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367134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古代朝代更替,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期:以秦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3.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的伦理政治史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清 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形成

2、,发展,(汉唐宋元),顶峰,以秦为界,宗法制与君主专制制度,1.宗法制的产生及其特点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族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以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宗法制: 夏商-逐步形成; 西周-发展完备; 春秋战国-动摇破坏;,宗法制与君主专制制度,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第一子) 大小宗,作用:,保证了贵族的特权;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与君主专制制度,宗法制的特点: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宗法制与君主

3、专制制度,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目的:,分封对象:,诸侯的权利:,对天子义务:,王族,前代贵族和功臣,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并且可以再行分封,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政府政策的根本目的),分封作用:,周王室衰落,诸侯强大,分封制逐渐瓦解,在当时稳定了统治秩序;扩大疆域;传播文化,分封制瓦解:,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受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探究活动1】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如何?它们对西周统治起到的共同作用有那些?,关系:宗与分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

4、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共同作用:有效防止了贵族之间因权利继承产生的纷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强化了中央政权的管理,【探究活动2】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1)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2.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宗族祭祀

5、与军事征伐是古代中国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 君王的祭祀职能 君王的军事职能,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第二: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 第三:严密的人身控制; 严格的户籍管理是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的措施。 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 基层的组织形式。,3.宗法观念对国家装置结构的渗透,宗法观念对王权政治的最大影响是它确立了绝对军权下的“家天下”政权模式,使传统中国的社会政治出现“家国同构”的格局。 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 “家天下”指帝王

6、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白痴皇帝,第二,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 亲亲是宗法制度的基础,在西周的社会政治秩序中,亲亲成为首要的政治原则。 亲亲的宗法原则通过儒家的鼓吹与发挥,成为专制政治的一种补充。 古代的宗法文化不仅给君主一种血亲的归属感,同时它也构成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亲亲伦理政治原则影响国家政治的另一表现是,它造成任人唯亲的官僚习气。,第三,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 一方面,在王朝出现危机的时刻,宗室贵族每每自觉地担当起匡扶社稷、复兴王朝的政治使命,使家天下的王权政治模式得到不断的复

7、制与再生。 另一方面,在宗法文化的浸染下,人们将甲天下的王权政治视作天经地义的统治模式。,二、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培育与桎梏(gu),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 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定的传入。 (1)两汉察举与儒家地位的确立,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汉高祖,策问是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情形提出问题,主考者将问题写在竹简上,由被荐举的“贤良”之才作出书面答复,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有着重大的区别: 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

8、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士族通过把持察举的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2)科举制与唐宋时代的文化形态 隋唐统一中国之后,为加强中央权威,将选官任人的权利集中到朝廷的吏部。隋炀帝大业年间开始向科举取士的方向发展,人们一般以大业三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科举制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 二、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 三、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明德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

9、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早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 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了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第二,科举制式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范进中举,三、法律制度与社会伦理秩序的保障,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型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第二,家族本为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第三,皇权至上,法自君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主要有以下表现:,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