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十二-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pt文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17998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三十二-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pt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单元三十二-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pt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单元三十二-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pt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单元三十二-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pt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单元三十二-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pt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三十二-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pt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三十二-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pt文档(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 识 目 标,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相关链接,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按部位不同分为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 浅部感染发病率高,危害性小,多由各种癣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引起各种癣症,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头癣等。 深部感染发病率低,但危害性大,严重可危及生命,常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绿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引起,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如消化道、阴道、脑、肺等。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广泛应用,特别是爱滋病的传播,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使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抗生素类 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 咪唑类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 益康

2、唑、联苯苄唑 三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 丙烯胺类特比萘芬 嘧啶类 氟胞嘧啶,真菌感染分两类: 浅部真菌感染: 癣菌引起; 多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部位; 引起头癣、体癣等; 常用药物有灰黄霉素、咪康唑、克霉唑等 深部真菌感染: 由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曲霉菌等引起; 多侵犯深部组织和内脏; 常用药物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等。,口腔念珠菌病,火落酸,角鲨烯,羊毛固醇,14-去甲基 羊毛固醇,麦角醇,真菌细胞膜,乙酰辅酶A,角鲨烯环氧化酶,真菌细胞P450 14-去甲基酶,丙烯胺类,唑类,多烯类,特比萘芬,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1.作用于真菌细胞膜,抑制,2

3、.作用于真菌细胞核 氟胞嘧啶 3.作用于有丝分裂,抗生素类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药理作用】干扰真菌核酸的合成,抑制真菌的生长。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癣病,如头癣、体癣、股癣、甲癣等。头癣疗效最好,体癣、股癣疗效也较好,指、趾甲癣疗效较差。用药时间较长,需数周至数月。由于该药毒性大,临床已少用。,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药理作用】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芽生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有强大抑制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主要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真菌细胞内氨基酸如甘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和钾离子等电解质外漏,导致真菌生长停止或死亡。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尿路感染等,静脉滴注给药。口服给药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本药还可用于治疗皮肤、指甲、粘膜等浅表真菌感染,局部用药。,制霉菌素 (nystatin),制霉菌素作用与两性霉素B基本相同,但毒性更大,不作注射用。口服用药用于免疫缺陷患者或肿瘤患者防治消化道念珠菌病,局部用药治疗口腔、皮肤、阴道念珠菌感染和阴道滴虫病,咪唑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