极内有铂电阻温度计自动补偿体系,图6-5 组合pH电极中不同来源的电位,二 pH传感器的使用 1 传感器的使用 1)校准:一种或者多种标准缓冲液中,发酵温度下 2)灭菌:罐内灭菌:连接物取开 罐外酒精灭菌:无水乙醇中1小时以上,连接时罐内通入蒸汽 3)校准的检查:移出 罐外测定校准,2 维护 1)填充或者充满电解液 2)清洗:10mmol/L HCl 3) 防止机械损坏,第三节 发酵过程中溶氧的检测及溶氧电极 氧溶解浓度:细胞生长,产物的生成 测定通性:采用膜将测定点与发酵液分开,需要校准 1)导管法:导管内充满惰性气体,氧从发酵液扩散至管中,在出口处采用氧气分析仪分析 扩散动

5、力:浓度差 特点:响应慢,校准难,可以原位灭菌 2)质谱仪电极:膜隔开发酵液,质谱测氧(可扩散成分),3)电化学电极:膜隔开发酵液,氧扩散,氧化还原反应,见图6-6 。,图6-6 电化学溶氧电极结构示意图,图6-7 可灭菌的极谱式溶氧电极,一 溶氧电极装置 1 工作原理 电化学电极:氧透过膜,电化学室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势 极谱电极:氧扩散至碱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池内,氧浓度与通过细胞的电量成正比。 区别:前者无外加电压,原因:前者产生的电压足以降低阴极表面的氧 a) 电流电极: 贵金属阴极(Ag or Pt)+碱金属阳极(b or Sn) +电解质溶液(醋酸铅、醋酸钠、乙酸) 银-铅溶氧电

6、极 阴极:O2+2H2O+4e-4OH- 阳极:Pb Pb 2+ +2e- 总反应:O2+2b+4H2O 2H2O+ 2 Pb(OH)2,b) 极谱电极 重金属阴极(Au or Pt)+阳极(Ag or AgCl) +电解质溶液( AgCl or KCl)+负偏压 阴极:O2+2H2O+2e-H2O2+2OH- H2O2+2e- 2OH- 阳极: Ag+Cl- AgCl+e- 总反应:O2+4Ag+2H2O+4Cl- 4AgCl+ 4OH- 经常更换电解质,图6-8 几种常见电流电极的结构,* 膜需要很薄,响应性好,但必须具有强度耐受灭菌 c) 膜覆盖溶氧电极的操作原理: 氧专一性透过 ,电极

7、产生的电流与液体介质中氧分压成正比,并且假定: -膜表面的氧分压与液体分压相同(液体混合良好) -膜和阴极间的电解质层厚度忽略不计 -扩散是单向,即垂直于电极表面 -电极的电流输出与阴极表面的氧流量成比例,2 电极的选择: a) 电流输出大,与溶氧成线性 b) 稳定性好 c) 响应迅速,与液体温度无关 d) 残留电流小(零级溶氧电流) e) 机械强度大,对co2渗透少 二 电极的制备和安装 a) 膜: 10-40m 聚四氟乙烯 易损坏或结垢,出现漂移或响应滞后 安装或更换: 膜与电极无气泡,见图6-9,图6-9 使用O形环的氧电极膜安装系统,b) 电解液:定期更换 c) 安装及灭菌:灭菌时导线

8、短接 三 溶氧电极的使用 1 搅拌的影响:最初的校准时搅拌 2 温度:温度影响扩散温度补偿 3 压力影响: P(O2) =C(O2)P(T) P(O2)-氧分压 C(O2)-气相中氧摩尔分率 P(T) -总压力 校准:操作压力下校准 4 校准: 零点:不含氧气的气体通入发酵罐(灭菌后进行) 满刻度:发酵罐大量充气搅拌,操作温度下进行,4 其他 -膜外表面存在微生物的生长 -硫化氢、二氧化硫、有机硫化物会毒化阴极 -位置,第四节 菌体浓度和生物量的检测 一 定细胞数目: 1 浊度计比浊法 测定稀的细胞悬液的透光量,间接测出细胞数量的生长测定法,此法简单而快速,但只适用于色浅和其它悬粒极少的悬浮液

9、测定。由于悬浮液浓度只有一定范围内与光穿透的量成反比,所以应事先将悬浮液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2 计数器计数法: 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器直接数出酵母菌或霉菌孢子数目,以及用细菌计数片直接测出细菌数的生长测定法。 速度快,若用活体染色剂(亚甲基蓝)染色还可测出活菌数。 由于细菌很小,且酵母菌和霉菌不能形成离散的细胞,因此要精确测定细胞数比较困难。,二 测定细胞重量 1 细胞干重称量法: 直接测定单位体积培养物的细胞干重,以代表菌体细胞物质总量的生长。 -直接可靠,较适用于丝状菌的生长测定。 -必须清除非细胞固体物质。若存在大量碳酸钙,纤维素等在细胞洗涤时难以除去的物质,应尽量在细胞重量比杂质重量

10、大得多的条件下测定。 2 细胞堆积容积测量法: 用锥形刻度管测量经离心的细胞沉淀物的容积,以间接表示细胞重量的生长测定法。 -实际生产中常用。由于细胞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很小(1.05-1.1)。而且细胞比其他固体物沉降慢,可凭经验直观将二者区别,因而具有一定的正确性。,3 细胞组成分析法 测定一种大分子的细胞组成(蛋白质、RNA、DNA等),间接地算出细胞重量的生长。 -测定大分子物质较正确,尤其用双缩脲反应测定蛋白质简单而快速。由于这些大分子物质的比例在细胞中随着时间变化,因此所选被测样的菌体应处于对数生长期,此时生长速度恒定,细胞组成也恒定。 (Lowrey法:可检出10微克级蛋白质,易受葡

11、萄糖尿素干扰 ; 双缩脲法:可检出毫克级蛋白质,受多肽的影响) 4 营养物消耗分析法 测定培养基中不用于合成代谢产物的营养物(磷酸盐、硫酸盐等)的消耗,由此间接表示细胞重量的生长。 -适用于菌体细胞是主要产物时生长的测定,可由磷源和氧的消耗间接地表示细胞重量。,5 产物重量分析法 测定培养中途形成的二氧化碳,氢,ATP等产物,由此间接地换算出细胞重量的生长。 例如:一般细菌细胞的ATP含量大约是1mgATP/g干细菌细胞,因此测定中间产物ATP便可算出细胞重量。 三 其它理化方法和活菌平板计数法。 原则:有效,快速、简便,第五节 发酵过程中其它参数的监测及传感器 一 温度 温度计, 热敏电阻,

12、热电偶,热电阻 热电阻(电阻随温度变化): 惠斯通电桥 温度计置于夹套中 二 压力 安全考虑测定压力,气升式反应罐 隔膜式压力表:将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管路需耐受高温灭菌 方法 : 压电现象:施加于不对称晶体上的压力产生弹性形变,产生电流 可变电阻:半导体出片上的弯曲影响其电阻系数,三 黏度的检测及粘度计(略) 四 溶解CO2传感器 CO2溶解水平影响细胞的生理学性质,代谢分析中使用 五 泡沫电极 危害: 损失发酵液,污染过滤器,排气系统堵塞 消泡:机械 化学试剂 1 电容传感器:出现气泡,电容发生改变 2 热导泡沫电极:泡沫与加热后的电极接触导致电极冷却 缺点:结垢和喷溅问题,图6-10 生物反应器中泡沫的形成,3 超声波传感器:泡沫可以吸收25-40Hz的波长() 4 转盘式泡沫传感器: 旋转阻力的增加,同时可以机械破碎泡沫 六 发酵液液量(略) 和液位检测 液位检测:压差法(常用) 七 尾气分析 1 色谱仪(HPLC) 2 质谱仪(MS):见图6-11。 对挥发的重要的代谢产物实时检测, O2,CO2,N2,H2,CH4,H2S及挥发成分,如:乙醇,3-羟基丁酮,丁二醇,羧酸等的分析 原理:毛细管或膜入口真空区碰撞电离磁场分离检测-分析,第七节 生物传感器在发酵过程检测中的应用(略),图6-11磁偏转原理示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