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脑中风解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66774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卫生]脑中风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医药卫生]脑中风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医药卫生]脑中风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医药卫生]脑中风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医药卫生]脑中风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药卫生]脑中风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卫生]脑中风解读(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脑中风(Stroke),2,脑部血流供应,脑部血流只要稍有受阻,人就会失去意识,如果脑血流受阻超过12分钟,脑细胞就会因缺血而造成永久性伤害。 脑部血液是由成对的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所延伸出來的分支系统,在脑部形成脑动脉环,主要提供脑细胞所需的血流及养分,一旦此系统有破裂出血或血流受阻的情形,则易引发脑中风。,3,脑部血流供应,颈内动脉系统 (前循环):,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4,椎-基底动脉系统,小 脑 后 下 动 脉,小 脑 前 下 动 脉,脑 桥 支,内 听 动 脉,小 脑 上 动 脉,脑基底部动脉,脑部血流供应,大 脑 后 动 脉 Willis 环,

2、5,脑部血流供应,6,血液循环丰富,无能量储备 自动调节 分布不均 不同部位对缺血、缺氧损害的敏感性不同,脑部血流供应,7,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8,脑中风主要分类,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如脑梗塞)两大类。脑梗塞最为见。,9,脑中风预防比治疗重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

3、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10,脑中风的类型(一):,脑梗塞: 因血管或身体其他部位血液內的杂质 或血块,被血流沖落形成栓子,导致脑 组织坏死和功能失调,常見有脑血栓症 及脑栓塞症两种。,图 血栓或栓子所致阻塞,图 正常血管与血流,11,脑中风的类型(二):,脑出血: 因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形成血块压迫脑组织,常見有脑组织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两种。,图 血管壁破裂所致,12,脑中风的类型(三):,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小中风): TIA 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最多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发病超过2小时常遗留神经功

4、能缺损表现和影像学征象。,13,脑缺血的症状,脑缺血的主要表现有: A、初期:头疼、头晕、脑迷糊、失眠、脑动脉硬化 B、中期: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嗜睡 C、晚期:脑中风、心梗、老年痴呆,14,脑中风的原因,脑梗塞的原因 脑血管动脉硬化 心脏或大血管的血栓(动脉硬化血块、血脂) 血管的疾病或伤害 脑出血的原因 高血压 脑部小动脉硬化破裂 血管瘤破裂或出血性疾病,15,高龄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TIA和脑卒中史 吸烟和酗酒 高脂血症 颈动脉狭窄 其它,脑中风高危因素,16,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痉挛学说 血液成分改变 血液动力学改变 其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病因及发病机制,17,附壁血栓及 粥样

5、硬化斑块,微栓子,血流,阻塞 小血管,缺 血 症 状,血管痉挛,血流,症 状 缓 解,血管狭窄,血液成分 改变,血流动力学 改变,TIA病因及发病机制,18,临床特征,发 作 性,短 暂 性,可 逆 性,反 复 性,TIA临床特征,19,概念: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CI),20,脑梗塞包括哪些?,脑梗塞从发病部位及程度上可分为以下四个症型,即: 腔隙性脑梗塞(脑腔梗) 血栓性脑梗塞(脑血栓) 栓塞性脑梗塞(脑栓塞) 多发性脑梗塞,21

6、,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脑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 多见于大脑深部白质,放射冠、 基底节、脑桥基底部,腔隙性梗塞概念,22,高血压,透明变性,管腔狭窄,粥样硬化,血流异常,血流减少,斑块,阻塞小动脉,小栓子,血压降低,腔隙性 梗死,腔隙性梗塞病因及发病机制,23,临床特点,症 状 较 轻,体 征 单 一,预 后 较 好,无头 痛、颅 压高 和意识 障碍,腔隙性梗塞临床特点,24,临床常见的腔隙综合征 纯运动性轻偏瘫 纯感觉性卒中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其他:感觉运动性卒中腔隙状态,腔隙性梗塞临床表现,25,

7、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炎、血液系统疾病 病因未明 微栓子或血管痉挛 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 蛋白S异常 其他,脑血栓病因,26,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脑梗死,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27,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 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脑血栓形成病理(一),28,超早期 (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恢复期(34w后),脑血栓形成病理(二),29,缺血损伤机制,缺 血 缺 氧,酶 活 性 降 低,乳 酸 堆 积,膜去极化,血管源性 脑水肿,谷氨

8、酸 堆积,钙通道 开放,细胞毒性 脑水肿,钙 超 载,细胞死亡,自 由 基 瀑 布,能 量 衰 竭,代 谢 紊 乱,脑血栓形成病理生理(一),30,发病年龄较高 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 可先出现TIA 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体征 CT或MRI可有梗塞灶,脑血栓发病特点,31,概念: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病因:,心源性:最常见 非心源性 来源不明,脑栓塞概念及病因,32,病理:多见于左侧大脑中动脉。 病理生理:急性缺血,伴血管痉挛,缺血范围广,症状严重,易合并出血。,脑栓塞病理和病理生理,33,发病年龄,起病状态,进展速度 完全性卒中

9、 头痛、痫性发作和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原发病的表现 梗塞后出血,脑栓塞临床表现,34,脑梗塞与脑血栓是一回事吗?,脑梗塞与脑血栓不是一回事。脑血栓只不过是脑梗塞其中的一种症型,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中的脂质等特质阻塞脑血管,或者心脏瓣膜脱落随着血液流入脑血管,从而造成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细胞坏死的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意外疾病。,35,脑梗塞的主要因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36,脑梗塞的先兆症状,A、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

10、举不动筷子。 B、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37,脑梗塞的临床表现,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A、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B、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精确率66.5%89.2%, 显示初期脑出血的精确率1

1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出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38,梗塞的救护措施,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适当地活动 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 溶血栓疗法 高压氧治疗 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 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39,对于脑梗塞的治疗目的是?,一是改善脑梗塞带来的症状

12、,如肢体障碍甚至偏瘫,语言不利甚至失语等; 二是防止复发,脑梗塞发病五年内的平均复发率在75%以上,而且复发一次加重一次,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40,脑梗塞的危害有哪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半侧肢体障碍、偏瘫(半身不遂)、偏盲、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视力下降、构语困难、语言障碍、失语、面部麻木、面瘫、口眼歪斜、共济失调、记忆力下降、精力不集中、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呛食、饮水上呛、情绪低落、流涎、卧床不起等。,41,很多脑梗塞患者会有头晕恶心的症状,那么只要头晕、恶心就一定是得了脑梗塞么?,42,脑梗塞与脑出血鉴别,43,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

13、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脑出血概念,44,脑出血发病因素,高龄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 血管病变 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最常见)、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发病特点 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45,脑内小 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微动脉瘤,脑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弹力层 中层肌细胞少,管壁较薄,出血,脑出血发病机制,持续的高血压,46,有高血压

14、病史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迅速进展 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血压明显增高 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可有脑膜刺激征,脑出血临床表现,47,急性期治疗原则: 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适合手术的手术治疗 恢复期治疗:促进神经机能恢复,治疗,脑出血治疗,48,预后:决定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有合并症。轻型脑出血经治疗后可明显好转,重症者死亡率高,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因脑疝死亡,昏迷一周以上者常死于并发症 预防:防治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及预防,49,概念: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 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 其次是血

15、管畸形 高血压动脉硬化 动脉炎 血液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概念及病因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50,青壮年多发 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急性发病 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可有癫痫发作,一过性意识障碍,少数可有精神症状 脑膜刺激征阳性 少数可见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 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51,治疗原则: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去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发 绝对卧床46周,避免一切能引起血压和颅压增高的因素 止血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形成 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止血环酸等 钙拮抗剂:防止血管痉挛。尼莫地平等 脱水,

16、减轻脑水肿 对症 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52,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 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关 急性期死亡率30% 两周内最易复发,存活时间愈长 ,复发机会愈少,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和预防,53,脑出血预后及预防,54,治疗中风的原理是什么?,建立侧枝循环增加缺血半暗区供血供氧,增加脑细胞携氧量;加快脑细胞代谢;修复受损的脑细胞,逐步恢复大脑功能,增强受损脑细胞可复性。,55,治疗中风后遗症除了用脑健康外还应注意什么? 治疗中风后遗症除了用脑健康还应加强功能锻炼,脑健康是从内部改善大脑的血氧供应,还需配合肢体功能锻炼,使身体及早康复。另外还应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适量运动。因为饮食、吸烟、过量饮酒、情绪波动及不运动都会导致血压波动及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造成二次中风。,56,咨询时看见中风的人如何去讲?,阿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