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338870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汇报人:同济大学 龚沛曾,2,一、概述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三、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四、精品课程建设思考,3,当前教学面临的问题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有了空前的增长和发展,目前在校2300万,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大学生的总量急剧增加,总体水平下移 学生间的差距明显增大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高 学时压缩、内容的增加、大班教学、大屏幕教学的特点,一、概述,4,03-07教育部提出了提高质量工程的举措: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教学名师 精品课

2、程 本科教学评估 示范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二期质量工程计划将启动,有6个方面,力度更大,一、概述,5,教育部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改项目,1995-1998 “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立项69个,包括433个子项目,推动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进程。 1999-2004 “新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改革项目” 266个,推动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 2005-2008 “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第一、二、三类项目)45个,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校是全国唯一连续三轮联合承担项目的课题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步伐。,

3、6,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的解决策略 1.有效的解决方案 构建课程体系,打好基础,分层教学,个性化培养 2.精品课程建设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课 程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3.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 4.面向应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各学科专业领域中研究如何培养计算机应用创新性人才。,7,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软件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 技术基础,多门辅修课程 多门选修课程,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 文化基础,计算机 应用基础,1995年教育部提出计算机

4、三层次模式,8,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x,网络技术基础,1,2003年教指委“白皮书”提出“1+x”课程体系,数据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硬件技术基础,软件技术基础,9,2003年起我校开始实施 “2+x”课程体系,和数据结构、微机原理 软件计算基础、图形学、汇编语言,大学计算机基础,C/C+,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Web技术与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基础,硬件技术基础,全校必修,限选二门,2,x,VB.NET,VB,多门辅修课程,10,新课程体系意义,新课程体系的确立为新世纪初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跃上一个新台

5、阶。 新课程体系得到学校各院系的大力支持: 在总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增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数和 上机时数 偏文类专业将“VB程序设计”列入必修课程 选修“X”门课程的院系人数大大增加 每位学生免费300机时,为课外上机实践提供保证 学校批准了多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1,2+x 课程建设情况,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 “2”课程建设 VB程序设计 2003年上海市、国家精品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04、2005年上海市、国家精品课程 C/C+程序设计 2005年学校精品课程 第二阶段 正在建设“X”门课程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2007年申报精品课程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2004年学校课程建设项目 多媒体技

6、术与应用 2005年学校课程建设项目 eb技术与应用 硬件技术基础,12,三、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培养目标: “2”夯实基础、 “X”面向应用 改革举措:小步伐快节奏 1996年实施Windows环境的计算机文化一体化系统 1997年初大面积开设VB课程 1998年实现计算机文化免修考试 2003年成功地编写出版十五规划教材,与随后教指委推出的白皮书“大学计算机基础”要求基本吻合,但更可操作,2005年白皮书进行了修改 2004年C改为C/C+ 2005年起X门课程有效实施 2006年必修课程改为VB.NET,13,精品课程建设措施

7、:,课程建设系列化 课程内容体系化 教材建设立体化 教学资源数字化 教学方式多样化 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和支持 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根据受益面、有重 点地集中力量建设,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应用、深度与广度等关系,14,大学计算机基础、VB系列教材全国同类教 材影响最大 在全国、上海市20多次大会报告、交流 三校联合承担教育部项目时间长(连续三 轮,15年)、合作成效显著 上海教委和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和支持,15,教材 实验指导书 (知识要点、难点和常见问题、部分实验解答、自测) 电子教案 无纸化通用考试系统,教材建设立体化,16,网络课程(课程内容、习题、实验、测

8、试) 优秀习作和应用案例库 动画演示、全程(VB)或部分录象 教学网站,教与学功能全(教师之家和学 习园地),教学资源数字化,17,基础教学与实践队伍构成,教学改革: 基础学科组 主体 计算机系专业教师 土木工程学院 理学院化学、数学 自动控制系 硬件 教学服务: 计算中心,特色补充,18,基础教学团队长期团结协作投入教学改革 每人获得过各类奖教金 主要骨干获上海市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 作者、政府特殊津贴、育才奖、校十 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集体荣获校三八红旗集体、文明组室、优 秀党支部,有一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19,课程目标: 拓宽知识面 掌握基本技能 提高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采取方式:

9、按照“小步快节奏”原则持续渐进改革,1.大学计算机基础,20,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过程,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校第一批优质课程(10门) 全国工科优秀CAI软件三等奖,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 奖 (计算机类最高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级二等奖,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级二等奖,21,两个解决方案,适合不同院校,较高要求(2004,8) 一般要求(2006,8),22,知识模块 较高要求 一般要求,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2 计算机基础知识 3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 4 系统软件及常用操作系统 5 应用软件及常用办公软件 6 网络基础 7 I

10、nternet与Intranet 8 数据库基础 9 多媒体技术基础 L0 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 11 程序设计基础,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2 计算机系统 3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4 操作系统基础 5 办公软件 6 网络基础 7 数据库基础 8 多媒体技术基础,23,学生个体的差异 机盲与尖子 文理专业的差异 通识课程 内容多、相互关联性差,每一章内容就是一门课程的缩影.集体备课,深入讨论。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Office是自学基础 三大设计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注意的问题,24,案例驱动,解释概念 案例 网络、 数据库 库、 多媒体 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

11、学习 教学网站 辅助动画、视频: 如虚拟内存 单道程序、多道程序、,教学中注意的问题,25,改革考核方式 方式:实验网上递交、 机房随机检查、 补充综合实验、 创新 作品加分、 期末无纸化考试,26,国家级资源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库,2005-2006年 高教社组织、11个学校参加,集合3门国家、多门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 以我校编写的教材为蓝本,共同建设的一个国家级资源库。 覆盖了教和学的整个过程,27,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源库功能结构,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单元和资源子库,信息社会 与计算机,计算机 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常用办 公软件,计算机 网络技术,Inter

12、net 及其应用,数据库 应用基础,多媒体 应用基础,信息安全,程序设 计基础,图 片 库,重点 难点 讲解 库,试 题 库,计算 机史 话库,操作 演示 库,电子 教案 库,应用 案例 库,相关 资料 库,实验 指导 库,示范 授课 库,28,2. 程序程序设计基础,目前情况: (1) VB自引入高校以来,争议较少,因实效取得了成功 (2) 存在C还是C+之争,而且还在继续,我校偏文类VB,其他C/C+ 1:2,29,1997年初在国内率先开设该课程,经历了10年的建设: 编写了特色明显,影响面广泛的VB系列教材 承担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VB)的命题和考试工作 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

13、积极性和教学实效 完备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探索与专业(土木)应用相结合途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03年评为上海市、国家精品课程 教材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1)VB程序设计课程,30,两种软件环境 VB6.0 .NET,理工类 偏文类,31,VB第3版与第2版的主要差别: 教学对象和教学学时的限制,适当降低算法的难度。 控件较易掌握,简化常用控件,把其并入界面设计章。 考虑VB.NET是今后发展趋势,对VB.NET中没有提供的、而且目前使用不多的控件不作介绍,如:数组控件、文件系统控件、有关高级控件等

14、。 对难于理解的知识点,以案例驱动,简化相关概念,提高应用能力。在数组、文件、图形和数据库中尤为明显。 为便于教学和知识的巩固,在内容编排做了进一步调整,例如列表框和组合框控件提前到数组一章来介绍。,32,VB.net与VB主要差别:,(1)可视界面设计 对象的属性类似VB6.0,但属性名改了;属性值是对象、结构、枚举 窗体是类,程序中必须实例化 所有控件类都在工具箱窗口,分为两类用户界面和非用户界面原VB6.0的程序全部修改 (2)基本语言 与C语言更一致了:运算符、函数、输入输出、 数组、结构类型、文件 (3)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 类、属性、事件的定义、构造函数 继承和派生、重载和重写 (4

15、)图形、数据库技术处理方式全新 (5)结构化的异常处理,33,两种开发环境教学探索,VB6.0 目前高校一般均使用, 安装方便,但由于下面原因 VB.NET 支持网络编程这是主要原因 真正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封装、继承和多态性) 后继课程的需要(数据库、Web技术) 微软不再提供支持了 可行性:对初学者,着重编程思想、算法,差异不大 我校去年开始从VB6.0向VB.NET提升 上海教委同意2007年在同济大学、东华大学试行VB.NET等级考试,以便推广。,34,两种教学改革探索,传统的教学 案例驱动,引出基本语法、掌握常用算法 但与专业应用结合少,动力和成就感少,被动学习。 面向应用的教学 以专业应用(土木)为背景,结合语言学习,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动学习。学习体会,35,做法:,通过力学案例,引出基本语法 课本后的实验自己完成 提交课外作业,成效: 带着解决问题来学习,大部分学生编程能力强 符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问题: 教材问题 系统性差一些,36,(2),程序设计,37,C语言课程的特点 编程基础扎实、应用仍然很广 枯燥、 实效不理想 到真正使用时还得学习: C+、MFC编程、VC+编程环境 C+特点 对初学者难了,概念多,但反映现代程序设计思想 课程改革思想 将两者特点结合、合理舍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