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治疗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83899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治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栓己形成的及预防用药?INR 中文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 (ISI)推算出来的,INR=(病人 PT/正常对照 PT)ISI,采用 INR 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 PT 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 用药标准。ACCP 指南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抗栓治疗 1.深静脉血栓的初始治疗1.1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初始治疗1.1.1 对于有客观依据证实为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我们推荐短期进行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或静脉或皮下肝素治疗(1A 级)1.1.2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在等待诊断检查结果期间, 推荐进行抗凝治疗(1C+级 )1.1.3 对于

2、急性深静脉血栓,我们推荐首先进行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至少 5 天(1C 级)1.1.4 我们推荐在治疗的第 1 天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和低分子量肝素或肝素,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并大于 2.0 后, 停用肝素(1A 级)1.2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静脉普通肝素的应用1.2.1 如果采用静脉肝素治疗 ,我们推荐持续静脉给药并调节剂量, 达到并维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至相当于血浆肝素水平从 0.30.7 IU/ml 的抗因子a 活性水平(酰胺水解法测定)(1C+级) 1.2.2 对于每天需要大剂量肝素治疗而又达不到 aPTT 治疗水平的患者, 我们推荐通

3、过测定抗因子a 的水平来指导用药剂量(1B 级)1.3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皮下普通肝素的应用1.3.1 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我们推荐皮下普通肝素足可以替代静脉普通肝素的治疗(1A 级)1.3.2 对于接受皮下普通肝素治疗的患者 ,我们推荐初始剂量为 3.5 万 U/24 小时, 随后维持 aPTT 至治疗范围(1C+ 级)1.4 低分子量肝素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的应用1.4.1 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 , 如住院患者有必要 (1A 级),或门诊患者如果有可能(1C级),我们推荐 12 次/天的皮下低分子量肝素优于普通肝素1.4.2 对于接受低分子量肝素治

4、疗的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我们推荐不要常规进行抗因子a 水平的测定(1A 级)1.4.3 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我们建议静脉普通肝素优于低分子量肝素(2C 级) 1.5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全身溶栓药的应用1.5.1 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我们推荐不要常规使用静脉溶栓药(1A 级)1.5.2 对于某些患者,如有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因静脉阻塞有肢体坏疽危险时, 我们建议使用静脉溶栓药(2C 级)1.6 导管溶栓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的应用1.6.1 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我们推荐不要常规应用导管溶栓(1C 级) 1.6.2 我们建议导管溶栓的使用应限

5、定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需要肢体救治者(2C 级) 1.7 导管取栓 碎吸术和外科取血栓术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的应用1.7.1 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我们推荐不要常规应用静脉取栓术(1C 级) 1.7.2 对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存在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 因静脉阻塞有肢体坏疽危险时,我们建议使用取栓术(2C 级)1.8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中的应用1.8.1 对于大多数深静脉血栓患者 ,我们推荐抗凝治疗时不要常规应用腔静脉滤器(1A 级)1.8.2 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 (2C 级),或者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血栓栓塞症仍反复发作的患者(2C

6、级),我们建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9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的应用1.9.1 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初始治疗中 ,我们推荐不要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2B 级 )1.11 制动1.11.1 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如果可耐受我们推荐下地行走(1B 级)2.0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的长期治疗2.1 维生素 K 拮抗剂在深静脉血栓长期治疗中的应用2.1.1 对于继发于一过性(可逆转)危险因素的深静脉血栓初次发作患者,我们推荐使用维生素 K 拮抗剂 3 个月优于更短期的应用 (1A 级) 基本的考虑和选择:这条推荐主要基于相对较多地考虑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生,而相对较少考虑出

7、血和费用备注:后者适用于近端静脉血栓形成和有症状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1.2.1 对于特发性深静脉血栓的初次发作患者, 我们推荐使用维生素 K 拮抗剂 612 个月(1A 级)2.1.2.2 对于初次发作的特发性深静脉血栓患者, 我们建议应考虑无限期抗凝治疗(2A 级)基本的考虑和选择:这条推荐主要基于相对较多地考虑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生而相对较少考虑出血和费用 2.1.3 对于合并癌症的深静脉血栓患者 ,我们推荐最初 36 个月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长期抗凝治疗(1A 级)对这些患者我们推荐无限期抗凝治疗或直至肿瘤消除(1C 级) 2.1.4 对于有抗磷脂抗体或有两种以上的血栓倾向 (如合并有

8、因子 leiden 突变和凝血酶原 20210 基因突变)的深静脉血栓的初发患者,我们推荐治疗 12 个月(1C+级) 建议对这些患者进行无限期抗凝治疗(2C 级) 基本的考虑和选择:这条推荐主要基于相对较多地考虑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再发生而相对较少考虑出血和费用2.1.5 对于有抗凝血酶缺乏蛋白 CS 缺乏因子 leiden 突变和凝血酶原 20210 基因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 ,因子水平高的深静脉血栓的初发患者,我们推荐治疗 6 至 12 个月(1A 级)建议对这些特发性患者进行终生抗凝治疗(2C 级) 基本的考虑和选择:这条推荐主要基于相对较多地考虑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生而相对较少考虑出血和

9、费用2.1.6 对于有两次以上的深静脉血栓患者 ,我们建议终生治疗(2A 级)2.1.7 我们推荐维生素 K 拮抗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使 INR 维持在 2.5(2.03.0)(1A 级) 与 INR 在 2.03.0 范围内相比 ,我们不推荐采用更高强度的维生素 K 拮抗剂治疗(INR 为3.14.0)和更低强度的维生素 K 拮抗剂治疗(INR 为 1.51.9) (1A 级)2.1.8 对于接受无限期抗凝治疗的患者 ,应定期进行风险效益评估, 以决定是否继续该治疗(1C 级)2.1.9 我们建议反复进行压迫超声来检查有无剩余血栓,或血浆 D-二聚体测定(2C 级)2.3 低分子量肝素在深静

10、脉血栓长期治疗中的应用2.3.1 对于合并癌症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推荐至少最初 36 个月低分子量肝素的长期治疗(1A 级)备注:低分子量肝素在长期治疗的随机试验中的已证实有效的用法是达肝素钠,200 IU/kg/天 ,1 个月 随后 150 IU/kg,或亭扎肝素钠 175 IU/kg/天,皮下注射3.0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治疗3.1 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3.1.1 在深静脉血栓后 2 年内,我们推荐患者使用踝压 3040 mmHg 的弹力袜(1A 级) 3.2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物理治疗3.2.1 对于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下肢严重水肿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间歇性气

11、压治疗(2B 级)3.2.2 对于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下肢轻度水肿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弹力袜(2C 级)3.3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药物治疗3.3.1 对于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下肢轻度水肿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芦丁(2B级)4.0 急性肺栓塞的初始治疗4.1 静脉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肺栓塞的初始治疗的应用4.1.1 对于有客观依据证实为非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 ,我们推荐使用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或静脉肝素的短期治疗(1A 级)4.1.2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 ,在等待诊断检查结果期间, 推荐抗凝治疗(1C+级)4.1.3 对于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 ,低分子量肝素优于

12、肝素(1A 级)4.1.4 对于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 ,我们推荐首先给予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至少 5 天(1C 级)4.1.5 对于接受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我们推荐不要常规检测抗-a 水平(1A 级)。 4.1.6 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 ,静脉普通肝素优于低分子量肝素(2C 级) 4.1.7 如果采用静脉肝素,我们推荐持续静脉给药,并调节剂量达到并维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延长至相当于血浆肝素水平从 0.3 升至 0.7 IU/ml 的抗a 因子的活性(酰胺水解法)(1C+级)4.1.8 对于每天需要大剂量肝素治疗而又没有达到 aPTT 治疗水平的患者, 我们推

13、荐通过测定抗a 因子水平指导用药剂量(1B 级)4.1.9 我们推荐在治疗的第 1 天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和低分子量肝素或肝素,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并大于 2.0 后, 停用肝素(1A 级)4.2 全身和局部溶栓药在急性肺栓塞初始治疗中的应用4.2.1 对于大多数急性肺栓塞的患者 ,我们推荐临床医师不要全身应用溶栓药(1A 级)对于某些选择性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我们建议全身溶栓治疗(2B 级)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我们建议使用溶栓治疗(2B 级) 4.2.2 我们建议临床医师不要使用导管局部溶栓 (1C 级) 4.2.3 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肺栓塞患者 ,使用短期溶栓给药

14、时间优于更长的给药时间(2C级)4.3 导管取栓和碎吸术在急性肺栓塞初始治疗中的应用4.3.1 对于大多数急性肺栓塞的患者 ,我们推荐不要常规应用机械方法(1C 级) 对于某些高度不适宜接受溶栓治疗或严重状况不允许有足够时间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机械方法(2C 级)4.4 肺动脉取栓术在肺栓塞初始治疗中的应用4.4.1 对于大多数急性肺栓塞患者 ,我们推荐不采用肺动脉取栓术(1C 级) 对于某些高度不适宜接受溶栓治疗或状况严重不允许有足够时间进行溶栓治疗的肺栓塞患者,我们建议使用肺动脉取栓术治疗(2C 级) 4.5 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肺栓塞初始治疗中的应用4.5.1 对于抗凝治疗有禁

15、忌或有并发症 ,或者在充分抗凝治疗情况下仍反复发作血栓栓塞的肺栓塞患者,我们建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2C 级)5.0 急性肺栓塞的长期治疗5.1 维生素 K 拮抗剂在急性肺栓塞长期治疗中的应用5.1.1 对于继发于一过性(可逆转的)危险因素的初次发作急性肺栓塞患者,我们推荐使用维生素 K 拮抗剂至少 3 个月 (1A 级) 基本的考虑和选择:这条推荐主要基于相对较多地考虑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生,而相对较少考虑出血和费用5.1.2 对于初次发作的特发性肺栓塞患者 ,我们推荐使用维生素 K 拮抗剂至少 6 至 12 个月(1A 级)5.1.3 对于初次发作的特发性肺栓塞患者 ,我们建议应考虑无限期抗

16、凝治疗(2A 级)基本的考虑和选择:这条推荐主要基于相对较多地考虑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生,而相对较少考虑出血和费用5.1.4 对于合并癌症的肺栓塞患者 ,我们推荐在最初 36 个月的长期治疗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1A 级)对这些患者,我们推荐随后无限期抗凝或直 至肿瘤消除(1C 级)基本的考虑和选择:这条推荐主要基于相对较多地考虑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生,而相对较少考虑出血和费用5.1.5 对于有抗磷脂抗体或有两种以上的血栓倾向 (如合并有因子 leiden 突变和凝血酶原 20210 基因突变)的初患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我们推荐治疗 12 个月(1C+级) 建议这些患者终生抗凝(2C 级)基本的考虑和选择:这条推荐主要基于相对更多地考虑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生,而相对更少考虑出血和费用5.1.6 对于有抗凝血酶缺乏蛋白 CS 缺乏因子 leiden 突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