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回法水平角测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427544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回法水平角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测回法水平角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测回法水平角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测回法水平角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测回法水平角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回法水平角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回法水平角测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说明【课程地位】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地形图测量、建筑施工测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建筑工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施工场地控制测量、建筑物施工放样、高程传递、变形观测、竣工测量等工作,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通过本课程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造价咨询、工程监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测量、施工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国规教材建筑工程测量。

2、该教材突出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较为简洁的语言介绍理论知识,并围绕知识点安排相应实训训练,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边讲边练,使学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部分,前四章设置为基础知识篇,主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建筑工程测量中三项基本工作即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第五章第六章设置为实战篇,主要讲解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涉及到具体的测地形图方法;第七章及以后设置为提高篇,主要是建筑工程测量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在实战篇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某一建筑物外墙轴线的放样图中水平角度的检核作为我们

3、的任务,对于这个和实际建筑工程相关的课题任务,学生的接受度显然更高。水平角观测是建筑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三项基本工作之一,顺利进行水平角观测为后期地形图的测绘,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等工作奠定基础。所以,我把水平角观测作为基础知识篇的三个基本任务之一进行学习,通过这次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能够根据工程要求熟练的进行水平角的观测。同时,通过设置与实际施工流程相对接的工作任务,增强学生对测量员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规范、准确、快速的技能素养。【教学资源】 1.建筑工程测量,教案,PPT ,学生工作页,经纬仪考核评分表等; 2.学校测量实训室提供的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三脚架,记

4、录板,标杆等,学生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进行操作,学生真实接触经纬仪,实际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自主开发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同时其中的在线测试、操作游戏、案例分析等内容,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熟悉建筑工程中测量的实际应用。【学情分析】学习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男生居多,思维活跃,虽然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对测量仪器较为生疏,但乐于动手操作,动手能力较强。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计算能力相对较差,对测量数据的整理计算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的严谨性还需要进一

5、步训练,学习的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促进。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水平角测量原理和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对水平角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以上学习也已经具备了学习水平角观测的基本条件。但从基本知识过渡到具体测角任务的完成,学生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通过分析,学生自己应该能够基本掌握水平角测量时测量仪器应该架在什么地方,根据水平角测量原理怎么去测角?但是测出的水平角有没有误差?精度应该是多少?怎么样减少误差提高精度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指点。【教学目标】根据水平角观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岗位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综合考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能够独立

6、完成水平角观测;2、能够达到水平角测量的精度要求;3、能够与小组成员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教学重难点】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借鉴我校多年在技能大赛集训中积累的经验,我将本课题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能够自主完成水平角测量教学难点:如何提高水平角测量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1.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学生在学习平台中可随时根据需要学习和查阅规范内容,强化规范意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巩固规范应用;通过快捷键测试软件提高个人操作能力。2. 反复强调,多次训练,针对操作关键点采用对错比对来突破教学难点。【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以平台为基体,实现“做中

7、学、做中教”。创建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以测量员的身份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即完成一个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过程)。 1.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化解教学的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工作情境,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的真实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通过错误和正确两种图片对比,通过相互纠错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多方位的评价。1、 从仪器操作,数据的记录计算,测量成果精度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2、 从仪器安全,工作纪律,团队合作进行相应评价。以上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团队合作方面

8、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涵盖了顺利完成水平角观测的所有方面。【教学流程】见下页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时间 2014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授课教师课 时课 程1、 能够独立完成水平角观测;2、 能够达到水平角测量的精度要求3、 能够与小组成员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教 案 孙静4 建筑工程测量多媒体课件 班 级授课地点课 题教学讲义 513111教室、操场水平角测量(测回法)重点 学生工作页 课堂特殊要求(指教师、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等)学习工程测量方面的知识能够完成水平角测量教 具 难点授课形式如何提高水平角测量精度理实一体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

9、法媒体手段情景导入,明确任务10min设置工作情境接受工作任务项目教学PPT视频图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70min问题引导学生确定方案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小组协作,具体实施80min巡视指导,强调注意事项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过程检查,成果评价20min成果检查,总结点评小组互评,总结反思板书设计测回法水平角测量一、 水平角测量原理二、 经纬仪使用方法三、 水平度盘的读数方法四、 水平角测回法测量步骤五、工作任务/教学情境设置某一建筑物外墙轴线已经放样到地面上,现要求施工放样人员对放样出的四个角点进行检核,检核各角点相邻两轴线夹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课后拓展三个方向的水平角的观测应如何来完成

10、?课后反思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够熟练掌握水平角测量回测法的操作步骤,自主完成水平角测回法的测量任务,但对测量精度的控制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将通过反复强调,多次训练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教 案 纸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备注师生活动教学内容情境导入,明确任务10分钟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70分钟制定计划决策方案小组协作,具体实施80分钟过程检查,成果评价20分钟老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小组分析完成工作页 小组讨论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水平角的测量)一、布置项目任务 某一建筑物外墙轴线已经放样到地面上(如下图所示),现要求施工放样人员对放样出的四个角点进行检核,检核

11、各角点相邻两轴线夹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收集资料任务分析:该项任务即是要求学生分别要在四个角点上用经纬仪观测出相邻两条轴线间所夹的水平角。现将前期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如下:1、 水平角的测量原理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A、O、B为地面上任意三点,将三点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H上,得到相应的A、O、B点,则水平面上的夹角即为地面OA、OB两方向线间的水平角。通过望远镜可分别瞄准高低和远近不同的目标A和B,并可在圆盘得相应的读数a和b,则水平角即为两个读数之差。即:=ba 水平 面面abbAOBo2、 经纬仪的使用方法经纬仪的使用包括对中、整平、照准和

12、读数四个操作步骤(1)、对中包括垂球对中和光学对中器对中,但目前使用的都是光学对中器对中,具体方法:先目估初步对中,并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转动和推拉对中器目镜调焦,使地面标志点成像清晰,且分划板上中心圆圈也清晰可见;移动三脚架的两条腿,使地面标志点影像位于圆圈中心。(2)、整平先粗平,通过伸缩调节三脚架架腿的长短,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精平,先转动仪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再按整平气泡的左手法则同时旋转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然后将仪器照准部旋转90,旋转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按上述方法反复进行几次,直到仪器旋到任何位置时,气泡都居中为止。但此时必须检查光学对中器,若标志点位于圆圈中心则对中、整平完成;若仍有偏差,可稍松动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仪器,使其准确对中,然后重新进行精确整平。直到对中和整平均达到要求为止。(3)、瞄准通过望远镜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