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童保健-剖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67773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童保健-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医儿童保健-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医儿童保健-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医儿童保健-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医儿童保健-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童保健-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童保健-剖析(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儿童保健,中医儿童保健,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 小儿各期常见疾病 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中医儿童保健,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 小儿各期常见疾病 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学龄前期,幼儿期,青春期,学龄期,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格生长;智能发育;变蒸学说。,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一、体格生长:常用生理常数表示,用于临床

2、衡量和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并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包括:体重、身高、囟门、头围、胸围、牙齿、呼吸、脉搏、血压。,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1.体重 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 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公式估算小儿体重 6个月 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2.身高: 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 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公式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

3、身高: 身高(cm)=70+7年龄,3.囟门: 囟门是衡量颅骨发育的指标之一。 囟门有前囟和后囟。 后囟出生时已经闭合,有的在生后68周闭合;前囟出生时为1.5-2.0(cm),关闭时间在1218个月。,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4.头围: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出生时为33-34厘米,1岁时平均约46厘米,2岁约48厘米,5岁约50厘米,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可达5458厘米。,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5.胸围: 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平乳头线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测时应取呼气与吸气时平均数。,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6.牙齿: 有乳牙(20颗)和恒牙(

4、32颗)之分。 婴儿在4-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 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先出第一磨牙。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乳牙数=月龄-4(或6)。,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7.呼吸、脉搏:,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8.血压: 测量血压时应根据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宽度的袖带,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2/3。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 收缩压(mmHg)=80+年龄2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二、智能发育:智能发育指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语言、运动、性格等方面。 三、变蒸学说,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一哭二笑会抬头,三月伊呀四哈哈, 五月取物辨人声,还可

5、扶站发单音, 六月独坐识陌生,七月翻身懂己名, 并能无意发复音,八月会爬识物体, 九月试站懂再见,十月独站能模仿, 十二独走叫物名,指手指眼爱憎明。 十五能道姓和名,同意与否自表明, 活波可爱小Baby, 十八就能懂命名。,中医儿童保健,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 小儿各期常见疾病 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勃勃,发育迅速。,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表现为:脾常不足、肾常不足、肺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小儿生理特点,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

6、充,稚阴未长”。,小儿生理特点,生机勃勃,发育迅速 “生机蓬勃”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年龄越小,这种发育的速度越快,这是小儿生理的另一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是处于蓬勃发展的势态,这种现象体现了儿之初生,犹如春天,万物向荣,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古代医家把这一特点理论上用“体属纯阳”或“纯阳之体”来概括。,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 1.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是由其稚阴稚阳这一生理特点所

7、决定,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传变迅速,年龄越小则显得更为突出。,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发病容易是指小儿容易感染病邪而发病。 传变迅速是指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最容易罹患肺系疾病、肺系疾病、时行疾病等。,小儿病理特点,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组织再生和修补的过程较快且病因比较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所以轻病容易治愈,重病若及时诊治,护理得宜,大多数也能获得痊愈。,中医儿童保健,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 小儿各期常

8、见疾病 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与其他临床各科一样,均用望、闻、问、切四种不同的诊察手段进行诊断和辨证。 儿科为“哑科”,因此历代儿科医家对于小儿诊法,既主张四诊合参,又特别重视望诊。 望诊中,望指纹是儿科诊断的特殊方法。,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望指纹常用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在虎口至食指上中下三节,分为“风关”、“气关”、“命关”。 在验指纹时,须用大指侧面,轻轻地推小儿食指三关,宜从命关推向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正常指纹,多是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带分虚实,三关定轻。,中医儿童保健,小儿年龄分

9、期及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 小儿各期常见疾病 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小儿各期常见疾病,胎儿期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或称为妊娠龄。胎儿完全靠母体生存,母体的健康状况对胎儿影响很大,故孕期保健十分重要。妊娠期应注意防止感冒和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体检。,小儿各期常见疾病,新生儿期 在此期间,小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此外,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延续存在,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现。,小儿各期常见疾病,婴儿期 肺系开始呼吸,脾胃开始受盛化物、输布精微和排泄糟粕,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肾主生长的功能开始发挥。 易发

10、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这个时候应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小儿各期常见疾病,幼儿期 容易发生疳积、吐泻等脾系疾病。 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应格外注意防护。,小儿各期常见疾病,学龄前期 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此期易患肾炎、风湿热等疾病。,小儿各期常见疾病,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 此期应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眼。,小儿各期常见疾病,青春期 体格生长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 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 应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教育,中医儿童保健,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四诊在儿科的应用 小儿各期常见疾病

11、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日常保健方法:日常生活指导 日常保健技术:推拿、按摩、穴位贴敷、三伏贴、三九贴等,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调养指导 预防接种指导 生长发育指导 起居活动指导,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饮食调养指导 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科学喂养方法及合理饮食结构。 正如小儿病源方论养子调摄说:“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 使家长能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进行正确的饮食喂养方法。,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预防接种指导 督促家长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

12、,生长发育指导 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及保健方法,协助儿保人员做好儿童健康体检,并做好中医服务记录。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针对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卫生等,进行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起居活动指导 进行生活起居、体育锻炼、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等指导。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起居活动指导 安排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锻炼项目。 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衣着保暖,古人有头要凉、背要暖、腹要暖、足要暖等说法,以及“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等经验。,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中

13、医日常保健技术: 推拿 捏脊 穴位贴敷 三伏贴、三九贴,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常用推拿手法: 1.揉脾经 2.揉肺经 3.揉板门 4.磨腹,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推拿注意事项 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大便干、腹泻、食欲不振、腹胀等,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穴位贴敷 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 止咳贴、咳喘贴、化痰膏、化滞贴等 常用穴位:肺腧、天枢、膻中、神阙等。,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及技术,三伏贴、三九贴 穴位贴药疗法 体现了中医因时治病、天人合一的理论 常用穴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等,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