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24,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古代文学体裁 古代文体主要有四类: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曲 还有两个小类:赋和骈体文一、诗歌 广义的诗歌包括诗、词、散曲三类 1.诗 古代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 相对于近体诗的一种体裁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唐代以前的文人诗,以及唐以后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 古体诗每首句数不限,押韵、对仗、平仄都比较自由 按每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四种四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孔雀东南飞》(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七言:《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杂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近体诗: 唐代形成的相对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每首诗的句数、字数、押韵、对仗、平仄均有严格规定 按每句字数分五言、七言两种;按每首句数分有律诗、绝句、排律三种a.律诗:每首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四联;逢偶数句句末的字押韵,首句有时入韵,一般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句中平仄相间,每联两句平仄相对,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平仄相同。
律诗分七律、五律两种 如 七律:《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五律:《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b.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分上、下两联,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对仗比较自由绝句分七绝、五绝两种 如 七绝:《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五绝:《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排律:每首为不少于十句的偶数句,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须对仗如何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 近体诗 句数 不限 4句、8句、大于8的偶数句 字数 不限 每句5字、7字 押韵 自由 逢偶数句押韵,首句有时入韵, 一般押平声韵,中途不能换韵 对仗 自由 律诗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平仄 自由 每句中平仄相间, 每联两句平仄相对, 两联之间平仄相同;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2.词 词: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每首词的曲调名,叫词牌如“水调歌头” 词按每首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按每首片数(阕数)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如《如梦令》(小令、单调)、《念奴娇》(长调、双调)3.散曲 散曲: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之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每支曲子从属于一定的宫调每支曲子的曲调名,叫曲牌如“[中吕]山坡羊”,[中吕]是宫调,“山坡羊”是曲牌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只用一支曲子,如“[越调]天净沙”;套数由同一宫调的几支曲子合为一套,也叫套曲,如[正宫·端正好]套曲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二煞]-[一煞]-[煞尾]二、散文: 分叙事类散文、议论类散文和实用类散文三类 1.叙事类散文:传、记等 (1)传:人物传记史书中的传记包括本纪(纪)、世家、列传(传)等,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中的《武帝纪》、《匈奴传》还有非“正史”所记的“逸事”,如《左忠毅公逸事》 (2)记(志):有记人、记事、记物、记游等如《五人墓碑记》、《项脊轩志》、《核舟记》、《登泰山记》2.议论类散文:论、说等 (1)论:一般用于论政、论史、论人物如《过秦论》 (2)说:一般就事说理,带有杂文的性质。
如《捕蛇者说》3.实用类散文:书、序、疏、表等 (1)书:书信如《答司马谏议书》 (2)序:一般写在一本书或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前面,说明写作意图或与其具体内容有关的事写在书前的,如《指南录后序》;写在诗前的,如《琵琶行》前的小序;写在文前的,如《伶官传序》 此外还有一种“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如《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3)疏、表:给皇帝的奏议如《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出师表》(诸葛亮)三、小说: 1.笔记小说:产生于魏晋时期的小说样式, 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种,志人小说又称逸事 小说前者如《搜神记》,后者如《世说新语》 2.传奇:产生于唐朝的一种小说样式,是 一种文言短篇小说 3.话本:产生于宋朝的一种小说样式,是 白话小说,说书人说书所用的底本后来文人模 拟话本创作的小说,称为拟话本 4.章回小说:元末明初产生的一种小说样 式,白话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为其开山作四、戏曲: 1.杂剧:一种戏曲形式,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我国戏剧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用北曲演唱它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 加一个“楔子”(序幕);剧中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剧本的构成有唱(唱词)、科(动作表情等)和白(对话、独白等)。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2.传奇:一种戏曲形式,盛行于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打破了杂剧那种固定的结构形式,一剧往往长达几十出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五、赋和骈体文 古代文体还有两个小类,即赋和骈体文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铺叙事物,讲究文采,字句整齐,声调和谐 汉代直接受楚辞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经历了古赋(即汉赋,分散体大赋、骚体赋、抒情小赋三类)、骈赋(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律赋(唐代产生)、文赋(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以散文笔法写赋)等几个阶段课文《阿房宫赋》(杜牧)、《秋声赋》(欧阳修)、《赤壁赋》(苏轼)都是文赋骈体文,又叫骈文,它是与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它讲究对偶、平仄、用典和藻饰如 《陈情表》(李密)、《兰亭集序》(王羲之)2019/4/24,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 【高考题例】,A,一、选择 1.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春夜喜雨》(杜甫) B.《回乡偶书》(贺知章) C.《望天门山》(李白) D.《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988年上海卷) A为五言诗(八句),其余七言诗(四句)。
但从古体、近体看,则 D 为古绝(平仄不合近体),其余为近体诗此题命题有疏漏A,2.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聊斋志异》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1989年上海卷),,A,二、填空 1.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 、 写两种) (1999年上海卷),本纪 世家,2.从这两首七绝(唐·杜牧《过华清宫》、宋·杜常《题华清宫》)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诗2003年春季上海卷),咏史,过华清宫 题华清宫 (唐)杜牧 (宋)杜常 长安回望绣成堆, 行尽江南数十程, 山顶千门次第开 晓风残月入华清 一骑红尘妃子笑, 朝元阁上西风急, 无人知是荔枝来 都向长杨作雨声3.上文(《李广和程不识治军》)选自《资治通鉴》,它是一部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 (人名) (2004年上海卷) 4.上文(《对茅容、孟敏优劣的评价》)“笠翁曰”相当于《史记》中的“ ”,“曰”可以理解为______ (2005年春季上海卷),编年,司马光,太史公曰,评论,5.([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
2006年上海卷),曲牌,每首曲的曲调名,就叫曲牌黄钟”是宫调,不是一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属于“黄钟”这一宫调的一个曲牌试题表述有误,正确的说法是“‘黄钟’是这首小令所属的宫调……”,6.“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2007年上海卷),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三、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回答下列问题1996年上海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2.这首诗的第三句应该是( ) A.素月出东岭 B.月出惊山鸟 C.明月松间照 D.月上柳梢头 3.这是一首 体诗只能填一个字),秋、流、舟、留,C,近,2019/4/24,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 【复习训练】,一、从文体知识的角度,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1.A.《病梅馆记》 B.《游褒禅山记》 C.《石钟山记》 D.《黄州快哉亭记》 ( ) 2.A.《秋水》 B.《项脊轩志》 C.《师说》 D.《劝学》 ( ),A,B,7.A.《香菱学诗》 B.《长亭送别》 C.《促织》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 8.A.《终南山》 B.《登楼》 C.《书愤》 D.《夜雨寄北》 ( ),B,D,9.A.《饮酒》 B.《梦游天姆吟留别》 C.《琵琶行》 D.《月夜》 ( ) 10.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B.《苏幕遮》 C.《山坡羊·潼关怀古》 D.《声声慢》 ( ),D,C,二、解释下面诗文标题中表明文体的词。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声声慢》 (1)古诗: 唐以前的诗,一般指汉魏六朝诗 (2)歌、吟、行: 都是古体诗的体裁 (3)慢: 依照舒缓、篇幅较长的乐曲填写的词2.《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秋声赋》《前赤壁赋》 (1)辞: (2)赋: 3.《过秦论》《师说》 (1)论: (2)说:,,楚辞和模仿楚辞的作品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是铺叙事物,讲究文采,字句整齐,声调和谐议论文,一般用于论政、论史、论文、论人物议论文,一般就事说理,行文较灵活,带有杂文性质4.《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种树郭橐驼传》《左忠毅公逸事》 (1)本纪: (2)列传: (3)传: (4)逸事:,记载散佚、没有流传的事迹的人物传记《史记》中记载帝王事迹的体裁《史记》中记载大臣和其他重要人物事迹的体裁。
①从《汉书》起纪传体史书记载大臣和其他重要人物事迹的体裁 ②用人物传记形式写的杂文、寓言5.《陈情表》《谏太宗十思疏》 (1)表: (2)疏: 6.《兰亭集序》《伶官传序》《〈指南录〉后序》 (1)序: (2)后序:,臣下写给国君的奏章,一般用于陈述衷情臣下写给国君的奏章,一般用于陈述政见,要分条陈述写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前面,说明写作意图或与其具体内容有关的事写在前一篇“序”之后的序三、简述下面几篇“记(志)”在体裁和写作方面的不同 1.《游褒禅山记》: 游记,借记游发表议论 2.《石钟山记》: 借考察发表议论 3.《黄州快哉亭记》: 借解释亭子取名的原因阐发人生态度 4.《病梅馆记》: 杂文,借梅喻人才,托物言志 。