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26285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5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莆田六中莆田六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年段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年段 语文科考试语文科考试 一、 课内基础知识(18 分) 1下面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C.吾上有三兄,不幸早世 D.敛不凭其棺 2. 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惟兄嫂是依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抑本其成败之迹 C.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

2、之戚也 D.东亦客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 分) A.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5.下面句子中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古书常把五音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 B.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本是养牲畜的圈。 C.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D.教坊司是管理民间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6根据情境提示,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 分) (1) 春江花月夜中使用互文见义手法,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的诗句是:

3、“ , 。 ” (2) 旅夜书怀中两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上句是自豪语,下句是自解语的是:“ , 。 ” (3)举韩魏楚灭亡的史实,从正面角度论证的六国论的分论点是:“ , 。 ” (4)欧阳修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根本原因,并揭示“人事”内涵的诗句是:“ 2 , 。 ” 二、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 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 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

4、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 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 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 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 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 了。

5、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 “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 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 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 “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

6、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 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 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 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 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家国情怀是中

7、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3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 生命的人道关怀。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

8、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 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 这恰

9、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遍地月光 刘学兵 月儿望了一眼窗外。 他依然站在院子里。月光把他魁梧的身影投到地上,很厚实。他的声音也像他月光下的身形一样厚实。 嫂子你让我进门说。 月儿没有答应他,你走吧。 他没有走。 他千里迢迢赶到这里,已经三天了。他来自远方,就是客人,按理说月儿该热情地招呼,热情地款待他, 至少该让他进门坐一坐。毕竟,他和根子是最好的战友。但是月儿不能让他进来,月儿不想别人说闲话。更 不想让爹伤心。爹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月儿知道爹的心思。这些天爹很少说话。他只是一锅接一锅地 抽烟,好像要把后半生的烟叶都放到这几天里抽究。良子呢,像是吃了火药

10、。他看不惯这个站在院子里的男 人。昨天晚上,两个人在月光下对峙了好一阵,那眼神,差点点燃了满院子的月光。 良子是根子的弟弟。 4 每次想到根子,月儿的心里就常常涌起一股暖意。 根子从部队回来的时候,喜欢带着月儿和欢欢一起出门散步。根子指着东边山顶的月亮问欢欢。那是什 么?欢欢说是月亮。根子摇头。不对。欢欢问是什么。根子说是妈妈呀。欢欢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说,对呀, 是妈妈。哦月亮是妈妈,哦妈妈是月亮。妈妈是欢欢的月亮,妈妈是爸爸的月亮。根子笑起来。月儿也笑了。 一家人的笑容在月色里显得十分灿烂。 有根子在身边,月儿就觉得心里踏实。月儿还觉得,自己的生命里不能没有根子。 可是现在呢?根子走了。 根子

11、的离开,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他和根子是消防兵。在一次扑救高楼的大火中,他和根子分到了一组。他们在楼道里发现了一个被浓烟 熏倒的老人,他把自己的救生装备戴在了老人身上,可是自己瞬间便被浓烟熏得喘不过气来。根子解下自己 的装备给他戴上,叫他赶快把老人送到安全的地方。他还没有来得及说一句话,根子就把他和老人一起推出 了楼道。后来他返回原来的地方去找根子,却再也没有找到。那次高楼火灾一共牺牲了四名消防战士,根子 是其中之一。 部队首长来看望月儿和欢欢的时候,他也来了。他把根子的遗物放在月儿的面前。月儿几乎不相信这是 真的,她木然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噙在眼里的泪水才滑落下来。欢欢还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12、事情,拿 一双大眼睛怯怯地看着几个陌生人。他哽咽着说,嫂子,我会照顾你,也会照顾欢欢。月儿摇着头。不,不, 不需要。 一年以后,他从部队回到地方,再一次站在这个院子里。 月儿果断地拒绝了。 第二天他又来了,一直到晚上,月儿再也没有让他进门。 今天是第三天。他一大早就来了,不管月儿愿不愿意,自己就干起活儿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静静,他 解开衣服,甩开膀子,用斧头把院子里的柴禾劈成一块一块,堆了一大堆。良子看着他,冲到屋檐下,把那 些码着的,还没有劈的柴禾一个脑儿掀下来,嘴里说着,你劈,你劈,我叫你劈。他不说话,依旧劈着柴禾, 仿佛良子的话对他是一种鼓励。然后,他把劈开的柴禾重新码到屋檐下。码得一丝

13、不苟。码得整整齐齐。 月儿让他离开。月儿说,让别人看见了,不好。 他不。月亮爬上东边山头的时候,他也没有离开。 良子不知啥时候离开了。他还在院子里坐着,月光在他的周围洒下了一片银白。他的背影在银白的月光 里显得异常的坚定。 月儿又想起了根子,泪光就在灯光下闪烁。欢欢已经开始懂事了,她听到了妈妈呼吸中的不寻常,欢欢 伸出小手在月儿的脸上抚摸着,最后把手指落到了月儿的眼眶里。欢欢说,妈妈哭了。月儿说,没有啊。欢 欢说,妈妈脸上有泪水。月儿说,那是露水。 5 晚饭过后,他还在那里。欢欢说,叔叔还在。 月儿说,不管他。 欢欢说,叔叔还没有吃饭。 爷爷对欢欢说,去,叫叔叔吃饭。 月儿说,爹。 去!老人的

14、话很果断。 她打开门,却发现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 月光洒下来,如雪花般在空中静静地飞舞。 (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描写“他”站在院子里恳求月儿的情景,用写意的笔调勾勒出了“他”的形象,也设置了悬念,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他”退伍后没回家却赶到战友根子家,月儿一家深受感动却拒“他”于门外,这看似不合情理的情节, 恰恰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C小说善于借助景物描写来刻画人物,写“他”在院子里独坐着,月光与背影交织,在烘托人物外在形象 的同时也表现出其内心世界。 D小说标题“遍地月光”具有象征意味,既烘托小说人物

15、的美好心灵,表达作者的祝福,也蕴含“人间自 有真情在”的深刻寓意。 11、小说在刻画月儿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5 分) 12小说是怎样叙述有关根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 分) 材料一:近日,国办印发 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年全面启动多种形 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提出组建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医联 6 体。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 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 村卫生室为基础,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 特色专科联盟,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 远程培训等任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 医联体内部形成 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家庭医生服务等分级诊疗模式。 不论哪种合作模式,其目的都在于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让老百姓 在家门口享受到连续、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 摘编自 人民日报 2017 年 5 月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