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解读(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28107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构造》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解读(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汽车构造》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解读(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汽车构造》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解读(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汽车构造》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解读(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汽车构造》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解读(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构造》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解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构造》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解读(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汽车基本知识,主要内容,1.1 概 述 1.1.1 汽车的发展历程,国外汽车工业的发展 1705年,纽柯门(Newcomen)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作功而是靠机械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 1804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制成功了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采用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诞生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生产管理方式,使汽车制造成本下降很多,汽车价格更为低廉,卡尔

2、本茨的三轮汽车,福特T型车,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1)创建阶段(19531958) (2)独立自主发展阶段(1958 1982 ) (3)对外开放阶段 1983年,国内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公司(由北京汽车制造厂 与克莱斯勒共同投资的轿车生产企业)诞生 。 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汽车产 业发展政策。,1956年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的第一台解放牌汽车,1978年开始批量投产,主要产品是自主研发的载重5 t的东风牌载货汽车,1.1.2 汽车的总体认识,按照GB/T 3730.12001对汽车的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 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

3、 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及其他特殊 用途。 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将 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辆两大类,其中乘用车又分为轿车类 和其它乘用车类(包括多用途车和运动用车),商用车辆又细 分为客车、半挂牵引车及货车(包括专用作业车)。 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将机动车及挂 车分为L类、M类、N类、O类和G类。,汽车的组成,1.1.3 汽车参数配置,1.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1)尺寸参数 车长: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在汽车前、后最 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面间的距离(mm)。 车宽:平行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车辆两侧固

4、定突 出部位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包括后视镜、侧面标志灯等)。 车高: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 之间的距离。 轴距:汽车直线行驶位置时,同侧相邻两轴的车轮落地中 心点到车辆纵向对称平面 的两条垂线间的距离。,轮距:在支承平面上,同轴左右车轮两轨迹中心间的距离。 前悬:在直线行驶时,汽车前端刚性固定件的最前点到通 过两前轮轴线的垂面间的距离。 后悬:汽车后端刚性固定件的最后点到通过最后车轮轴线的 垂面间的距离。 最小离地间隙:满载静止时,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低点 之间的距离。 接近角: 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

5、角。 转弯直径:外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 迹圆直径。,2)质量参数 轴荷分配:汽车空载和满载时的整车质量分配到各个车轴上的 百分比 汽车总质量: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完整的发动机、底 盘、车身、全部电气设备和车辆正常行驶所需要的辅助设备的 质量及加足燃料、润滑油、冷却液的质量和随车工具、备用车 轮及备品等的质量之和(kg)。 装载质量:汽车总质量和整车整备质量之差。 载客量:汽车的载客量以座位数表示。,2.汽车的主要性能参数 1)动力性 最高车速:汽车满载时,在平直良好的路面上(水泥路面和 沥青路面)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加速能力:汽车在行

6、驶中迅速增加行驶速度的能力。 爬坡能力:汽车满载时,在良好的路面上以最低前进挡所能 爬行的最大坡度。 2)燃油经济性 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以最小的燃油消耗量完成单位 运输工作的能力。,3)制动性 制动效能: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 制动抗热衰退性:汽车高速制动、短时间多次重复制动或下 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按指定轨迹行驶的 能力,即不发生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的能力。 4)操纵稳定性 操纵性:汽车能够及时而准确地执行驾驶员的转向指令的能 力。 稳定性:汽车受到外界扰动后,能自行尽快地恢复正常行驶 状态和方向,而不发生失控,以及抵抗

7、倾覆、侧滑的能力。,1.2 发动机总体认识 1.2.1 发动机的构造,1曲轴; 2曲轴正时齿轮; 3正时传动带; 4汽缸体; 5凸轮轴正时齿轮; 6排气门; 7进气门; 8液压挺柱总成; 9凸轮轴; 10汽缸密封垫片; 11汽缸盖; 12火花塞; 13飞轮齿圈; 14油底壳; 15活塞; 16连杆总成,奥迪100轿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机体组 包括汽缸盖11、汽缸密封垫片10、汽缸体4及油底壳14等 作用:使发动机产生动力,并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 曲轴的旋转运动 2.曲柄连杆机构 包括活塞15、连杆总成16、曲轴1及飞轮齿圈13等。 作用:使发动机产生动力,并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

8、 曲轴的旋转运动 3.配气机构 包括进气门7、排气门6、液压挺柱总成8、凸轮轴9、凸轮轴 正时齿轮5、曲轴正时齿轮2及正时传动带3等 。 作用:将可燃混合气更多地充入汽缸并及时从汽缸排出废气。 4.燃料供给系统 包括汽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油管、空气滤清器、喷 油器(或化油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及排气消声器等 。 作用:根据发动机各种工况要求,配制具有一定数量和浓度 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汽缸,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发动机。,5.点火系统 汽油机的特有系统,它包括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分电 器、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及火花塞12 。 作用:保证按规定时刻及时点燃汽缸中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6.冷

9、却系统 主要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以及汽缸体 4和汽缸盖11中铸出的水套等。 作用: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之中,以保证发动机在 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7.润滑系统 包括油底壳14、机油集滤器、机油泵、限压阀、润滑油道及 油管、油温和油压传感器、油温和油压表及油标尺等。 作用: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做相对运动的零件以减少它们之 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减轻机件的磨损,起到冷却摩擦零件及清 洗摩擦表面的功能。 8.起动系统 包括起动机、冷起动加热器及其附属装置。 作用:使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状态。,1.2.2 发动机的类型,1.按着火方式不同分,2.按燃料的使用不同分,3.按冷

10、却方式不同分,4.按进气状态不同分,非增压式(或自然吸气 ),增压式,5.按冲程数数,6.按汽缸数及排列方式,对置式,1.2.3 内燃机型号,内燃机符号的排列顺序及符号代表意义,1.3 发动机基本参数与工作原理 1.3.1 发动机基本参数,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基本结构,1.活塞止点:活塞止点分上止点和下止点 上止点 :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 下止点: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近处。 2.活塞行程(S) :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 3.汽缸容积:汽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和。 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面以上汽缸盖底面以下所形成的空间为燃烧室,其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 汽缸工作容积:上、下止点间所包容的汽缸容积。 4.压缩比:汽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 Va/Vc 5.工况:发动机在某一时刻的运行状况简称工况,以该时刻 发动机输出的有效功率和曲轴转速表示。 6.负荷率: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发出的有效功率与相同转速下所能发出的最大有效功率的比值称为负荷率,以百分数表示。负荷率通常简称为负荷。 7.工作循环: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工作过程组 成的封闭过程。,现代化油器式发动机压缩比一般为69(轿车有的达911)上海桑塔纳轿车汽油机压缩比为8.2。,1.3.2 发动机工作原理,(a)进气行程,(b)压缩行程,(c)作功行程,(d)排气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