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简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15739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简介.(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26,1,药品不良反应简介 北海国发医药 庞辉远 2011.5.10,2019/4/26,2,提 纲,一、概述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理论 三、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四、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的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 五、怎样预防药品不良反应,2019/4/26,3,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但是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有害的反应,古话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也就是说药

2、品出现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2019/4/26,4,比方说,常用的抗感冒药多是由几种成分加在一起的复方药,其中经常含有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这些药物本身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又如扑热息痛,曾有人报告发生了严重的肝脏损害、大疱性皮疹等,甚至有引起昏迷的;再如感冒通,疗效很好,但少数人特别是儿童服用后出现血尿。,2019/4/26,5,二、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理论,2019/4/26,6,(一)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2019/4/26,7,对

3、ADR认识的几个误区: 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质量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ADR监测。 ADR就是医疗错误和医疗事故; 发生ADR的药就是假药、劣药;发生ADR的药品就不能再使用。 ADR是个体差异,与医疗行为无关。,2019/4/26,8,(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药品不良反应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药理作用的关系:可分为A型、B型、 C型 按严重程度分级: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按发生机制:可分为A(Augmemed)、B(Bugs)、C(Chemical)、D(Delivery)、E(Exit)、F(Familial)、G(Genetoxicity)、 H(Hyper

4、sensitivity)、U(Unclassified,2019/4/26,9,1.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1) 定义: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和撤药反应等均属A型不良反应。,2019/4/26,10,(2) 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特点:,常见; 剂量相关; 时间关系较明确; 可重复性; 在上市前常可发现。,2019/4/26,11,(3)A 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副作用:是指在治疗量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作用:由于病人的个体差

5、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它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后遗效应:药物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 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2019/4/26,12,(3)A 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开始应用时,由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较强烈的反应。 停药综合症:或称撤药反应。由于药物较长期应用,致使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已经适应,而一旦停用该药,就会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主要的表现是症状反跳。 药物依赖性:连续使用一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后,用药者为追求欣快感而要求定期连续地使用该药(精神依赖

6、性),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段症状者称身体依赖性。,2019/4/26,13,2.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1)定义: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属于此类。,2019/4/26,14,(2)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的特点:,罕见; 非预期的; 较严重; 时间关系明确。,2019/4/26,15,(3)C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其发病机理:有些与致癌、致畸以及长期用药后心血管疾患、纤溶系统变化等有关,有些机理不清,尚在探讨之中。 致癌作用:化学药物诱发恶性肿瘤的作用。 致突变:指引起遗传物质(

7、DNA)的损伤性变化。 致畸作用: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2019/4/26,16,(三)其他定义,1.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2019/4/26,17,2.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引起死亡; (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2019/4/26,18,3.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指突然发生的,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

8、多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4.药品不良事件(ADE):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2019/4/26,19,5.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主要是监测上市后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是药品再评价工作的一部分。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l)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提出对有关药品如何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2)及时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会大众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人民的用药安全。,2019/4/26,20,三、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

9、度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主管部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负责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规章、标准、工作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并监督、组织实施。,2019/4/26,21,(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主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10、负责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负责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规章、标准、工作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并监督、组织实施。,2019/4/26,22,(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2019/4/26,23,药品经营企业应随时收集本单位经营的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每季度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报告。代理经营进口药品的单位或办事机构对所代理经营的进口药品制剂的不良反应,要不间断地追踪、监测,按规定报告。,2019/4/26,24,(三)、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建立与目的,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

11、安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2001年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2003年开始正式公开发布。发布内容主要来源于通过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集的病例报告中发现的药品安全隐患,此外,2007年开始还对国际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发布的警示信息中在中国也具有同样的安全风险,而且会影响较广的一些内容也通过信息通报形式介绍到国内。目前信息通报已经发布37期涉及70多个警示信息。发布信息通报的主要目的为使广大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了解该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2019/4/26,25,四、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 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2019/4/26,26,(一)

12、双膦酸盐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等疾病的治疗。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双膦酸盐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广泛。其中: 1、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发热/高热、无力/乏力、过敏样反应、寒战、流感样症状等; 2、胃肠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恶心、腹痛、胃肠道反应等; 3、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骨痛、肌痛、关节痛、肌肉骨骼痛、骨关节痛等。,2019/4/26,27,(二)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品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抗感染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喹诺酮类药品品种繁多,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为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13、此类药品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4/26,28,1.全身性损害,全身性损害为喹诺酮类药品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其他包括发热、寒战、多汗、乏力、水肿等。其中,过敏性休克主要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多数经治疗或抢救后治愈,也有少数患者死亡。,2019/4/26,29,2.神经/精神系统损害 严重病例中,神经/精神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震颤、抽搐、椎体外系外反应、幻觉等,严重者出现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样反应、意识障碍等。在不同喹诺酮类药品中,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构成比相对较高。喹诺酮类因

14、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后遗症的病例报告较少。,2019/4/26,30,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严重的皮肤损害包括: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皮疹、光敏性皮炎等。 4、泌尿系统损害 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包括尿频、少尿、结晶尿、尿液混浊、蛋白尿、面部水肿、肾炎,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其中,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罗氟沙星的血尿报告较多,帕珠沙星的肾功能衰竭病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2019/4/26,31,5、部分喹诺酮类药品应关注的安全性问题,(1)司帕沙星的光敏反应 (2)莫西沙星的肝损害 (3)帕珠沙星的肾损害,2019/4/26,32,(三)、辛伐他汀与胺

15、碘酮联合使用或高剂量使用增加横纹肌溶解发生风险,辛伐他汀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药品,但其可能带 来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有关辛伐他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447例,不良反应表现共计1868例次。 1447份报告有关肌肉骨骼系统和代谢损害情况中,肌痛报告101例次,其次是横纹肌溶解24例次,关节痛22例次。,2019/4/26,33,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期间,国家中心数据库共收到“辛伐他汀”与“胺碘酮”合并使用的病例共5例,其中2例不良反应表现为肌酸激酶升高或横纹肌溶解, 3例

16、不良反应表现为肝功能异常。,2019/4/26,34,(四)奥利司他可能引起严重肝损害的风险,奥利司他是治疗肥胖的药物,上市后监测中发现了罕见的病例出现严重肝损害,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奥利司他的病例报告120余例,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便秘、腹痛、腹泻、头晕、月经紊乱、皮疹等。,2019/4/26,35,在奥利司他病例报告中,肝胆系统损害6例,表现为肝功能异常4例,肝区疼痛1例,药物性肝炎1例。病例主要来源于制药企业的国内上市后监测数据,有些病例存在合用其他药品或患者本身存在脂肪肝等混杂因素。,2019/4/26,36,(五)罗格列酮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罗格列酮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该产品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国外药品管理部门近期对该品种采取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在美国仅用于那些其他降血糖药物不能控制病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目前正在使用罗格列酮并从中受益的患者。而欧洲药品管理局认为罗格列酮的效益不再大于其风险,罗格列酮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撤出欧盟市场。在我国,在权衡用药利弊后,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