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367081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文/滕采模 陈智 江德芳 魏翰人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才具有相对性、时间性和空间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范围对人才的界定标准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单位都有各类人才做支撑,以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进步。对于什么是人才,辞海上的解释是:“指才能杰出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而有的人才学研究者认为,“以其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就是人才”。按照人才学的观点,不能单纯以学历和职称作为人才界定的条件,人才的概念应当同劳动、知识、创造相联系。从“大人才观”来看,只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了劳动,做出了贡献

2、,创造了价值,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把人才概念界定为:人才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够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创造一定价值和作出贡献的人。人才统计标准的界定由于人才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相对性的特征。研究和制定人才统计的新标准,要坚持科学性、统一性、可比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的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四川的实际,我们把人才统计标准规定为:一个必备条件,三个统计标准。即三个标准中具备任何一个标准或两个标准、或三个标准且满足必备条件的就统计为人才。第一, 必备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中国(四川)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第二,

3、统计标准(一) 知识标准拟采用国家教育体制规定的学历标准来界定,以调查时本人接受国内外教育所取得的最高学历或受过同等的教育年限作为依据,分组为:(1)中专:已取得中等专业学校学历的人(不包括高中但包括技校和职业高中)。(2)大专:已取得大学专科学历的人。(3)大学本科:已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人。(4)硕士:已取得研究生硕士学历、学位的人。(5)博士:已取得研究生博士学历、学位的人。(二)能力标准拟采用国家规定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为标准来界定。1.行政职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或人事部门正式任命相应职务的人(适用于党、政机关和国有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领导职务:(1)副科(区)

4、级;(2)科(区)级;(3)副县(处)级;(4)县(处)级;(5)副市(州、厅)级;(6)市(州、厅)级;(7)副省(部)级;(8)省(部)级。非领导职务:(1)副主任科员(副区级);(2)主任科员(区级);(3)助理调研员(副县级);(4)调研员(县级);(5)助理巡视员(副市、州、厅级);(6)巡视员(市、州、厅级);(7)副省级及以上。 注:党内职务按相应级别填。2.专业技术职务(职能):指取得国家规定的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按中组部、人事部的分类标准,分为30大类。(1)新闻专业人员;(2)自然科学研究人员;(3)农业技术人员:(4)卫生技术人员;(5)广播电视播音专业人员;(6)高等

5、学校教师;(7)档案管理专业人员;(8)出版专业人员;(9)文物博物专业人员;(10)图书、资料专业人员;(11)教练员专业人员;(12)技工学校教师;(13)工艺美术专业人员;(14)翻译专业人员;(15)会计专业人员;(16)艺术专业人员;(17)统计人员;(18)社会科学研究人员;(19)经济专业人员;(20)工程技术人员;(21)中等专业学校教师;(22)中学教师;(23)小学教师;(24)海关专业人员;(25)实验技术人员;(26)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27)船舶技术人员;(28)律师人员;(29)公证员;(30)持有省以上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发明专利的人员。3.各行各业职业技能等级

6、人员:(1)高级技能(国家标准三级);(2)技师(国家标准二级);(3)高级技师(国家标准一级)。4.基层管理人员:(1)城镇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2)农村(村委会):支书、村长、会计。对于按知识标准、能力标准统计的各类人才,与业绩标准一样、按有关规定分为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初级人才。(三)业绩标准以业绩来评判人才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业绩又是评判人才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更好地较为准确地用业绩来评判统计人才,课题组在乐山市市中区上河街桂花楼社区、犍为县舞云乡双桥村两个城乡点开展了人才资源统计调查试点,对五通桥区竹根镇泳江社区、五通桥区杨柳镇杨柳村开展了典型调查。根据

7、试点反映出来的人才状况,我们将以业绩标准界定的人才分为: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城镇实用人才。1.规模以上企业人才标准的界定。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模以上企业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我们把既不满足知识标准、又不满足能力标准的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收入额)在500万元及以上、就业人员在30人及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业主以及与业主同级别的领导人作为规模以上企业主人才统计的基本标准(起始点)。这类人才的级别划分根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满足大型企业规定的统计为高级人才;满足中型企业规定的统计为中级人才;满足企业年销售收入(销售额、营业额、服务性收入)500万

8、元以上到3000万元以下,就业人员3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企业领导人统计为初级人才。对于企业和机关、团体、中介组织、事业单位就业人员既不满足知识标准,又不满足能力标准的人才统计按“城镇实用人才的界定”标准统计。2.农村实用人才标准的界定。通过“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靠本地人才。因此,农村实用人才的界定,标准不能定得过高,要确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激励人才、开发人才、造就人才为目的。根据农村基层同志的意见,我们把农村实用人才的概念定义为:在农村各行各业中有一技之长,有致富能力或已致富、或能带动他人致富,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就是人才,为统一标准,便于有效统计,我们以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9、为统计的量化标准。但对于农村养殖业主、种殖户主和其他农村劳动者,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量化。(1)以产值(或年销售收入、年服务性收入、年营业额等)高于全省农民年人均收入的倍数作为界定农村种、养殖户主、专业户主的人才划分标准。(2)以年纯收入高于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倍数作为界定农村劳动者的人才划分标准。其具体标准是,高于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倍就统计为人才。3.城镇实用人才标准的界定。对于城镇就业的既未达到知识标准、又未达到能力标准的企业、无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个体和灵活形式就业的人才,我们以其收入高于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5倍就统计为人才。为充分反映这些人的贡献和社会价值。我们对业主和雇

10、员采用不同的标准量化;业主的收入在高于全省职工平均工资1.5倍的基础上,以年销售收入(或产值、营业额、服务性收入)的多少来判断其人才级别。这样能客观反映该业主的生产(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从而消除其偶然因素造成的销售额大、雇员多、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但利润少、收入低而又是有用之才,却未纳入统计的弊端;对雇员采取年工资总额或(纯收入)高于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倍数来量化。(1)以年产值(或销售收入、年服务性收入、年营业额等)高于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倍数作为界定城镇规模以下企业主、个体户主、无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领导人以及乡镇企业主的人才划分标准。(2)以年收入总额高于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倍数作为界

11、定城镇企业雇员、机关、团体、中介组织、事业单位就业人员、个体雇工、乡镇企业以及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人才划分标准。农村、城镇实用人才具体界定标准及适用范围为:第一产业:农业(农、林、牧、渔业)。农村种、养殖户主、专业户主年销售收入(或产值、服务性收入、营业额等)高于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初级人才:1520倍;(2)中级人才:50200倍;(3)高级人才:200倍以上。2.农村劳动者年纯收入高于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初级人才:410倍;(2)中级人才:1050倍;(3)高级人才:50倍以上。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建筑业。1.城镇规模以下企业主、个体户主

12、、乡镇企业主年产值达到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初级人才: 工 业:15100倍;建筑业:30200倍;中级人才: 工 业:100300倍; 建筑业:200500倍;高级人才: 工 业:300倍以上; 建筑业:500倍以上;2.城镇企业雇员、个体雇工、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年工资总额高于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1) 初级人才:1.55倍;(2) 中级人才:520倍;(3) 高级人才:20倍以上。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1.城镇企业主、个体户主、无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领导人、乡镇企业主年销售收入(或服务性收入、营业额)高于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1)初级人才:1050倍;(2)中级人才:50300倍;(3)高级人才:300倍以上;2.城镇企业雇员、个体雇工、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灵活形式就业人员年收入总额高于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 (1)初级人才:1.55倍; (2)中级人才:520倍; (3)高级人才:20倍以上; (作者单位:四川省统计局)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