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8285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内科学-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内科学-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内科学-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内科学-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第二篇-第七章-支气管哮喘(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第七章,学时数:3学时,1.掌握本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 2.掌握本病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及缓解期的防治方法 3.熟悉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讲授目的和要求,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讲授主要内容,概 述,由于哮喘和医生的束手无策而死于维也纳,贝多芬 1770-1827,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

2、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定义,哮喘的炎症学说,老观念-痉挛学说 反复解痉治疗 新进展-炎症学说 发作期:快速缓解气道痉挛+抗炎 缓解期:长期抗炎治疗,控制发作,哮喘的本质-此“炎”非彼“炎”,Inflammation 非特异性变应性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Infection 特异性炎症: 红,肿,痛,热 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抗生素为主的抗感染治疗,流行病学全球约1.6亿患者,患病率1-13%不等,我国1-4%,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有报道半数12岁以前发病,

3、40%有家族史。,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 遗传因素有关:40%有家族史。 环境因素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分为致敏性: 吸入性:花粉、尘螨 、皮屑 食入性:鱼、虾、蟹、蛋、奶 药物性、青霉素、阿斯匹林、心得安 非致敏性:包括感染如细菌、霉菌、病毒,寄生 虫等,冷空气,化学性气体、粉尘、运动及情绪波 动等。,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 多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二、发病机制:和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等因素有关。 (一)变态反应:当变应原进入具有特异性体质的病人机体后B淋巴细胞(或桨细胞)合成大量特异性IgE

4、与支气管粘膜下的肥大细胞(及血液中嗜碱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性的IgE受体结合,成为致敏的肥大细胞,(特异性IgE也可结合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上的低亲和性受体),当再次接触特异性抗原致敏肥大细胞上IgE和特异性抗原(过敏原)交联等使肥大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如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导致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等,产生哮喘临床症状,根据过敏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分为速发型哮喘反应(IAR),和迟发型哮喘反应(LAR),速发型哮喘几乎在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迟发型哮喘约6小时左右发病,持续时间长,可达

5、数天,临床症状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迟发型哮喘不仅与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主要是气道炎症所致,是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结果。,(二)气道炎症学说: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本质,此时支气管壁内大量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和聚集。分泌出50多种炎症介质和25种以上细胞因子(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内皮素等)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渗出增多,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三)气道高反应性(AHK)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剌激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原因之一,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四)神

6、经机制,支配气道口径的神经有3类,每类神经均包含可使气道平滑肌收缩或舒张的受体。例如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受体,胆碱能神经的M1和M3受体兴奋,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释放出神经激肽、P物质可引起气道口径缩小;相反,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受体,胆碱能神经的M2受体兴奋和非肾上腺素能神经的VIP受体(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可使气道口径变大,哮喘减轻。,粘液分泌过多,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抗原,Th2 细胞,血管扩张 新血管形成,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中性粒细胞,粘 液 栓,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平滑肌收缩 肥大 / 增生,胆碱能反射,上皮脱落,上皮纤维化,感觉神经激活,神经激活,哮喘的现代观点,速发性哮

7、喘反应(immediate asthmatic reaction,IAR) 1530分钟达到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迟发性哮喘反应(lateasthmatic reaction,LAT) 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早期肉眼可无异常 疾病发展肉眼可见肺膨胀及肺气肿,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粘液栓 镜下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 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杯状细胞增殖 反复发作,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病 理,Acute on chronic inflammation,慢 性 炎 症,

8、结 构 改 变,急性炎症 发作,激素疗效 反应,时间,哮喘炎症发展过程,Barnes PJ,增加炎症细胞数量 上皮损伤,支气管收缩 黏膜水肿 气道分泌增多,气道狭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气道可逆性,症状,哮喘恶化/加重,细胞增殖 增加细胞外基质,一、症状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缓解后如同常人 咳嗽变应性哮喘患者可无喘息,临床表现,二、体检 广泛呼气性哮鸣音 呼气音延长 轻度或非常严重时可不出现,1、血液检查 2、痰液检查 3、呼吸功能检查 FEV1、FEV1/FVC、PEF均减少,缓解期可恢复正常 4、动脉血气分析 5、胸部X线

9、检查 6、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实验室和其它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血液检查,发作时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计数正常50300/mL)感染时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检查:痰涂片见较多嗜酸粒细胞,可见粘液栓和透明的哮喘珠,合并感染涂片及培养可找出致病菌。通过诱导痰液中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含量测定,帮助哮喘诊断及病情判断。 三、呼吸功能检查:在哮喘发作时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呼气流量峰值(也叫最大呼气流量PEF)均减少,缓解期可逐渐恢复。哮喘病人支气管痉挛肺通气

10、功能障碍,但弥散功能正常。 峰流速仪:用来测最大呼气流量(PEF)。,四、动脉血气分析,哮喘发作可缺氧,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PaCO2下降,PH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可面罩给O2纠正。严重哮喘气道阻塞严重,CO2潴留,PaCO2升高为呼吸性酸中毒。 五、胸部X线检查,早期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要注意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并发症。 六、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用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测定IgE,过敏性哮喘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在缓解期用可疑的过敏原作皮肤划痕或皮内试验,可作出过敏原诊断,要注意诱发哮喘或全身反应,休克等及时采取相应处

11、理。,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可闻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5.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 % 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诊断标准,(一)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

12、persistent)和缓解期。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慢性持续期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应分为三个部分 1、治疗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包括新发生的哮喘患者和既往已诊断为哮喘而长时间未应用药物治疗 见表1,表1 正规治疗前哮喘严重度分级,治疗前的临床表现,症状,夜间

13、症状,PEF,STEP 4 重度持续,STEP 3 中度持续,STEP 2 轻度持续,STEP 1 间歇发作,连续有症状 限制日常活动,每天又有症状 每天需用2-激动剂 发作时影响活动,1 次/周但 1次/天,1 次/周,频繁,1 次/周,2 次/月,2 次/月,30%,60% - 30%,80% 预计值 变异率 20-30%,80% 预计值 变异率 20%,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2003年),表2 治疗期间(已用药)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诊断标准,哮喘控制水平分级,任意一周内出现1次,出现部分控制的3 项或3项 以上特征, 80% 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如已知),正常,肺功能 (PEF

14、or FEV1), 1次/年*,无,恶化, 2次/周,无 ( 2次/周),需缓解药物治疗,任何,无,夜间症状 / 夜间觉醒,任何,无,活动或运动受限,2次 /周,无 (2次/周),日间症状,未控制 (任意一周内),部分控制 (任意一周内满足 一项或两项标准),控制 (符合所有以下标准),特征, 任何急性加重出现均应重新评估维持治疗,以确保治疗足够达到控制哮喘 任意一周内的一次恶化即可认为该周内哮喘未得到控制 对5岁及5岁以下的儿童,肺功能并不是一项可靠的测试指标,表3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容易误诊的疾病,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 喉炎 COPD,抗

15、生素治疗无效 全身激素有效 肺功能可逆性大 季节性及反复性 家族史,抗生素治疗通常有效 肺功能可逆性小,一、心源性哮喘 二、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肺癌 四、变态反应性肺浸润,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四、变态反应性肺浸润,见于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有哮喘嗜酸增多,但本病系蠕虫感染有关,X线可见肺部浸润性病变,消散较快,嗜酸明显升高可达30%以上,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并发症,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慢支、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源性心 脏病,治 疗,一、治疗目标 1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 2防止哮喘加重 3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

16、平 4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的能力 5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 6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7防止哮喘死亡,降低哮喘死亡率,二、哮喘控制的标准 1最少(最好没有)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哮喘发作次数减至最少 3无需因哮喘而急诊 4最少(或最好不)按需使用2受体激动剂 5没有活动(包括运动)限制 6PEF昼夜变异率20 7PEF正常或接近正常 8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三、治疗原则 脱离变应原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 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 1.吸入给药: 局部抗炎作用强 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少 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表4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剂量高低与互换关系,2.口服给药: 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