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5941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一、读书(12分)1请将右图中的诗句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2分)2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 ,草色遥看近却无。(2)不畏浮云遮望眼, 。(3) ,锦鳞游泳。(4)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 ,夜吟应觉月光寒。(6)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抒发诗人李白豪放超逸情怀的诗句是: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同思想的句子是: , 。二、读

2、思(38分)(一)(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 】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 (门框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3、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把点着的黄烟子 (丢放)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 】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 (攒齐凑足)十二样。3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文中两处【 】内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系(j) 粘 熏 苋(jin)B、系(x

4、) 沾 醺 苋(xin)C、系(j) 沾 熏 苋(xin) D、系(x) 粘 醺 苋(jin)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门楣 丢 凑足B、门框 丢 攒齐C、门楣 放 攒齐 D、门框 放 凑足5下列诗句中与端午节无关的一项是()(2分)A、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C、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D、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B、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C、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

5、,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D、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7林浩的爸爸想开一家乐器店,最适合开业时使用的一副对联是()(2分)A、剪彩为歌袖,裁云作舞衣。B、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C、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D、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8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向前看”、“向无此例”、“心里向着他”,这三个加线的“向”的词性依次是:介词、副词、动词。B、“敬畏自然”、“旅鼠之谜”、“大雁归来”、“我的母亲”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央电

6、视台隆重推出3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这句话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作状语。D、“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画眉歌唱”。9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古代男子20岁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称之为“弱冠”。“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B、世界文学名著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罗曼罗兰、托尔斯泰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的经历,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C、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被贬到黄州。D、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红海(阿拉伯海)、地中海、大西洋

7、等海域后到达南极。(二)(共10分)【材料一】事件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工夫她都会关注微信里的朋友圈,看朋友晒孩子、晒出游、晒美食,不亦乐乎。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开会的时候偷着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睡不着觉,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地刷微信朋友圈。昨天中午,我在某百货公司的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微信的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打“全民飞机大战”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了,两人未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上海地铁公司日前公布一段惊险视频,一名女子在搭乘

8、地铁的时候,由于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跌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汗。【材料二】数据【材料三】声音网友“迷茫的旅程happy敏儿”:很讨厌和朋友一起时,他们玩手机,忘记我的存在。(浙江在线)0.40%2.10%7.60%14.40%27.80%0.80%36.90%60岁以上50-59岁40-49岁30-39岁20-29岁10-19岁0-9岁0.00%10.00%20.00%30.00%40.00%华泰里社区的朱阿姨:现在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女儿一放学就会跟自己聊天,聊学校的见闻,聊学习的感受,聊母女间的悄悄话。可是,现在手机改变了这一切。2016年中国网民手机上网人口属性分析 某医院推拿

9、科医生:如今接诊的颈椎病患者中,20至35岁的大学生和白领就占了“半壁江山”。而几乎所有的年轻病人都会对他说,他们喜欢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iPad。【材料四】观点“低头族”的产生源于他们对自媒体的依赖。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却被工具所控制,出现心理疾病,患上手机依赖症,这都是过度使用自媒体造成的结果。不夸张地说,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面前不自觉地低头,已经成了一种“现代病”,代表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患有这种“现代病”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既然是病症,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真到了呼吁人们看路看天看风景,不要甘做“低头族”的时候了。 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

10、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与人交流。也可以通过培养其他兴趣,转移注意力等,来减少“低头”的时间。其实,现实世界很美好,很温暖,很精彩,只要你肯关掉手机,抬起头,就能感受得到。10请根据所给的相关材料,概括“低头族”的定义。(3分) 11请根据所给的相关材料,列举拒做“低头族”的理由。(至少三点)(3分) 12丛春华教授认为“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却被工具所控制”,请结合实际生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1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

11、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3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注释】抵:拍击。欹嵌:石块错落插嵌溪岸的样子。欹,读q。逸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