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消费信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84002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看待消费信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怎样看待消费信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怎样看待消费信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怎样看待消费信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怎样看待消费信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看待消费信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看待消费信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货币银行学第二次作业小组成员:龙继英 20091095柏晓庆 20091109郭珍珠 20091106问题一:如何看待中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答:一、对消费信用的相关理解消费信用又称“消费融资” ,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满足其消费支出的信用。消费信用常见的形式:赊账:主要用于日常零星的购买,是零售商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一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赊账一般采用信用卡方式进行。即由银行或其他机构发给消费者信用卡,消费者可凭卡在约定单位购买商品或者做于其他支付。分期付款:这是最常见的消费信用方式,多用于购买耐用品消费,如汽车、家具、房屋等。分期付款一般属于中期信用。

2、消费者先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照合同分期加息支付其余货款。消费信贷: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放款的方式,对消费者发放贷款。消费信贷一般为中长期信贷,是消费信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供给大于商品需求的必然选择。一般属于中长期信用,按直接接受贷款的对象划分,可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信用卡:是由发卡机构和零销商联合起来,对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延期付款的消费信用。消费者凭卡可在约定单位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定期与银行结账,信用卡还可以在规定的额度内透支。消费信用的作用:(1)提高消费水平,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的矛盾;(2)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的生产和

3、流通;(3)调节市场供求关系。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1)总供给的能力与水平,总供给的水平越高,消费信用的规模一般越大;(2)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若居民的实际收入较低,偿还能力不高,一味地发展消费信用则会导致风险加大;(3)资金供求关系。它与消费信用的规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若资金供求紧张,消费信用的规模就越大;(4)消费观念和文化程度,它制约着消费信用这种信用方式的普及程度和消费总量。如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消费信贷起步较晚,规模也较小,但近年来发展很快,主要体现在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的增长上。发展消费信用的原因:根本原因: 鼓励消费,刺激国内需求,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直接原因:满足居民对

4、高档耐用品消费的需要;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的需要;消费观念的转变。二、中国信用消费的发展1、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消费信用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但由于当时短缺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尚不发达,消费信用并不具备充分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市场条件,因此消费信用品种单一、范围窄、规模小,仅处于萌芽和摸索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水平不断提高,在住房、汽车等领域出现了比较旺盛的需求。同时,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内需,信用消费作为刺激消费者需求的有效手段得到重视和推广。现如今,在我国消费信用主要运用于

5、住房信用消费,汽车信用消费和信用卡消费。2、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消费信贷品种逐渐呈多元化发展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相对成熟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各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变化和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努力开发、创新个人消费信贷系列产品,业务品种日趋丰富和完备。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贷款之外,还有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贷款等,基本上涵盖了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2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经济运行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过去以商品普遍短缺、供不应求为主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了绝大多数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在相对过剩的经济背景下,由于没有足

6、够的市场需求来实现商品价值进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循环,才逐步尝试消费信贷这一新的消费方式。3住房贷款已成为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虽然我国全面开办消费信贷的时间不长,但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住房信贷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比重基本在 60%到 75%之间。随着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今后几年个人住房贷款在我国消费信贷总额中的比重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4各地区消费信贷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情况看,由于刚刚起步,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各地进展也不平衡。从地域上看,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展比较顺利。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居

7、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市场扩张迅速。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多数省份个人消费贷款在人民币贷款中的比重不到 10%。3、消费信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1)对高档耐用品消费品的需求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中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者所占比重降低,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消费所占比重提高,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提高。高档耐用消费品通常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较长,完全依靠家庭和个人的资金来满足对这类消费品的需求,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客观上要求通过消费信贷来提前满足其消费需要。2)使消费者一生的效用得以实现最大化。家庭的生命周期可分为若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

8、有不同的收入和消费特征。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通常追求其一生(非某一时的)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消费者会通过年轻时的提前消费和中年时的推迟消费(储蓄)来实现一生中消费的大体平衡。人们的收入随着技能的提高、经验的增长和资历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中年达到顶峰后随知识的老化、体能的下降而降低,直至退休时工薪收入接近于零。因此,为实现一生的平衡消费,年轻时和年老后均存在收支不匹配的问题。年老后的消费通过提取储蓄来实现,年轻时的消费则是通过消费信贷将未来收入提前使用来实现。3、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和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收入有限,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居民收入有限,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

9、的主要障碍。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是否具有负债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大,消费信贷所能发挥的扩大需求的作用越明显。我国居民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可以说是开展消费信贷的主要障碍。2银行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银行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是制约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运行情况来看,银行及各金融机构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我国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收入来源不清晰,银行不好掌握消费者信用程度。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个人信用难以把握。消费信贷操作的规范性不够,影

10、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消费信贷资金来源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保证消费信贷资金的循环畅通。目前各种消费信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和信贷资金成本较高的压力下,商业企业开展分期付款的能力和积极性也是十分有限的。3社会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社会消费环境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目前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我国现有的担保法规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担保形式。同时,我国供求结构存在很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政策不合理,这些都将制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4、中国消费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1)消费者信用观念薄弱,易滋生过度

11、消费。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消费信贷试点的目标群体可能是年轻一代。不过,年轻一代容易接受新观念,也容易过度超前,特别是其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从理论上来说,年轻群体收入持久增长的预期比较确定,消费的支付能力是逐渐增大的。但是实际上,现在年轻不等同于将来支付能力就强,对年轻群体透支消费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有太大的盲目性,年轻群体收入平均增长水平也不能抱有脱离现在发展阶段的过高预期。我们考察与消费信贷相似的信用卡透支消费来看,就会发现违约规模巨大,招商银行 2008 年中报显示,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为 274,同比上升了 082 个百分点,增幅高达 427,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 2

12、8 亿元,目前已超过 6 亿元,占招行不良贷款总额约 7。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违约案例大多发生在年轻消费者身上,消费信贷试点最可能成功的目标是年轻消费群体,但最大的风险也会来自这个群体。因此,消费信货也开始未雨绸缪,加强对借款者的资格核定,避免大规模的违约风险。2)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使消费信贷缺乏保障。由于我国金融消费公司接受民营资本的准入,就更加依赖于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2006 年正式运行以来,在规范个人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社会诚信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个人征信系统中个人信息不完善,系统建设和运行存在不足,暴露出个人信息采集、查询利用中的一些问题,

13、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而且个人信息异议申请处理周期长,程序复杂。根据个人征信系统操作规程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受理异议申请后,应立即转交征信服务中心,再转至相应的商业银行协查,经过查询核实回复给征信服务中心,再返回到当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然后通知申请人。该过程环节多,加上商业银行在协查中大多存在超期现象,造成异议申请处理时间过长,这种“马拉松”式的处理方式至少有超过 50的异议申请在规定时间内得不到解决。3)个人消费信贷立法滞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个人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个人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如碰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办法 、 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14、、 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 ,(消费金融信贷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均未达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层次。各商业银行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法 、 (担保法 、 贷款通则 、 经济合同法以及一些人民银行出台的办法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管理,其针对性不强,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5、我国未来消费信用的方向:对此,所以,我国要明确消费信用的政策指向性。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开办消费信用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扩大消费信用的规模。还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逐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普遍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政府也要积极参与,搞好配套改革,创造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首先必须

15、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其次要彻底解决胡乱收费的问题。此外发展消费信用,必须要千方百计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其经济承受能力,从源头上促进消费增长。总之,必须多管齐下,多发并举,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推动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三、推行我国消费信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 明确消费信用的政策指向性。我国现有条件下,开办消费信用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扩大消费信用的规模。2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逐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十分庞大繁复的工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西方各国在个人信用制度方面,普遍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3政府积

16、极参与,搞好配套改革,创造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消费信用的推行,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抓好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为消费信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相必须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其次要彻底解决乱收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该想方设法的降低高不可攀的房价,改革现行的收取方式,实行房价、地价的分流。此外,要推广“住” 、“行”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跟上,道路、停车场、供电等设施必须相配套。4此外发展消费信用,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其经济承受能力,从源头上促进消费增长。还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引导居民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学会“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总之,必须多管齐下,多发并举,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推动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问题二:论述消费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答:一、消费金融概述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