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5047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历史上溯到 1200 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 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 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中土意识。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 “保守性” 。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

2、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 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 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 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 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 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 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

3、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 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 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 。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 ,反对“以力服人” ,道家 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 “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 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 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 化基因

4、,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第三,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兵连祸结、外 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格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 际秩序。历史表明, “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 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和延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元气大伤,遭受严重失败。正是 2 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 ”那些曾经辉煌一时 的帝国失败的关键

5、,在于它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凭借战场优 势深人对方腹地,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撤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 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8 年第 10 期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 分) A.杜甫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 B.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

6、心态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 C.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D.正是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 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称霸。 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御思想与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 同的战略文化。 B.本文第三段以典型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既有历史的文化基因,又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 础。 C.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

7、文,即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层 次分明。 D.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 ”可以用来佐证“大国力量 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文化的一项是(3 分) A.早在 2000 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 ,把“天人合一”视为人与人、人与自 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把“兼爱” “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根本途径。 B.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 C.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

8、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 ”给所 经国家及横跨亚非的海上航线带去了和平与繁荣。 D.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3 早期的原始瓷器主要是用于制作随葬的冥器,但随着烧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便越来越多地用于生活, 并在此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常器具,上至皇家贵族、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其渗透到中国人 生活的各个空间,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如果说以前的瓷器,由于质朴而接近玉的质感,受到文人贵族包括民众的喜爱,

9、到宋代却开始正式成为 皇室进行各种祭祀典礼、人生礼仪的祭器与礼器。因此,中国人对于陶瓷器的选择与使用,并不是偶然的, 是有其价值选择的,其选择的是“尚质贵诚” ,其中包含了瓷器源于泥土,更接近自然的本质的意味。通过对 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礼仪之邦。与同时 期欧洲的贵族文化相比,这是一个先进得多的文化。 (摘编自李方莉陶瓷背后的中国文化 ) 材料二 1994 年英美日三国瓷器进口来源及数量 (摘编自黎云常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 ) 材料三 传统是景德镇的历史辉煌,也是历史留给景德镇的宝贵财富。如何通过传统,又怎么样跳出传统是景德 镇陶

10、瓷文化的一个重大变奏。景德镇陶瓷文化必须立足现代社会的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走求变、创新和 现代化之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的重构不是彻底重建一种全新文化,不是完全移植外来文化,它只能是植根于景 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陶瓷文化,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传统创作文化理念、 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制度文化、独特工艺、民族文化需要好好继承。景德镇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 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将陶瓷产品与景德镇悠久的艺术传承与当代的审美 观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品牌战,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外观精 美而且极具文化内

11、涵的,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以审美的意识发掘文化遗产,总 4 结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美的规律,找寻陶瓷器物中的灵魂,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 (摘编自李兴华 胡菁惠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 ) 材料四 马鞍岭是藏于景德镇莽莽群山中的普通村落之一。这里自唐末五代就出产优质瓷土,丰富的瓷土资源和 充足的山水资源,为瓷土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被外界称之为“瓷之源” 。 从去年开始,当地政府把马鞍岭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示范点,将其打造成一个集陶瓷文化、休闲旅居、 创客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并对马鞍岭村的民居、道路、管网、水系等进行改造优化,基础设施有 了大幅

12、改观。 周末和节假日客流如织,游客纷纷来此感受陶瓷文创旅游的浓郁氛围,瓷器和陶瓷文化已成为扶贫新利 器。 (摘编自新浪网 2018 年 6 月瓷器成为扶贫新利器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不仅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也渗透进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后期更多的被使用于 日常生活。 B瓷器在逐渐的演变过程中,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其背后蕴藏的中国文化,比其他国 家的贵族文化先进。 C景德镇陶瓷文化只有根植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融合传统和现代,才能获得在现 代的重构。 D马鞍岭从唐末五代就出产优质瓷土,被外界称为“

13、瓷之源” ,如今基础设施得到改造优化,这里成了文创 旅游景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人对瓷器的选择和使用,有一个从喜爱外在质地到选择内在价值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中国人对瓷器接 近自然本质的认同。 B中国瓷器身上带有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文化礼仪底蕴,却并未因此给 1994 年的中国陶瓷出 口带来优势。 C瓷器在中国历史上拥有辉煌的过去,但是如果过度固守传统,会削弱中国瓷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瓷 器发展必须求变。 D走求变、创新和现代化之路,只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创造出精美的产品,这样景德镇陶瓷 就能走向世界。 6. 结合文本内容

14、,简要概括中国瓷器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并请为中国瓷器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 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他父亲急得 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

15、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 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高加林仍然蒙着头。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 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 栏石上,不断用围裙擦眼睛。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 下来了。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 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

16、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 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妈,你去把 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 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 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你可千万不能 做这事啊”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 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 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 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