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7市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古诗词鉴赏(有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5905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7市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古诗词鉴赏(有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省7市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古诗词鉴赏(有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省7市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古诗词鉴赏(有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州省7市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古诗词鉴赏(有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州省7市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古诗词鉴赏(有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7市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古诗词鉴赏(有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7市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古诗词鉴赏(有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安顺市9(8分)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孙权、魏尚 。(2)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3)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考点】EB:咏志诗【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

2、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典故的理解程度“亲射虎,看孙郎”是典故之一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也是典故,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被削职经冯唐

3、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作风格的理解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

4、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3)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鉴赏能力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热爱答案:(1)孙权 魏尚 (2)“狂”字为全篇定下了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

5、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3)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热爱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

6、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毕节市(一)古诗赏析: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12题(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2.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

7、的景物。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答案】C【解析】C.”隐含的惋惜之情”理解错误,因为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毫无“惋惜之情”。所以选C。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

8、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3分)【答案】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

9、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示例三:颈联通过写俯察所见花草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示例四:尾联通过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以“行不足”说明早春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解析】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

10、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

11、,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贵阳市六盘水

12、市9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EG:山水田园诗【分析】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

13、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寥寥数笔, 营造了, 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下阙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 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 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

14、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下阙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不是以静衬动写故选:C(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感情,诗言志,读诗就要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一起共鸣“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游人沉醉在这“琉璃”般的世界中,荣辱皆忘,物我浑然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之情答案:(1)C(2)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译文: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

15、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黔东南州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1)至(2)题。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上阙一个“倦”字写出了作者心绪不宁,无心做事的愁苦心情;下阕作者通过“闻说”“也拟”和“只恐”凸显了词人一波三折的心绪,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堪称新鲜奇特。这手气的主旨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公认为写“愁”名句,请作简要赏析。【考点】EE:诗歌阅读综合【分析】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解答】本题考查筛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