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基础分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67951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案例基础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事故案例基础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事故案例基础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事故案例基础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事故案例基础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故案例基础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案例基础分解(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本要求:考查 对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 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要求,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施的制定。,2 应 急 预 案,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3 事故调查处理,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

2、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1.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能量是做功的能力,有害物质在生产中是客观存在的。 失控:指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 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事故原因): 1)人员失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 3)环境因素,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4)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1.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按导致事故

3、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2 危险、 有害因素的类别,第1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粉尘与气溶胶 噪声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作业环境不良 电危害 明火 运动物危害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2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4、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3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4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5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 操作错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类别: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

5、,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1.2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人、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2. 参照事故类

6、别进行分类,(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

7、、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项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7)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7类: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与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电

8、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其他危害因素。,1.2 危险、 有害因素的类别,1.3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可分为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 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4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 1)厂址。

9、2)厂区平面布置。 3)道路及运输。 4)建(构)筑物。 5)生产工艺过程。 6)生产设备、装置。 7)作业环境条件,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8)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备维护保养。,1.4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2)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3)道路及运输 从运

10、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1.4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4)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5)工艺过程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 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

11、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1.4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5)工艺过程 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 (2)已有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根据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3)典型单元过程 (单元操作)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进行识别。,1.4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

12、主要内容,6)生产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1.4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7)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8)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

13、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正在修订)和安全生产法中均有定义。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1.5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危险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

14、,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1.5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提出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实际工作中,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分为: 贮罐区(贮罐) 库区(库) 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锅炉 压力容器 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具体规定,1.6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及事故预防措施,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合理布置

15、机器、设备;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1.6.1 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绝缘、双重绝缘、加强绝缘; 屏护; 安全距离;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 漏电保护; 电气隔离; 连锁保护; 防止雷电和静电; 安全警示标志。,1.6.2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使用安全装置; 消除、控制点火源; 惰化和稀释; 采用耐燃结构和抗爆结构; 隔离和间距; 采用抑爆装置。,1.6.3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主要是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防止危险化学品泄露; 安装危险化学品检测、报警装置; 消除、控制点火源; 防止静电和雷电

16、;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1.6.4 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整合、完善、优化,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主要安全管理措施包括: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 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设施; 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危险源、特种设备、特种作业);,1.6.5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主要安全管理措施包括: 确保各项制度贯彻执行; 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管理; 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安全监管;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从业人员、农民工、新上岗人员等)。,1.6.5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2 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