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26250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季延中学季延中学 2019 年春高二期中考试年春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科试卷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 100 分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8 小题,共 48.0 分) 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 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 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 施( ) 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2.按

2、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1 978 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 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 ) 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 分封制遭破坏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 宗法等级森严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 53 年,先后更换 12 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 间为 4 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 A. 秦汉丞相位高权重B. 秦汉相权无足轻重 C.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4.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 ) A. 提高行政效率B. 确保皇帝的决断权 C. 避

3、免决策失误D.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 “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进爵。这说明( ) A. 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 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 C. 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 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 6.据统计,唐玄宗时宰相 34 人只有 7 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 16 名,进士出身者只有 4 人,代宗时期宰相 12 名,也只有 4 人是进士。北宋有宰相 72 人,进士出身的有 63 人,南宋有宰相 63 人,进士出身的有 48 人。唐宋时期的这一变化( ) A. 确保了官员廉洁从

4、政B. 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2 C.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D. 构建了平等政治体系 7.明清将司法权一分为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各掌其一,即三法司制度。清实行三司会审和九卿会审 制度,由刑部掌审理,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督,有时王公大臣也参与会审,凡遇大狱,判决的执行权 最终归皇帝核准。材料说明,明清的三法司制度( ) A.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 保证了审判结果的公平公正 C.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D. 提高了司法机构的办事效率 8.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 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

5、反映出清代( ) A. 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B. 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 C. 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D.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9.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这是因为( ) A. 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政治权力 B. 下层平民获得部分政治权力 C. 以财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 D. 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10. 雅典人组织上演戏剧时,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戏剧节期间,城里的一切事务都 要停止,甚至妇女、奴隶、囚犯都可以出来看戏。为了能让穷人也看得上戏,自公元前五世纪末,雅典 开始给看戏的穷人发放看戏津贴。这些做法旨在 A. 提升妇女

6、的社会地位B. 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C. 实现全体居民的平等D. 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 11. 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 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 A.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B.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D. 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12. 公元 3 世纪,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央认为:“皇帝的任何吩咐都具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经把权 力转让给皇帝了。”这表明罗马法( ) A. 崇尚自然法的人权精神B. 具有服务于政治的特点

7、 C. 规定皇帝由民众们选出D. 法律条文都系皇帝制定 13.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 的不同选择,但是英国的国王一直保留至今。这表明( ) A. 国王保留了一定的权力B. 英国人尊重社会传统 C. 英国政治缺乏民主传统D. 英国民主政治不彻底 3 14. 1702 年威廉去世,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王位,她讨厌辉格党,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 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这表明( ) A.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B. 政党政治尚未形成 C. 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D.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15. 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

8、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 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 A. 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B. 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D. 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16.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认为,如果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威,首先受害的是小州,“阴谋会将弱者 卷入,但游戏属于强者”。这说明他( ) A. 认为强大的中央政府有利于消除内乱B. 主张中央政府控制小州对抗大州 C. 强调大小州不能取得平等的地位D. 提出君主专制有利于美国的发展 17. 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

9、的政 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 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18.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 ( ) 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 19.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 A.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B.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C.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D.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20. 软尘私议描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 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10、”该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天朝上国”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 B. 鸦片战争冲击了国人的旧思想 C.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D. 晚清政府仍厉行思想禁锢政策 4 21. 据统计,广州的生丝出口量从 1845 年的 6787 担下降到 1847 年的 1200 担。对广州生丝出口下降的合理 解释是 A. 贸易政策发生了变化B. 战争对广州破坏严重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 生丝产量的大量减少 22.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 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

11、民中 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A. 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 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C. 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D. 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23. 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 “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 A. 深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B. 具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C. 以反侵略斗争为主要任务D. 作为农民领袖的局限 24. 近代某一事件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 手,提出要充当

12、东洋的盟主。这一事件使( ) A.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 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D. 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 25. 甲午中日战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 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突出表明甲午战败( ) A.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26. 毛泽东曾富有历史感的说过,辛亥革命的革命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这一“革命事业”是指 A.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13、B.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 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 27.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作者 把辛亥革命作为“分界线”的史实依据是 A. 清帝退位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武昌起义D. 中国同盟会建立 5 28.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 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下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 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具备了反帝

14、反封建的特征 29.一战后,1919 年 1 月6 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签字仪式,并发表声明:“媾和 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 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判。”此事件( ) A. 揭开了反帝反封爱国斗争的序幕B. 继承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传统 C. 抵制了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D. 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方向 30.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 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15、.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C.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D. 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31.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1919 年以后,瞿秋白等 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 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32.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 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

16、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B.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6 33.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 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这表明( ) A. 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B. 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 C. 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D. 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34.某同学制作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35.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 A. 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